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关于倭国人

作品:《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颜思鲁看着大儿子担忧的神色,笑了笑。


    “没有什么大事,就是聊了一些关于近来长安城里的异族的事情。”颜思鲁说道:“你应该也是知道的,倭国有使者来长安,留在了长安城,还想方设法的进了国子监。”


    颜勤礼点头。


    “这事儿儿子知道,当初他们刚来的时候,在长安城里可不安分,他们从倭国带来了很多东西,在长安城里不断的走动,去拜访朝中的诸多大臣。”


    “虽然没有言明到底是为了什么,可是从他们的两个使者进了国子监做了监生,可见一斑。”


    “他们送出去的那些东西,结交到的人,也发挥了作用,他们想要留在大唐学习,朝堂上还真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


    颜思鲁神色认真,思索着。


    泾阳王的话,再次得到了验证啊。


    他叹息一声。


    颜勤礼看着自己的父亲。


    “怎么,这些异族,有什么关系吗?”


    颜思鲁摇摇头,又点点头。


    “有关系,但是又没有太大的关系。”


    “泾阳王只是跟为父说,将来泾阳县庄子上的书院,是不会收异族学生的。”


    颜勤礼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泾阳王对来长安的倭国人,有意见。


    有很大的意见。


    那些倭国人到泾阳王府去送礼,想要结交泾阳王,但是三番两次下来,连泾阳王的面都没见到,第二次去,礼物还被退回去了。


    这就足以表明泾阳王的态度了。


    “敬儿,往后,颜家要跟泾阳王府,处好关系。”


    “是。”颜勤礼拱手应声。


    “泾阳王殿下,某种层面来说,他也是个纯粹的人,一个秉性纯粹的皇室中人,不会差的。”


    颜思鲁只是说,不会差的。


    但是具体哪方面,他没说。


    就靠着自己的儿子去悟吧。


    这事儿,也不好说。


    至少目前来看,泾阳王府未来的恩宠之路,还长着呢。


    这样的一个宗室纯臣,皇帝会喜欢的。


    泾阳王所做的一切,甚至不是为了泾阳王府,而是为了整个大唐。


    如果说他单纯只是为了泾阳王府的话,那倭国人送上的那些厚礼,不香吗?


    反正人家只是来送礼,甚至什么要求都没有提,都这样了,泾阳王拒绝的干脆利落,连面都不曾让他们见到。


    只是这一点,就足够让人佩服了。


    不收就是不收。


    缺不缺的是一回事,立场鲜明的态度,又是一回事。


    不仅仅是自己要做,做给倭国人看,更是做给长安城里所有人看。


    只可惜,朝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泾阳王这样,不然也就不会出现朝堂上有人替倭国人说话,让他们顺利地进入国子监当中做监生了。


    李复回到家中之后,叫来了老周。


    书房里,李复问起了最近长安城里,外族人来往的情况。


    “殿下离开的这段时间,倭国人倒是没怎么折腾了,最近安静的很,就老老实实的在国子监上课,但是,咱们在长安城的店铺,不少掌柜的都见过那些倭国人,他们时不时的去店铺里转悠。”


    老周也没好意思说,王府在长安城里的产业挺多,铺子也挺多,东西两市什么的,那些倭国人,主要就是在东西两市活动,时不时的逛个铺子,有很大机率,就是泾阳王府麾下的。


    “因为先前殿下有吩咐过一些事情,所以,倭国人去了咱们王府麾下的铺子里,咱们的人很容易就能把他们认出来。”老周说道:“他们在铺子里,很少买东西,大多数时候,只是看,就算是去茶楼,也是点最便宜的茶,在那里一坐就是半天,不像是去正经喝茶的,反而像是去,听长安城里各种消息的。”


    茶楼就是个消息的聚集地,可算是被那几个倭国人发现了,去茶楼去的最频繁了。


    而且,在茶楼里混着混着,跟经常去茶楼的一些纨绔子弟也熟悉了,时不时的从他们那里套消息。


    倭国人在茶楼里对那些纨绔子弟出手比较大方,在他们面前又表现的谦虚崇敬,所以,融入到那些人当中,虽然花费了一番功夫和手段,但是最终,还是说上话了。


    一开始,也不是那么好打交道的。


    那帮纨绔子弟也看不起异族人。


    只是时间久了,看他们出手又大方,一来二去的,也说上话了。


    当个可以使唤的小弟,也不错。


    家中有昆仑奴,有新罗婢,在外面多个倭国腿子,又能怎么样呢?


