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狂怼!

作品:《我在大唐躺平摆烂画凌烟

    一队队护卫持刀而来,人群立刻分出了一条路。


    李倓在护卫们的簇拥下,大步走了过来。


    “大王,您终于来了!”陆斌一看到李倓,第一个跳上去,准备献出自己那颗纯真烂漫的心。


    但是李倓被护卫紧紧簇拥,谁都无法靠近。


    人群只能被迫分开一条更宽阔的道。


    李倓毫无阻拦地走到了扬州书院门口,来到了扬州书院师生们的面前。


    众人一见大都督来了,纷纷行礼。


    “诸位都不必多礼。”


    说完后,转身看着那些围堵在门口的人,说道:“刚才谁说不愿意走的?”


    众人面面相觑,却不知建宁郡王此时此刻到这里,意欲何为。


    顾漕看了一眼朱建呈,后者出列说道:“大王,您终于来了,今日江东不少名流之士皆在此,想要就扬州书院一事,与杜甫公开讨论。”


    李倓却说道:“寡人刚才听说有人不愿意走,诸位尚未回答寡人这个问题。”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陆斌说道:“大王,今日这些名流之士都不愿意离去,只因为我们心中皆有疑惑,想要求得真解。”


    “有何疑惑?”李倓又不急不慢地问道,让人也看不出来他的喜怒。


    陆斌说道:“听闻扬州书局的书,大部分供给到了扬州书院?”


    “好像确实有这事。”李倓回答道。


    “扬州书局的书,比市面上的书便宜了一半。”陆斌又说道。


    “价格一事,寡人也略有耳闻,你有何想法?”


    “这一张纸是多少钱,朝廷有规定,一本书是多少钱,朝廷也有规定,现在扬州书局低价供给书给扬州书院,双方都违反了朝廷的规定。”


    “纸张降价,是寡人的决定,扬州书局低价供给书给扬州书院,是随着纸张价格降低,自然形成的,诸位还有何异议?”


    李倓此话一出,众人顿时热议起来。


    陆斌看了一眼顾漕,顾漕说道:“大王难道不知纸张的价格是固定的吗?”


    李倓言简意赅:“以前是,现在不是了,以后更不会是。”


    众人更是一片哗然。


    朱建呈出列,义正辞严地说道:“大王这般做,固然是好的,让更多人读书,但大王您好好想一想,如果所有人都来读书,那谁去种地?”


    他这番言辞一说出来,立刻得到了在场不少人的响应。


    “是啊!大王!我们当然也希望圣人的学说能够受到更多人的尊重,但如果人人去读书,谁去种地?”


    “没有人种地,就没有粮食吃了,天下就会陷入大乱!”


    “这是会危及天下的!”见众人纷纷站出来,顾漕也站了出来,“我们也是为了天下安危,所以才来到这里,说这件事,希望能够得到大王的重视。”


    李倓看着这些满嘴仁义道德的人,突然就想到了鲁迅先生对历史的评价。


    他原本以为宋明的读书人和乡绅够无耻的,但现在再看一看大唐的世家贵族,也不遑多让。


    当然,这世间之事原本就不只是看到的这般模样。


    蠢货们总是看到眼前的,就跳过逻辑,然后得出一个结果。


    那些真正很坏的人,则利用这个结果来为自己谋取私利。


    例如眼前这些人。


    难道他们都坏吗?


    倒也不是!


    他们当中肯定不乏真正想要为国为民的热血少年。


    可是为什么开一个书院,让更多人读书这件事,就直接得出了一个没人种地这个结论呢?


    这种说法就是典型的假大空。


    因为很多人读书了,于是没人种地了。


    那到底有多少人读书,才达到一个缺人种地的临界值呢?


    这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学科,绝不是某些人张口因为所以这么简单。


    所以李倓才认为,这里面有一些坏人,他们有目的性地说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话,然后一群毫无判断力的蠢货跟着跳出来。


    于是演变成了眼前的局面。


    当然,李倓相信,这些人突然齐聚扬州,必然是早有组织有目的的,绝不是偶然发生。


    这些人大多年纪轻轻,有一腔热血,出身不低。


    背后的始作俑者是谁呢?


    这其实不必仔细想,必然也能猜出是江东的诸多名门望族。


    这些名门望族已经不像南北朝时期有自己的军队,但是他们掌握了舆论的大杀器,并且已然出现了联合的趋势。


    可以说,这一次扬州书院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李倓作为江淮新的权力掌控者,与地方势力的一次矛盾冲突。


    也就是这些名门望族,对他这个扬州大都督在江淮权威的一次试探性对抗。


    毕竟他之前已经整顿了一遍扬州的官场,一些脑袋也传首地方示威。


    大唐就没有出现过如此嚣张跋扈的地方大员。


    纸的价格下降,只是这一次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罢了。


    作为穿越者,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那必须得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李倓说道:“是否危及天下,寡人一人承担,无需诸位担忧。”


    陆斌瞥了一眼顾漕,然后陆斌接过话来说道:“我们也是为了帮助大王施政于民,所以才斗胆来到这里,提出自己的见解,大王是素有贤王的美名,礼贤下士,天下人皆知,若是大王无视他们的意见,恐怕以后没有人愿意来投奔大王了!”


    李倓顿时大笑起来。


    投奔本王?


    知不知道若是真的有了贤王的名声,那些人真的来投奔本王,李隆基会睡不着觉的?


    这些话自然不能当面说出来。


    “大王何故而笑呢?”


    李倓说道:“寡人在长安的时候,可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弟,来扬州更是杀人如麻,何时有贤王的美名了,寡人怎么不知道?”


    呵呵,你们想用道德绑架寡人?


    只要寡人没有道德,你们就没办法绑架了!


    这下把众人直接整得不会了。


    顾漕突然大声说道:“大王难道不想使江淮之地的百姓安居乐业吗?”


    “江淮之地的百姓能否安居乐业,还轮不到你在这里教寡人!”李倓瞬间就翻脸了。


    不等顾漕说话,李倓继续说道:“你们说杜甫误人子弟,那让寡人来告诉告诉你们,自扬州书院招生一来,已经出了三十八名保长,这三十八名保长,带领七百六十户人家,开荒了一万二十亩地,养活了两千多人,并且还在继续开荒,粮食持续增加!”


    “尔等说杜甫误人子弟,当尔等在这里妄言指责之时,他却已经带领他的学生,开始一步步教化、帮助百姓!再看看,尔等又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