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钦差杨国忠到洛阳查案

作品:《我在大唐躺平摆烂画凌烟

    “纺织?”刘婉表示很惊讶,“怎么突然要做纺织?”


    “帛绢可是能做钱使用的,澄心堂不是我们自己的了,我们就再造几个大大的纺织所,自己制造丝绸,拿丝绸去兑换铜钱!”


    刘婉瞬间醒悟。


    其实李倓还有话没说,现在是和平年代,丝绸值钱,赶紧多制作一些丝绸,多换一些铜钱。


    等哪天大唐打仗了,丝绸价格就下跌了。


    那时候,他李倓储存了大量铜钱,拿着钱到处招兵买马,还愁去喝李亨的那碗药?


    “我现在就去把剩下的两百五十亩地拿下来!”


    “去吧。”


    走之前,刘婉又感慨:“不过三百亩地,我们得找多少织工才能满足条件呀?”


    “你先去买地,这件事我自有办法。”


    八月二十五日,长安,天晴。


    一大早,宰相府的水磨石被仆人们擦洗得干干净净。


    侍御史吉温匆匆忙忙走进了右相的办公厅。https:/


    “相公,不知何事宣召下官?”


    “坐,坐下来说。”李林甫脸上浮现着淡淡的笑意。


    吉温坐下来,李林甫递给了他一份从洛阳送过来的奏疏。


    吉温小心翼翼接过来,仔仔细细看完。


    “建宁郡王刚去洛阳,就敢擅自排挤同僚,又拿刀威胁侍御史,还刺伤了侍御史!”


    吉温的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这可是大罪!”


    李林甫问道:“此事如何处理比较妥当?”


    吉温说道:“先将这件事传遍朝野上下,让所有官员知道,众口铄金,建宁郡王即便有贵妃求情,也无济于事。”


    吉温这话倒是不假,就算的杨国忠权势最盛的时候,也不会拿着刀架在侍御史的脖子上。


    李林甫、杨国忠之流,最多是把人整下去,然后再派人暗杀政敌。


    像李倓这种上来就对官员拔刀子的,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这是政治能力地下到极点的表现,遇到这样的政敌,做梦都会笑醒。


    话说回来了,如果是对行政官员拔刀子,还可以辩解。


    御史台,那是皇帝专门用来监察百官的,对御史拔刀子,不就是打大唐圣人的脸吗?


    李林甫说道:“这件事,交给你去办,两天之内,让朝堂上下都知道此事。”


    “相公放心,包在下官身上。”


    吉温离开相府之后,转身李林甫便让人将弹劾李倓的奏疏送进宫里。


    李林甫知道,现在圣人想要建宁郡王去洛阳置办澄心堂,靠建宁郡王赚钱。


    所以这份弹劾奏疏,在圣人那里的威力未必那么大。


    可若是在朝堂上下形成了一股舆论压力之后呢?


    那时候圣人也没办法包庇建宁郡王了吧?


    八月二十七日,太子别院的杏树落了满地。


    李俶刚刚说完澄心堂的事,李亨就感慨起来:“三郎倒是出乎我的预料,没想到澄心堂能够日产十万张纸,这是不菲的收入。”


    “但是售卖量已经没办法再往上了。”李俶说道,“纸张太贵,能买得起的人就只有这么多。”


    李亨说道:“若是能降价,是不是就有更多人买了?”


    “恐怕未必,货币不足。”李俶叹了口气说道。


    李亨也没再说什么,这是唐朝上下公认的大问题。


    当年张九龄提议放开民间私铸货币,朝中许多人反对,李隆基也就下令禁止民间私铸铜器。


    官府自己铸造,供给肯定难以跟上。


    李亨又说道:“不知三郎现在到洛阳,情况如何?”


    李俶说道:“经过长安之事,三郎应该会低调许多,他临走前,我也叮嘱过了。”


    “殿下,殿下……”


    门外忽然传来李辅国的声音。


    “何事?”


    “洛阳传来消息。”


    李亨站起来,打开门,问道:“什么消息?”


    “建宁郡王拔刀伤了洛阳侍御史,现在弹劾奏疏已经送到长安,朝堂上下都传遍了。”


    “你说什么!这个逆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让我省心!”


    弹劾的奏疏就放在李隆基的面前。


    李隆基微微皱起眉头,对高力士说道:“刚去洛阳,就敢拔刀伤御史,这个建宁,胆子怎么这么大!”


    高力士说道:“三郎忘了,您赐给了他一把刀。”


    李隆基感慨道:“我赐他刀,也不是让他乱来的,御史他也敢伤,他不怕被满朝官员的唾沫给淹了!”


    “建宁郡王行事率真。”


    “这是率真吗?”李隆基没好气地说道,“这叫鲁莽!”


    “但若是一个心机深沉的郡王去了洛阳,三郎您放心吗?”


    高力士这话立刻戳中了李隆基的内心。


    李隆基虽然有些骂骂咧咧,但李倓这行为,实在让他放心。


    或者说,李倓越混账,他越放心。


    这种毫无心机之人,想要收买人心,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现在朝堂上下都传遍了,若我不做出一个公正的表态,如何向满朝文武交代?”


    高力士说道:“交代肯定是要交代,这事不如派一个人去洛阳查一查,还原真实的情况,也好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李隆基点了点头,说道:“派谁去查呢?”


    “奴婢愚钝,谁合适,三郎心中自有人选。”


    “不如派那个刚被我提拔上来的杨国忠去一趟洛阳吧。”


    杨国忠很快就接到了命令。


    对于这种立功的机会,大公无私、绝顶聪明的杨国忠那肯定是绝不会放过的啦。


    说走就走,八月二十八日,杨国忠作为钦差大臣,带着长安许多官员对建宁郡王的愤怒,一路从长安出发前往洛阳。


    去之前,杨国忠向众人保证:有我在,诸君放心好了啦!


    八月二十九日清晨,还在睡觉的李倓被刘婉叫醒。


    “郎君,你要的纺织机来了。”


    “在哪里?”


    “就在前院。”


    “搬运过来了?”


    “是的。”刘婉显得很兴奋,她似乎迫不及待想看看李倓到底想如何改进纺织机。


    李倓从床榻上爬起来,穿好衣服后,洗漱完,吃了早餐,才到前院。


    前院有一台大唐标准的纺织机。


    刘婉对李倓说道:“这位叫高进,是洛阳民间专门制作纺织机的工匠,郎君有什么想问的,就问他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