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赵构苟合引来大反弹,李世民正式西征阿拉伯

作品:《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赵构这种从北伐瞬间转变成为求和的态度,自然在大宋朝堂内部引起了巨大的反弹。】  大殿之中,王庶高声开口道:  “陛下,女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绝对不能轻信他们的话语啊。”  被任命为“馆伴使”,负责招待金国使者的吏部侍郎魏矼也极为不满地开口道:  “陛下,金人气焰嚣张,我们怎么能纵容他们?”  “如此和议,乃是吉凶未卜!”  秦桧看到众意汹汹,也忍不住了。  他作为表面上赵鼎的爪牙,自然是要站出来了。  于是秦桧便反驳魏矼道:  “魏大人以智料敌,我却以诚待敌,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魏大人的职位乃是陛下所授,岂可说出这种不适合馆伴使之位的话语?”  魏矼闻言冷笑一声,道:  “相公固以诚待敌,只怕金人可不会以诚待相公!”  “这个馆伴使,要么就以我为主,要么还请陛下另选他人!”  两人一番大吵,赵构见状也是担心魏矼会凭借馆伴使的身份给议和制造困难,于是顺水推舟,改命刚刚出使金国归来的王伦作为馆伴使。  然而事情并未因此结束。  殿中侍御史张戒又开口道:  “自靖康起,大宋从未对女真有过胜利,女真断然不可能因为忌惮大宋而议和。”  “以臣观之,刘豫被废,金国所谓议和不过是为了掌控伪齐之地而争取时间,如此议和岂不是坐以待毙?”  “况且先皇(宋钦宗)尚未归来,女真也并未承诺送回,议和诚意实在不足,臣以为不应相信女真。”  满朝文武,至少倒有一半以上是反对的。  纵然赵鼎、秦桧两名左右相竭力劝说压制,却根本无法将这股汹汹大潮给按下去。  赵构见状,心中也是勃然大怒,忍不住拍了龙椅的扶手。  “尔等这是什么意思?”  “朕也是为了大宋百姓不受战乱之苦才忍辱负重,尔等难道就不能体谅一下朕吗?”  王庶一脸决然,沉声道:  “陛下,大宋如今并不是没有和金国一战之力,何必要答应这么屈辱的条件?”  王庶这位枢密副使虽然只是一个副宰相,但也是大宋实打实的高官重臣。  有他站出来振臂一呼,顿时诸多主战派大臣们纷纷响应。  “就是啊陛下,我们有岳飞、吴玠、韩世忠,何须怕他?”  “金国什么完颜挞懒和兀术,都被咱们大宋击败过,这般鼠辈有何惧之?”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已死,也该到大宋反击的时候了!”  赵构这下是彻底傻眼了。  在过去,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只要赵构一拍桌子,统统都变成赞成派。  可现在呢,赵构又是拍桌又是骂人,反而激起了更大的反对声浪。  赵构脸色铁青,干脆站了起来。  “今日就到这里,退朝!”  回到后宫,赵构又将几名宰相召来进行小范围商议。  经过赵构和赵鼎对之前宰相们的清洗过后,如今大宋还剩下四位宰相。  排名第一的是左相赵鼎,第二的是右相兼枢密使秦桧,第三的是参知政事郑大中,最后一个是枢密副使王庶。  王庶依旧面不改色,大声道:  “陛下,求和断不可行,只不过如当年六国割地事秦,陛下当引以为戒啊!”  王庶说的是战国时代东方六国为了稳住秦国,纷纷割让土地给秦国,最终因为割让土地过多变得无比虚弱,被秦国一举灭亡的故事。  秦桧大为不满,道:  “大宋又不是分成六个国家,怎么能和六国相提并论?”  赵鼎也道:  “大金已经表现出了议和的诚意,又怎么能说大宋会重蹈六国覆辙?”  另外一名参知政事郑大中见状也道:  “对啊对啊,谈嘛,先谈谈再看嘛。”  四名宰相之中,主和派此时以三对一,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王庶官位最低,又是孤军奋战,却完全不惧,据理力争道:  “金国能有什么诚意?