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大唐新势力的崛起

作品:《我在大唐躺平摆烂画凌烟

    “恐怕什么?”


    “恐怕右相要伺机针对大王了。”


    “元判官,你难道不愿意与本王一同去扬州?”


    “下官愿意,但是下官还是想提醒大王,大王现在是扬州大都督,统管淮南道和江南道,树大招风,若是在施政上有失误,很容易被朝廷上的有心之人攻讦。”


    “那元判官有何妙策?”


    元载想了想,说道:“妙策在于大王去江淮,只铸钱,其余一律不过问。”


    “这如何行!”颜真卿立刻反对,“江淮的官场可是一点也不干净,大王现在统管江淮,正好有能为百姓做事的机会,怎能放任不管?”


    元载问道:“难道大王要去江淮闹个天翻地覆不成?”


    颜真卿道:“施政如何就要闹得天翻地覆了?”


    “如今朝堂上下,是右相一言堂,大王之前只是牵涉到铸钱,尚未涉及施政地方,与右相并无正面冲突,而此次前去扬州则全然不同了,若是大王在扬州看不惯那些官员的做派,如何处置呢?是得罪右相,还是忍气吞声?”


    “按照大唐律法处置!”颜真卿说道。


    “按照大唐律法处置,得罪了右相,该怎么办?”


    “得罪了就得罪了!”颜真卿又说道。


    “那大王这个扬州大都督未必能久坐。”


    颜真卿还想说什么,被李倓打断,李倓说道:“元判官说无不道理。”


    “所以下官才说,大王此去,只需要铸钱即可,利用手中权力,协助铸钱,其他事,最好不要过问。”


    李倓却道:“元判官如此害怕得罪右相,现在可升官了?”


    元载愣了一下,想了一会儿,说道:“没有。”


    “元判官行事如此谨慎,害怕右相,却没有升官,看来只是想保住这个判官的官职了?”


    “下官也想做一些事,只是天不遂人愿。”


    李倓却是不言,沉默下来。


    等用完午饭之后,李倓单独找了元载。


    “不知大王有何事?”


    李倓说道:“新的东京留守很快会到任,一旦到了,你这个判官还能不能保留,恐怕很难说。”


    这句话立刻戳中了元载的心肺管子。


    判官相当于助理一样,元载是前任东京留守的判官,不一定下一任会留他。


    或者说,新的东京留守大概率是不会留他了。


    “大王提醒得是,下官已经做好准备。”


    “不想继续往上爬了?”


    元载犹豫了一下,说道:“风险太大!”


    “丢了官,就没有风险?”


    元载沉默下来。


    过了一会儿,李倓说道:“知道为什么圣人能给本王扬州大都督的位置吗?”


    “下官愚钝。”


    “因为本王可以为圣人源源不断地送去钱,这一点右相能做到?”


    “恐怕不及大王。”


    “杨国忠能做到?”


    “也做不到。”


    “王鉷呢?”


    “当今朝堂论铸钱和赚钱,无人能及大王。”


    “所以你心里应该清楚了吧,本王能坐到这个位置,靠的是实力。”李倓轻描淡写地说道,“还有,圣人已经年过六旬,本王是太子之子,你知道将来的朝局会如何变动么?”


    元载心头更是一颤。


    他立刻意识到建宁郡王是在提醒他,太子登基是迟早的事,自己跟着他这个太子之子混,前途无量。


    这一点倒是真的点醒了元载。


    元载之前过于谨慎,或者说,右相这两年数次对太子展开攻讦,闹得朝野震惊,无数人都以为太子会被废掉。


    以至于元载也觉得太子没有继位的机会了。


    可是太子依然还在。


    这就让元载重新开始审视朝局。


    他觉得建宁郡王说的很有道理。


    眼下建宁郡王不仅仅是扬州大都督,依然是少府监监,又有太子之子的身份加持,简直可以说是大唐朝堂的一颗新星。


    “本王去扬州杀人,又如何,杀他个人头滚滚,又如何,本王能把钱交到长安,把源源不断的丝绸送到长安,帮助圣人解决边境的军费问题,你觉得圣人会动本王么?”


    元载这才重新行叉手礼,说道:“下官承蒙大王不弃,一直都愿意为大王效犬马之劳。”


    “江淮有许多官员必然会挡住本王的路,本王最是需要你,以后的大唐也最是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