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悼亡诗,都镇国!

作品:《杜预

    就算你复活过来也未必识得我,因我为你丧妻之痛,已悲伤过度,两鬓白发,早生华发,都不认识了。


    至此,这首江城子已然出三州。


    附近金陵、庐州、荆州等地,也同样响彻天地。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天地之间,回荡着杜预痛彻心扉的心声。


    天地同泣,万人同悲。


    无数大唐人泣不成声、肝肠寸断、哭天喊地、捶胸顿足。


    “好感人。”


    “杜解元为何作此悲声?”


    “难不成,杜解元的未婚妻,亡故了?”


    “不会吧?之前杜解元与未婚妻琴瑟和鸣、诗词应和,羡煞旁人,被誉为大唐第一神仙眷侣?为何突然阴阳相隔?”


    “听说,杜解元与未婚妻虽有婚约,却被岳父林如海所不容。只怕他从中作梗,才导致这悲剧。”


    “林如海,畜生不如!”


    杜预的词抱璞泣、声声悲切、黯然销/魂、肝肠寸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突然梦中回到了老家,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杜预一句吟诵完,滁州人都蚌埠住了。


    这句话,大唐破大防!


    “呜呜···”一个女孩大哭起来。


    “唉···”一个老翁也暗暗抹泪。


    简直比任何言语,都更胜一筹、更加悲痛欲绝。


    杜预突然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


    “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林星河情态容貌,依稀当年少女,正在梳妆打扮。这常见而难忘的场景,恰好是爱侣在自己心中永恒的印象。


    “·呜呜呜··”


    红娘突然扑倒在地,哭得肝肠寸断“小姐!我的小姐啊。”


    林如海老泪纵横,跪地大哭“我不是人,我不是人啊!”


    杜预抬头泪眼,徐徐道“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于无声处听惊雷!


    此时无声胜有声!


    田洪凤深深叹息一声“这正是杜预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


    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美好情景,并不存在。


    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催人泪下。


    才气,镇国!


    众人石化、震惊。


    杜预硬生生将这首悼念亡妻之诗词,写成了镇国诗。


    陈炜眼中失神“镇国?连悼亡诗都能镇国?”


    这太颠覆他们的三观、颠覆概念了。


    因镇国诗一般只产生在王朝、战争、兴衰、气运、神人等宏大叙事诗词题材中,卿卿我我、儿女情长的情诗、悼亡诗,很少能打动天地、晋升镇国诗。


    但一切的规则、规律,仿佛都用来给杜预打破的。


    杜预这首哀伤至极、痛彻心扉的词,自然也传到了大明宫。


    皇帝仰头看天,震怒。


    “杜预的未婚妻,死了?”


    “朕派人去赐婚,可不是去赐死!”


    “温山,干什么的?”


    范相等老臣面面相觑,心中大骂杜预。


    区区一个秀才,这么麻烦?


    事真多!


    赐婚都不行,他未婚妻还死了?


    关键,旁人出了事根本无法上达天听,这些老臣有的是办法将事情按下不报。


    但杜预却是例外中的例外。


    人家动辄就诗成镇国!直接上达天听!


    不光上达天听,还要让大唐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捂住耳朵想不听都不行。


    你服不服?


    范相一脸苦相“陛下,这···人固有一死,只怕这女子福薄命浅,受不得如此恩宠?也是没有办法···”


    “放屁!”


    年轻皇帝一句话就怼回来,大骂道“你没长耳朵?杜预这大放悲声,一首【江城子】,已然诗成镇国!”


    “物不平则鸣。”


    “要是没有猫腻,好好一个姑娘怎么会死?杜预又怎么会做镇国悼亡诗?”


    “朕好好一场赐婚,竟然变成了如此模样?这不是打朕的脸?不是当面抽朕耳光?”


    “给朕查!狠狠查!让温山据实回奏,定要查出水落石出!”


    皇帝暴怒。


    范相只好苦瓜脸点头称是,退了下去。


    皇帝严令调查,结果自然很快。


    朝廷有的是秘密手段,以圣笺八百里加急。


    远在滁州的钦差温山、千牛卫密探,立即上奏回报。


    片刻功夫,范相就端着温山秘折,小心翼翼呈给皇帝。


    皇帝看了两眼,就怒极反笑。


    “哦,原来是林如海这天杀的狗才。”


    “他是爱慕虚荣,嫌贫爱富,定要将女儿待价而沽、准备卖个好人家、好价钱。相中了荣国公府嫡孙贾玉啊?”