他真有诚意,就应该将先皇送还,而不是仅仅送还太上皇的灵柩!”  一番争吵下来,王庶竟然将赵鼎、秦桧、郑大中等三人说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赵构无奈之下,只能想办法打发走了王庶,只留下赞成议和的三名宰相。  “三位卿家,眼下朝堂舆论对议和实在不利,不知道卿家们能不能给朕出个主意?”  若是按照刚刚登基时候赵构的性格,那肯定直接把这些反对的官员们贬官甚至处死了。  但赵构现在已经当了十二年的皇帝,他很清楚单纯的贬官杀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起更大的反对声浪。  北伐收复河山是所有南宋臣民心中最大的正义,赵构这个皇帝也无法跨越这个正义,自行其是。  苗刘兵变、淮西兵变就是前车之鉴!  公理自在人心。  赵构也得有个借口才行。  听着赵构的话,赵鼎沉吟片刻,心中一动,道:  “陛下,眼下北伐已经是大部分人认为的正义,否定北伐并不可取。”  “应该换个角度,从‘孝’这一字上做个文章。”  赵构似乎也明白了什么,惊喜地开口:  “爱卿的意思是?”  赵鼎正色道:  “陛下奉迎先皇灵柩,就是最大的孝顺。”  “为了孝,对金国纵然是委曲求全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赵构眼睛亮了,露出笑容:  “对,太对了!”  “孝顺,哈哈哈,朕知道怎么就没想到呢?”  “没错,为了孝顺,朕必须议和!”赵构的脸上闪烁着喜悦光芒。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当群臣提出对议和的抗议,赵构就以对父母的孝顺来给自己进行辩解。】  【孝道的确是华夏最重视的人伦大道,有了这个借口之后,赵构终于又可以继续推进他的苟且议和了。】  【当年六月,金国使者兀林答赞谟一行抵达临安府。】  被任命为大宋馆伴使的王伦和兀林答赞谟也是老熟人了,赔笑开口道:  “尊使好好歇息两日,届时我方宰相会在政事堂与尊使会晤,商讨具体事宜。”  兀林答赞谟一听,立刻竖起眼睛。  “什么话,这是什么话?”  “我乃大金堂堂上国使者,却要跑去你们那个什么狗屁政事堂会见?”  “去告诉康王,本使就在此地,让你们的宰相们过来朝见!”  政事堂中,赵鼎听到了这个回报后,当场大怒。  “这是什么话?区区一个使者,连金国宰相也不是,却要我们大宋一群宰相去拜见他?”  “简直岂有此理!”  赵鼎固然想要议和,但对曾经持主战立场的他而言,这种议和应该是体面的。  金国使者兀林答赞谟这种无理的要求,赵鼎完全接受不了。  秦桧在一旁闻言,心中一动,想出一条计策。  秦桧故意开口道:  “赵相公,陛下满心都是议和,这种小小细节就不必在意了吧。”  赵鼎哼了一声,冷冷道:  “不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注重。”  “小小一个使者就能让我们大宋一群宰相去拜访他,难道将来金国再来个侍郎尚书,就得陛下去拜访他了?”  “大宋好歹也是正统的华夏王朝,该有的体面还是得有。”  “我不可能同意这种做法!”  秦桧刻意劝说了几句,见赵鼎不为所动,就赶紧离开了政事堂去见赵构。  听完秦桧讲述事情经过后,赵构也是大为不满,道:  “这个赵鼎在想什么东西?”  “议和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他就为了他宰相的一点面子,来阻碍朕的议和大业吗?”  秦桧趁机添油加醋,道:  “陛下,臣记得赵相公之前也曾经是力主北伐,恐怕他心中对金人还是有些芥蒂的。”  赵构闻言,心中一惊,暗想:  “对啊,怎么忘了这赵鼎以前还是个主战派呢?”  “赵鼎表面上说要议和,内心里搞不好是跟王伦打配合,就是要搅黄议和,继续开战!”  赵构沉默片刻,开口道:  “赵鼎毕竟是左相,此事还是先听他安排吧。”  “等事情难以收场之后,他也就知道错了。”  【经过几天的僵持,兀林答赞谟并未达成他的无理要求,只能前往政事堂和宰相们会面。】  