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坠地》-12-一缕阳光

作品:《当科幻遇到奇幻

    大雨一直连续不断下着,渐渐的,人们仿佛已经彻底忘记了阳光的样子。


    第一年即将结束之前,石磊与周慧在隧洞内举行了最简单的婚礼,参加婚礼的人都是周围的一些同事。


    除了同事外,石磊的父母也不远千里赶了过来,算是这场婚礼中最大的一个惊喜。


    在婚礼的宴席上,既没有美酒,也没有佳肴,有的几乎都是使用速食包和增味剂调制成的各种食物。


    其中包括酸味汤,辣味丸,甜味粥,咸味饼,以及素味面条等等众多食品样式,尽管食材很是单一,却被人们玩出了许多花样。


    另外,在这众多的食物中,有两样很是特殊,它们是经由上级批准,只有在婚礼等喜事上才可以食用的食品,一样是这里种植的新鲜蔬菜,一样是数条从海边转运过来的冻鱼。


    尽管这两种食材被分食之后,每个人大概只能吃上两三口,甚至是只能喝上几口新鲜的鱼汤,但对于众人来说,这已是很难得美味。


    等宴席散后,所有人都给这对新人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


    收下这些祝福的石磊与周慧,一起走进了一间独属于自己的新房,或者说是一个小家更贴切一些。


    这个由简易板搭建成的小屋,面积仅有十来平米,里面简陋至极,几乎没有任何电器,也没有几件家具。


    有的仅是一双人,还有以后一起要度过的悠悠时光。


    ……


    第二年,这一年雨势变得更大了一些,隧道洞口常常被厚重的雨帘完全遮盖住,使得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水帘洞。


    身处水帘洞之中的人们,通过努力耕作,终于获得了第一次大丰收,在这片总面积数百亩的人造田地之上,大概长出了百万斤的高产粮食!


    经过粗略估算,这些粮食可能只够三千多人吃上一年的,对于十数亿人口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但对于全局而言,总归是一个很良好的开端。


    除了这里之外,据说周围又钻空了好几座山峰,有更多的人从大船中迁居到了此地,也有更多的农田被建造了出来。


    与此同时,在这些山峰之间,快速兴建起了一批工厂。


    其中有食品加工厂,钢铁厂,水泥厂,以及一些建材厂等等,生活在此地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


    第三年,在这一年里,据说国家通过各种方法,从国外网罗回来了很多高级人才。


    这些高级人才绝大多数都是科学家,他们拖家带口的来到此地后,立刻就获得了合法身份,紧接着便加入进各种紧张的科研工作之中。


    另外,一直被万众所期待的人工合成粮食技术,仍然卡在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迟迟无法应用于实际生产。


    受此影响,很多地方的民众开始出现恐慌情绪,毕竟我们储备的粮食已经消耗过半,如果再过一两年,这项技术仍无法突破,很多人都会有饿死的风险。


    为此,国家立即投入进了更多的科研力量,同时继续扩大山地之中的农田面积,以及派遣出更多的船只驶入深海,对各种鱼类进行掠夺性的捕捞,希望以此来减缓食物的消耗速度。


    ……


    第四年,这一年全球再次陷入进粮食危机,自从第一年的大死亡事件之后,今年是第二次。


    不知道有多少硬撑三年的人在这一年被活活饿死,很多国家都开始彻底消亡,在已经上涨千米的茫茫海洋中消失得了无踪迹。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我国的数十万台盾构机如是数十万条钻地的巨龙!几乎快将高原之上能够钻掘的山峦全部都给掏空了。


    随着耕地面积的剧增,粮食产出虽然还远大于消耗,但差距却在不断缩小,看到希望的人们渐渐放下了心中的疑虑,继续加入进大生产之中。


    ……


    第五年,这一年我们的好运气好似终于到来了。


    首先是深海开采资源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这之前由于洪水几乎淹没了所有的矿区,使得我们工业生产所需要的矿物原料已几近见底。


    眼下随着这一技术的突破,被深埋水下的各种资源,都可以被开采出来,如此的话,我们将再也不用担心资源枯竭。


    此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后最为广袤的海底都可能成为我们的矿区,毕竟无主之地增加了那么多。


    其次是人工合成粮食技术终于被投入使用!


    当这一技术应用于生产后,大量的粮食都可以通过电能转换的方式快速制造出来。


    以往,每亩地每年最大的产量也不过三千斤左右,而今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竟可以轻易产出数十万吨乃至上百万吨的淀粉类物质!差距几乎在百倍以上!


    不过,这项技术还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催化剂很难制造,而且制造这种催化剂需要消耗大量的稀土类物质,这就限制了粮食的生产规模。


    可即便如此,这项技术也不失为当代最伟大的发明!