    “杜预本有婚约,他非要棒打鸳鸯、拆散人家,给杜预约法三章,没想到杜预乡试一鸣惊人,稳中解元,他又出尔反尔,硬要将女儿绑走嫁给贾府?”


    “林星河也是刚烈女子,当场自杀?”


    皇帝猛然一拍龙案,暴怒“林如海这等背信弃义的狗奴才,岂有此理?谁提拔的他?”


    范相嘴巴发苦。


    因提拔林如海,是贾府的幕后主推,批准点头的是太后,但直接办理的是他这宰相。


    范相咳嗽“皇上···”


    “此人,绝不可用!”


    “杜预悼念亡妻、诗成镇国,便是上天对我大唐的警兆!”


    皇帝一脸激动,猛然站起来,仰头看天“背信弃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小人,重用之,乃是逆天而行,天必厌之。我大唐小人够多了!朕不想再看到他,听到他名字!”


    范相默默点头。


    虽然林如海送他重礼贿赂,虽然贾府也在推波助澜,但皇帝这句“小人”批语,落在林如海头上,就意味着他政/治生命终结、仕途到头了。


    就算不被罢官,也要贬官流放,以后再想更进一步,绝无可能。


    只要皇帝还活着,没有改朝换代,就毫无希望。


    朝中大臣,人人都默默在林如海的名字下,画了个大大的叉。


    此人,完了。


    “还有贾府!”


    皇帝赐婚却被打脸,余怒未消,又迁怒贾府“贾府明知道此女有婚约,却仗势欺人,强取豪夺,分明是没把王法看在眼里。贾玉是不是仗着荣国公嫡孙身份、仗着贵妃姐姐贾元春,就横行不法?欺男霸女?给朕一并严查!”


    “是,是···”


    范相心中哀叹。


    得。


    不光是林如海,连贾府也受到牵连,在皇帝心中形象一落千丈。


    不光贾玉要接受调查,贾府灰头土脸,贵妃贾元春都要遭受池鱼之秧,被皇帝恨屋及乌。


    换成别人,以贾府权势滔天、以贾元春贵妃地位,根本没办法告御状、让皇帝如此震怒。


    甚至范相都听说,贾府仗着贵妃、国公地位,欺男霸女、横行不法之事很多,绝非个例。贾玉迎娶林星河,反而是最干净、最收敛的一次。


    这下拔出萝卜带出泥,为与杜预争未婚妻,贾府也要吃瓜落、遭大重。


    此时,传来了杜预黯然销/魂的最后一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料想长眠地下爱侣林星河,在以后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明月当空,她的芳魂会在什么地方期盼等待呢?在短松冈这个安葬她孤坟之处啊。


    大殿之上,人人打了个寒颤。


    鬼气,袭人。


    痛彻,心肺。


    皇帝也眼圈一红,潸然泪下。


    “推己至人,若朕是杜预,想到亡妻今后一个人,只能在凄冷幽独明月之夜、芳魂不散、萦绕不去的凄苦,也是黯然魂消、心碎如麻。”


    “杜预此词最后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


    “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皇帝拍案而起,龙目一红“林如海、贾府,形同杀人,罪大恶极!朕,绝不轻饶!散朝!”


    他愤怒至极,转身而去。


    只留下一殿堂重臣,面面相觑。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范相哀叹一声,转身要走。


    一个大臣阴阳怪气道“那杜预还没考上举人,只是死了个老婆,就随便一张嘴能诗成镇国,上达天听,逼得皇上给他做主。将来要是入朝为官,受了点委屈,还不知道怎么编排您呢?范相?”


    赤果果挑拨离间、煽风点火。


    范相眼波一闪,却冷哼道“是是非非,早有圣意。杜预受了委屈,做悼亡诗,谁也没规定不许人家说话作诗吧?诗成镇国,是他的本事。老夫以为,此事杜预受了委屈,错在林如海和贾府。”


    他大踏步而去,眼神却多了一丝阴冷。


    杜预作【江城子】,杜鹃泣,声声碎魂,热泪也滚滚而下。


    落在了林星河的脸上。


    滁州城,鸦雀无声,人人哭泣。


    捶胸顿足者有之,嚎天喊地者有之,潸然泪下者有之,黯然销/魂者有之···


    乃至有人拿起锄头、菜刀,就要喊打喊杀,被人拦下。


    文渊阁出现,司马半圣面色哀戚,道“大唐士子杜预做/爱妻悼亡诗【江城子】,诗成镇国,天地同悲,万民哀悼。”


    “文渊阁降下文宝、圣笺,以悼之。”


    林如海面若死灰。


    杜预这首【江城子】,将他心理防线彻底击碎,也被永久钉在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