【但在秦桧的挑拨下,赵构也因此对赵鼎产生了不满和怀疑。】  画面一转,已经是政事堂中。  赵鼎、秦桧、郑大中、王庶四名宰相坐在左边,兀林答赞谟等金国使者坐在右边。  王庶一言不发,恶狠狠地看着兀林答赞谟。  若是目光能杀人,这些金国使者至少一人要被王庶杀上二十遍!  兀林答赞谟毫不在意,一脸倨傲地看着面前的大宋四位宰相,就好像看着四个家仆一般。  双方各自交换了一番意见,随后赵鼎开口道:  “两国划界如何?”  兀林答赞谟一声冷笑,道:  “什么两国?是大金和臣属康王!”  “你!”赵鼎气得身体发抖,但还是忍耐下来。  昨天赵构特地把赵鼎召入宫中叮嘱了一番,让赵鼎无论如何也要把议和给搞定。  没有皇帝的支持就没有底气,赵鼎也是真不敢发作。  随后兀林答赞谟又用倨傲的语气道:  “这一次也不能叫什么划界,而是大金国将土地赏赐给康王赵构,命其暂行统治。”  “尔等要搞清楚状况!”  说着,兀林答赞谟拿出一份地图。  地图上自然就是宋国和金国的疆域划分。  但当四名宰相看到这份地图的时候,无一例外全部动容。  原因也很简单。  这地图,以长江为界!  黄线为兀林答赞谟要求的两国边界  若是按照这个地图来划分的话,大宋的疆域还要在目前的情况下缩水两成到三成左右。  赵鼎怒了,道:  “简直是岂有此理!”  “完颜挞懒当时和王伦说的可是要归还大宋黄河以南的疆域,你竟然还要把大宋长江以北全部拿走?”  “此事绝无可能!”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也是颇为无语。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摇了摇头。  “这种议和,也算是千古奇葩了。”  李世民还是很镇定的。  毕竟千古大帝,又看过了那么多的金幕视频。  但李治就有点忍不了。  这位年轻的大唐太子沉声道:  “这赵构怎么能卑躬屈膝到这种地步?”  “退让退让还是退让,这种人也配当华夏王朝的皇帝吗?”  年轻人总是热血沸腾。  看到赵构这种怂货,李治一开始还能保持镇定。  但随着时间的过去,视频的播放。  李治现在恨不得直接冲进金幕里,给赵构邦邦两拳呼脸。  简直就是在恶心人!  李世民闻言,哈哈一笑。  “治儿啊,你要明白,皇帝和皇帝不是一回事。”  “赵构原本就不是正当途径当上皇帝的,从这一点来说,他的老爹宋徽宗倒还是有一些识人之明。”  大唐臣子们同样也是非常不爽。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道:  “赵构这种皇帝,还好是生在大宋。”“若是在大唐,臣简直都不敢想象。”  李治看了一眼长孙无忌,觉得这个舅舅难得的说了一句人话。  李靖点了点头,道:  “谁说不是呢?若是当真这种皇帝在位,臣也只能一辈子归隐山林,含饴弄孙了。”  皇帝挑选臣子,臣子其实也在挑选皇帝。  以李靖的家世,更是如此。  碰到不中意的皇帝,李靖宁愿一辈子当个普普通通的大地主。  眼不见为净!  李世民哈哈一笑,站了起来。  “好了,今天可是一个大日子,大家都不要被赵构影响了心情。”  “走,我们去太庙吧。”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太庙,一个建成起就只为国家大事服务的地方。  今天并不是祭天的日子,而是出征的日子。  李勣、程咬金、苏定方……  在大唐史书有名的一群将领,齐聚太庙。  他们有人已经两鬓斑白,有人正当壮年,还有人年轻热血。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无一例外地透露出渴望。  那是嗜血的渴望,是扩张的渴望,是扬威万里之外,让夷狄前来朝拜大唐的渴望。  这就是大唐贞观盛世的精气神,是华夏能屹立于世五千年而不倒的底蕴!  今日,大唐五万精锐,即将西征。  当然,考虑到路途遥远,从大唐出发的只有一万五千人。  剩余的三万多兵马将从大唐境内的西域、高原以及草原上抽调。  李世民表情严肃,在太庙告祭完天地祖宗。  