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个皇子为何要开采铁矿啊!他必定是图谋不轨!

作品:《大明:庶子天生异相

    距离那场满天霞光的日子已经过去十二年。


    其实应天府的人,早已不再提起那日的神奇天象。


    不过大多也都知道,那日引起异相的是一位皇子。


    洪武爷的儿子嘛,有此不凡,天降异象,是理所当然。


    只是私下里想起的时候,猛不丁的都要嘀咕一句:不是都说天子才是天降异相嘛....


    啧啧啧.....


    啧吧啧吧嘴,嗨,咱百姓操心这个干嘛,有我锅里的肉香嘛。


    唯利益相关者,天降异相这件事,才会像扎进肉中的刺一样,越来越无法忍受!


    此时的十七皇子朱权在干嘛呢?


    他也在关心填饱肚子的问题。


    皇宫群殿之中,一处三分大小的黄泥地里。


    小腿上沾满泥巴的少年郎,正弯腰不停的捣鼓着。


    “长得不错!看样子可以收割了!”


    他是对身侧的小太监说的。


    “恭喜殿下!您辛苦这么多年,终于到收获的时候了!”


    “嗯!不风啊,这作物也有一份你的功劳!你日夜守护记录,想必这半年来,也没睡个好觉。


    等收了这些,放你半个月假,好好休息休息。”


    少年拔掉最后一棵杂草,直起身,露出一个大大的笑颜。


    他穿着粗布麻衣,身量狭长,看上去有一米六多。


    不说实际的年龄,只看身高,说是十四五岁也没问题。


    此时的朝阳刚刚洒向大地,照在他明朗的笑颜上。


    一时间,整个空间都被感染成欢乐的颜色。


    小太监不风,从记事起就跟随朱权。


    也沉浸在欢乐中。


    他正要回话,却听到急速奔跑的脚步声,正在向他们接近。


    “陛下口谕:宣十七皇子入朝觐见!”


    “陛下口谕:宣十七皇子入朝觐见!”


    “陛下口谕:宣十七皇子入朝觐见!”


    伴随着脚步声一起来的,是一声声传唤。


    “不风,更衣!”


    “是!殿...下!都...准备...好了!”


    两人快步向不远的殿堂而去。


    “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竟然需要大朝会传唤皇子。”


    朱权边更衣边思索着念叨。


    “殿...下...,这...会不会有什么事啊?没听说过还没成年的皇子有突然被传唤的。恐怕...恐怕......”


    小太监不风,有些哆嗦。


    朱权将腰上的玉扣锁上,站在铜镜前,做最后的检视。


    “恐怕是祸非福?!”


    “呸呸呸!殿下!您可是天上的神通下凡,是逢凶化吉,长命百岁的主......”


    “行了行了!本殿只嘱咐你一件事,其它什么都不要管!”


    朱权打断那一长串话,严肃的嘱咐。


    “切记看好那三分地里的作物,一刻不许离开!”


    “殿下请放心!不风现在就去看着,一刻也不离开!”


    朱权嗯了一声。


    看着镜中的人的眼睛,双手轻抚鬓间的发丝,心中轻吟。


    不管前方是什么,他现在都有了保命的东西。


    ......


    洪武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


    今年的第一场雪,在经历两个多月的寒冻后,终于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太和殿。


    大朝会正在进行中。


    “宣十七皇子进殿!”


    朱权穿着黑色的皇子常服,因为还没有封王,没有任何的品级,也就没有官服。


    他一步一步,目不斜视,昂首跨进殿中。


    来到大明朝十二年,一直都是待在幕后,看朝堂上的人起人落。


    今日进入朝堂,终于走向台前,开始体会属于他的风起云涌。


    而殿中两侧的文武,也纷纷伸长脖子,看向这位天降异相的主,长得什么样?


    这一看,果然了得!


    而像徐达、蓝玉、汤和等人,从滁州开始就跟随朱元璋的一帮元老。


    看着面色稚嫩的皇子,恍然间像是看到刚刚参加义军时候的陛下。


    不是面容上的相似。


    而是那股冲破一切的气势。


    他们那时不就是被这股气势折服,甘愿跟随一无所有的老朱干的嘛。


    原以为四皇子朱棣是最像陛下的。


    没想到又出了一位十七皇子。


    陛下的儿子,多出龙凤啊。


    这位,以后必定不凡!


    不管殿中两侧站立着何人,是何表情。


    朱权站定后,向上首行礼。


    “儿臣朱权拜见父皇,拜见太子殿下!”


    他将头深深的贴着脚下的白玉板,行跪拜礼。


    “十七弟平身!”


    太子起身,以示回礼。


    用柔和的语气叙话道。


    “十七弟不用紧张,今次突然唤你上朝,是有几个问题需向你求证。”


    说到这里,停顿片刻,等待朱权的反应。


    “但凡父皇,太子垂询,臣必定如实回答,不敢有丝毫隐瞒!”


    朱权站起身,斩钉截铁的话语。


    此光明磊落之辈!非隐私暗谋之人啊!


    殿中重臣只是初见,就不自觉下了这样的判语。


    毕竟如此开朗阳光,从进殿起就挂着使人融化笑容的少年郎。


    见之就令人心情舒朗。


    谁见了会不喜欢呢。


    “嗯!十七弟,你只需如实回答就好,孤和父皇都相信你!”


    太子再次提醒道。


    事关皇家颜面,他不明白父皇为什么要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询问十七弟。


    但事已至此,只能继续。


    不过他也有办法,只要十七弟一直否定就行。


    毕竟吕锋只是弹劾,并没有切实的证据。


    “十七弟,你可曾勾结外戚,私自开挖铁矿?”


    原来是这个啊。


    朱权在听到这个问题时,内心松了一口气。


    “不曾!”


    “臣开采的铁矿,都是和当地知府申请过的,有开采许可证!”


    朱权毫不隐瞒,穿越十二年,他耐不住的做了一些事。


    但都是在律法内。


    这方面他不会给别人流出把柄的。


    不过这句话一出,朝堂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声。


    “陛下!太子!您看!一个皇子为何要开采铁矿啊!他必定是图谋不轨!”


    吕锋马上跳出来,指着朱权就是一顿喷。


    还不待朱权更多反应,上方的太子又发话。


    “十七弟,你可曾私铸兵甲,豢养甲士?”


    “臣是在研究防护更严密的铠甲,但在技术上还未实现突破。只要豢养甲士,臣到目前还未养过一个兵卒!”


    “太子!他在撒谎!就在京城的西城区,有一家‘五四院’,是十七皇子的产业!那里面每天都传出震天的呼喝声,方圆五里的人都听得到!”


    吕锋还真不是毫无准备,信口开河,这不是都调查的蛮清楚的。


    这句话落,整个殿堂中瞬间鸦雀无声。


    真的假的。


    圣天子在世。


    不,开国皇帝在世,除了唐朝的那个李二,没见过那个造反成功的。


    难道我们的大明朝十七皇子,要效仿那唐太宗,行杀兄逼父的壮举吗?


    一不小心见证历史,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