    李复听完老周说的,脸上露出一抹讥讽的笑容。


    “这帮人,倒是真会找地方。”


    对自己抠门,是因为国内给他们经费有限。


    对别人大方,是因为本身就怀揣着目的去接近别人。


    可是让他们玩儿明白了。


    “老周,你安排两个人,给他们假装点什么高门子弟的身份,让他们去茶楼。”李复说道:“不需要主动出击,想办法,让倭国人,主动找他们,跟他们搭上线,打入到他们的圈子内部当中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往后,会用上的。


    总不能只是让倭国人在茶楼套取长安城的消息。


    他们喜欢主动出击,这一点,也要好好利用起来才行。


    “是。”老周应声。


    自家郎主这般做的目的,他能猜到,所以,这件事,知道郎主的目的,就不难办了。


    伪装身份,与他们接触,到时候反过来套他们的消息,顺带着,还能加以利用。


    自家郎君,看不惯倭国人,很早就开始了。


    甚至这帮人还没有来到长安的时候,郎君对他们就有防范心了。


    再看他们在长安的行事。


    郎君的防范心,也是对的。


    不了解不知道,越是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就知道,这帮玩意儿,不是什么好东西。


    脸上笑着,心里指不定打什么主意呢。


    老周对倭国人,也是厌恶的很,防范心也很重。


    甚至整个泾阳王府的人,都是如此。


    原先王府的门房,还觉得倭国人挺可怜的,送礼来这边,态度诚恳,但是屡屡被拒。


    后来老周给他们换班,派他们出去盯了半个月,回来之后,那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什么可怜,什么怜悯。


    可滚犊子吧。


    他们周旋于长安城中的各种人之间,可快乐的很啊。


    顺带着还能达成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一帮心思不纯的坏蛋。


    李复叮嘱完关于倭国人的事情之后,又了解了一些其他长安城里发生的事情。


    虽然长安城日新月异的,但是总归一直都是风平浪静,明面上没有多大的动静,也没有多大的事情。


    谈论的最热闹的,还是竞技场的马球比赛。


    长安城很多人每天闲的要死。


    马球比赛对于这种人来说,就是刺激。


    有些赌场,已经在开盘了。


    官方没有盘面,可是私底下那些赌坊,背地里都已经开了很久了。


    官方是不支持的。


    因为一旦官方要是支持的话,怕不是比赛当中会有什么别的事情发生。


    虽然说养马球队的,都是长安城里有头有脸有实力的贵人。


    可是养足球的,也都是有钱人啊?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所以从一开始,李复就跟李渊说过,官方开盘支持赌博的后果会是什么。


    那时候李渊还反驳。


    说长安城的高门大户,都是要脸面的人,不会为了这种事情让手底下的球队去打假赛的。


    李复则是反驳说。


    那可不一定,球队打假赛,跟他们要不要脸面不是一回事,但凡让手底下的球队让了,那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是知道消息的。


    这就算不上丢人,因为主要圈子里的人心里都明白怎么一回事。


    李渊明白了。


    本来他也是哪个圈子里的人,相互之间的让来让去,大家心里还真是有数。


    所以为了避免打假赛的情况,李渊还制定了一些规则。


    比如说,一旦发现打假赛,看事情的严重程度,从高额罚款到禁止进竞技馆比赛。


    禁赛一个到三个赛季。


    长安杯一个赛季就是一年。


    要是三年都不能进场馆打比赛,估摸着,球队就要被人给遗忘了。


    这对于马球队里出身不凡的高门子弟来说,这是一种耻辱。


    长安城,说来说去,无非也就是那些事,能被老周所知道的,大多都是高门大户之间的事情。


    但凡是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想要打听一些趣闻什么的。


    老周也是打着为自家郎君探听消息的旗号,开始在他所在的圈子里吃瓜。


    好歹是管家,认识的其他朋友,或许也是别人家的管家。


    外出办事的时候,说不定双方都还能遇上呢。


    晚上,甘露殿。


    李世民翻看书本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件事。


    “王德,去将李五叫来。”