随后,亲手将斧钺、兵符授予主将李勣。  这种庄严的场合,就连平日里极为跳脱的程咬金也是一脸严肃。  李世民看着李勣,缓缓道:  “此次所去何为?”  李勣露齿一笑,道:  “灭亡阿拉伯帝国!”  一年前,大唐得到消息。  阿拉伯人攻入波斯首都,灭亡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大唐王朝。  李世民点了点头,看向了一旁的另外一个人。  这是一个胡人,高鼻深目,五官立体,身材挺拔。  即便是以这个时代的大唐审美而言,这个胡人也堪称俊美。  胡人的名字叫做卑路斯,是波斯帝国末代君王亚兹德盖尔德三世唯一一个还活着的儿子。  波斯帝国灭亡后,卑路斯王子一路向东逃亡,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大唐长安,向大唐皇帝李世民求助。  此时的卑路斯,脸上闪烁着一种叫做希望的光芒。  作为一个成年人,卑路斯非常清楚,此次前来大唐求得援军的希望是极其渺茫的。  西域距离长安已然万里之遥,而波斯帝国距离西域同样也是万里。  从长安到波斯整整两万里,哪个脑子正常的大唐皇帝会去发兵攻打两万里之外的敌人?  更何况,波斯之前和大唐也就是名义上的遣使来往,两国之间并没有什么亲密关系,也没有联姻关系。  大唐凭什么出兵帮波斯?  但卑路斯还是来了。  因为他很清楚,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只有强悍的大唐才是波斯复国的唯一希望。  纵然希望渺茫,卑路斯依旧为了这一线光明而来。  现在,他等到了。  大唐,真的发出了一支威武雄壮的大军,前往两万里之外的波斯!  李世民微微一笑,示意卑路斯过来。  卑路斯毕恭毕敬,双膝跪地行礼。  李世民伸手,用力将卑路斯搀扶起来。  “卑路斯,你从今往后就是大唐的波斯郡王。”  “大唐光复波斯之后,波斯将为大唐领土。”  “但你卑路斯一脉世袭罔替,永为波斯大都督。”  “你可愿意?”  李治在一旁看着卑路斯,心中有些不以为然。  李世民的这个旨意,之前当然是在朝堂上商议过的。  很多大臣,也包括李治这个太子在内,都觉得无甚必要。  大唐五万火枪兵,还带着五百门火炮和各种新式装备。  别说是打一个还在冷兵器时代的阿拉伯帝国了,就算是全世界其他朝代联合来攻,这五万兵马取胜也是绰绰有余。  何必搞一个什么波斯王族来?  但李世民执意坚持。  在李世民看来,打天下不难,但想要推行秩序就没有那么容易。  波斯同样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想要将这个文明融合进华夏文明之中,不是仅仅依靠着火炮火枪就能做到的。  卑路斯作为如今波斯王族仅存的一个,正统性毋庸置疑。  只要让他进行号召,波斯文明和华夏文明的融合就能获得极大的助力。  和这种丰厚的回报比起来,区区一个世袭罔替的波斯大都督算什么?  卑路斯听完李世民的话,整个人激动不已。  诚然,李世民的提议同样也是吞并波斯。  但这也要看和谁比。  阿拉伯人不但要灭亡波斯帝国,还要用阿拉伯的文明和宗教,替代波斯的文明和宗教。  被阿拉伯人统治,波斯就是真正的亡国灭种。  成为大唐的领土,波斯文明至少不会断根。  波斯还在!  卑路斯深吸一口气,再度恭敬下跪,用还不熟练的大唐官话大声开口:  “臣卑路斯,多谢陛下大恩大德!”  “复国之恩,无以为报。”  “愿生生世世,永为大唐臣仆!”                网站公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无广告阅读爱读免费小说cdn.y13398281206/apk/aidufree.apk     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爱读免费小说更好体验,更快更新敬请您来体验!!!! 爱读免费小说 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