    随后的时间里,我们立刻将所有的技术内容全部向全球公开,希望以此可以多救下来一些人。


    ……


    第六年,由于粮食生产技术的快速推广,原本被用于种田的大量山洞被空闲了出来,随即改建成了居所。


    于是,原来还生活在大船之上的剩余人员,开始集体搬迁到山洞中居住,而被空出来的大船,一大部分被肢解重回熔炉,最终制造成建筑用钢。


    还有一部分大船,则被改装成了货船,然后驶往全球各地,去运输从海底采集的各种资源。


    在这一年中,民众的生活开始慢慢趋向于正常化,虽然雨仍然在一直下着,但是这并不妨碍学生们上学,工人们工作,科学家们研究…。


    所有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


    第七年,这一年又是充满灾难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海平面上涨突破了两千米,世界上绝大多数山峰都被海水完全淹没了。


    由于地表压力的骤增,地壳开始变得不稳定起来,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地震,很多地方的火山开始持续喷发,尤其是一些岛屿国家,它们有的没有被洪水淹没,反倒是彻底毁灭在了炽热的烈焰之中。


    与此同时,全球风暴肆虐的程度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严重。


    自有历史记录以来,水灾之前的最大风暴风力才不过十七八级,而现在风暴的风力轻轻松松就可以超越二十级,毁坏力更是呈指数上升。


    受此影响,海面上很多漂浮的大型邮轮,以及一些巨型漂浮城市,几乎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伤亡沉溺者不知凡几。


    故而,这又称得上是第三次大死亡事件。


    ……


    第八年,人类经过了三次大死亡事件之后,数量已锐减到极致。


    幸存下来的人主要集中在极高的山峰,南北两级,以及一些水下城市。


    其中我们主要生活在“屋脊”之上,存活下来的人口数量是最多的。


    一些大国,除了在全球抢占了一些海拔在三千米以上的山峰之外,主要精英阶层则迁徙到了南北两极,在厚厚的冰盖之下,建造出了一片片生存之地。


    最后,是一些中小型国家,他们举全国之力建造或购买了一些可潜在水面数十米以下的微型城市。


    这些微型城市其本质就相当于一艘艘巨型民用潜艇,每个里面大概只能生活几百人,都是一些权贵富豪或是精英阶层…。


    ……


    第九年,雨好像有了变小的趋势。


    通过天文观测,可以预知那条飘荡在无垠太空的漫长冰陨石带,次年即将全部没入地球大气层。


    届时,这场绵延了近十年,范围波及全球的大雨,终于有了停下来的可能。


    为了迎接这一历史性的一刻,我们开始集中力量建造起一座座新城,无数幢坚固的高楼大厦,开始冒着大雨,在高原之上快速地长了出来。


    ……


    第十年,年末。


    雨停不久之后,石磊带着一家人去往海边,必行倒不是为了看海,而是为了看一看,能不能看到海水之下的故乡。


    和想象中的一样,站在原来高原的边缘,向东张望,目之所及的一切,全部都是汪洋的海水。


    我们所熟知的那个世界,包括其中的一切,早已全部淹没在水底。


    我们所有的嬉笑怒骂,所有的哀乐愁思,也好似随之葬在了水中。


    周围都是呼啸的风声,还有海浪的声音。


    “爸爸,妈妈,你们怎么哭了?”这时,一个稚嫩的声音突然在石磊身边响起。


    石磊没加掩饰,而是眼睛中带着泪花,弯下身体将小孩缓缓抱了起来,接着用手指着前方的大海说:“小忆,你看前面这片看不到尽头的海水,以前爸爸妈妈的家…就在水的下面。”


    “我们的家不是在山洞吗?水下怎么能住人呢?”小孩困惑地疑问道。


    对于几岁的小孩来说,他在这里出生,以后也会在这里长大,此地自然就成了他的故乡。


    因此石磊没有费心向他解释,而是用手轻抚了抚他的头发,然后又腾出一只手将妻子搂在身边。


    “是啊,这里就是我们的家。”石磊轻语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个人依偎在一起,不知具体度过了多长时间。


    蓦地,一道好似黄金一般的耀眼丝线,忽的刺破了已然昏暗了十年的厚重天幕。


    “啊?那是什么呀?”小孩注意到这一幕后,立刻发出一阵惊呼。


    在惊呼中,那道如黄金般的丝线迅速扩大,紧接着昏黑的天幕上裂开了几个巨大的豁口。


    从这豁口中,无数光芒宛若滚滚的金液,快速流淌到海面之上,渐渐的,整片天地都泛起了耀眼的金光。


    “那是阳光,它们终于回来了。”石磊泪眼婆娑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