    “是。”王德应声,去吩咐人找李五去了。


    两刻钟,李五来到了甘露殿。


    “臣拜见陛下。”


    “恩。”李世民点点头:“之前安排去高昌的人,可有消息了?”


    “回陛下,已经在路上了,估摸着还有个三五天,就能到长安,他们提前送信回来,棉花的事情,不但有了消息,他们还将机器给运送回来,因为是跟着商队一块回来的,所以路上行程才慢了一些,带着纺织白叠子的机器,有些不便利。”


    “但是入关之后,脚程就能快一些了。”


    “现在已经入关了吗?”李世民问道。


    趁着现在李复还在长安城,这事儿本来就是他牵头弄的,白叠子的资料全都调查清楚之后,也应该跟他商议商议,看看后续的事情,要如何处置。


    若是几天之后,李复回了庄子上,再让他回长安城来,路上免不得奔波麻烦。


    “已经入关了。”李五拱手回应着。


    “恩。”李世民点点头:“传信给他们,让他们加快脚程。”


    “是。”李五应声。


    李世民打算明日找房玄龄,让他派人去高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本来跟鞠文泰已经说明白了,大唐要跟高昌进行商贸往来,让高昌专门为大唐供应棉花,鞠文泰也答应的好好的,如今都已经是秋天了,也该是有个交代了,怎么到现在,他的桌案上,也没有相关的奏章呢?


    朝中的官员是怎么办事的?


    鞠文泰来长安,是三月份的事情。


    哪怕他用脚走回高昌,四月也回去了,这会儿九月了。


    李世民想着,等到高昌的棉花一到,白叠子的机器也有了,大唐就能够逐渐的将新的布料推广开。


    再者就是棉衣,先给长安城里的守备军队装备上,冬日巡逻的时候,也能让将士们暖和一些。


    但凡是到了冬天,一下雪,长安城里巡逻的金吾卫都格外的辛苦,外面天寒地冻的,他们的巡逻反而更加密集了。


    毕竟要保证及时查看百姓家的房屋,是否被积雪压塌,一旦发现有这种情况,他们还要着手帮助百姓清理房屋,救助百姓。


    可以说是要经常在外行走了。


    棉衣,应该最先给他们的。


    李世民心里还记挂着长安城里这些当兵的。


    次日,姜确来到了泾阳王府,跟李复在王府中见面了。


    李复在中厅见到姜确之后,干脆直接拉着他去了前院的书房。


    前院的书房并不算是私密,原本就是李复专门为了接待客人所收拾出来的。


    里面也没放什么要紧的东西,但是该有的还是有,也是正儿八经的书房模样。


    “老周,送些好茶,前院书房。”


    李复拉着姜确往书房走的时候,还不忘叮嘱老周。


    “是。”老周站在原地,恭敬应声。


    “怎么还这么着急啊。”姜确不解:“临颍的事情做完了之后,不应该是休息一阵子吗?以前在庄子上干活的时候都这样。”


    姜确也是面带笑意。


    虽然嘴上这么说着,可是实际上,被人需要,真的是一件很爽快的事情。


    尤其是被泾阳王殿下需要.......


    思及此处,姜确觉得,自己是不是病了......


    “当然要着急,重要事呢。”李复笑着回应姜确:“绝对有你和老阎的用武之地。”


    “这次,是在长安!”


    李复的语气笃定,目光坚定。


    长安!!!


    姜确瞳孔一缩。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请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