第212章 夺下武昌

作品:《我在大唐躺平摆烂画凌烟

    什么是凝聚人心的最好的办法?


    树立一个共同的敌人。


    如果没有这个敌人,那就塑造一个出来。


    江夏郡各县这几个月之所以能快速出现这种叛乱,原因有两点:


    一、地方大族掌握了舆论权。


    舆论权就是解释权,解释权和真相没关系,解释权是用自己塑造出来的公信力去解读一件事,可以不需要说真话。


    这里的权并不是权力,而是权威。


    人类的躯体天生弱小,迷信权威是一种自保本能,大多数人都很难摒弃这个弱点。


    除非这个人变得强大,有强大的资源、金钱和权力,他就会自动弱化对权威的依赖。


    最后,自己成为权威。


    而古代大多数平民是没办法掌握强大的资源、金钱和权力的。


    所以,平民迷信权威!


    在古代,如果一个平民说那些权威说的就是对的吗?他们也可能是错的!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以为他不迷信权威了,这种想法,是另一个权威给他植入进去的,目的是为了打到对手罢了。


    二、大族掌握了人口。


    均田制破坏后,随之而来的是土地兼并,无数人只能租田生活。


    田这种决定生死的生产资料被大族掌握之后,大族对佃户就有了更大的支配权。


    其实这种现象,在安史之乱中就可以找到许多例子。


    例如河北认为安禄山和史思明是二圣,是河北老百姓认为他们是二圣吗?


    没错,是老百姓!


    但老百姓认为他们是二圣,他们就真的是二圣吗?


    是谁让老百姓认为他们是二圣的?


    就像此时,是谁让江夏郡的百姓帮着他们一起操家伙,并且相信刘望之是一个大善人的?


    古代的朝廷皇权和地方权力博弈的本质是什么?


    但问题又来了。


    如果认为这些人都相信那个权威,也是不对的。


    正如权威和权威之间的博弈,权威需要一部分人认为自我不能相信权威。


    正如安史之乱中,有人认为安禄山和史思明是二圣,但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反贼!


    一个权威从来不能使天下人都相信他,李隆基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