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常委会议(下)

作品:《官场:我的仕途从击毙悍匪开始

    这个副局长别看年纪不大,却是个玩弄人心的高手!


    这一手八卦掌打得绝啊!


    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在座的更老练。


    难怪省厅派这么一个人下来。


    杨霄的办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利用舆论把崇礼县政府面对的被动局面转为主动,就算有人继续再闹,也不会有人同情他们。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稳定局势。


    同时呼吁全社会关注贫困山区的女孩。


    这绝对是一箭双雕……不,应该是一箭三雕的绝妙想法。


    这个新任的公安局副局长不简单!


    这是会议室里所有常委的共同看法。


    他们看杨霄的眼神全都变了。


    之前或许有人无视、有人高高在上,但是现在他们把杨霄当成了同样级别的干部。


    不会再因为杨霄年轻而轻视他。


    即便杨霄还不是县委常委之一,但是他在这间会议室算是有了一席之地。


    杨霄提出这样的想法也是迫不得已。


    其中或许有真正因为失去孩子而伤心的父母。


    可是新盛学校的案子已经由公安部联合国际刑警组织办理,杨霄无法了解案件侦办的进度,只能先处理眼前社会稳定的问题。


    不过杨霄并没有放弃调查。


    他相信在崇礼、在西康还有覃天宇团伙的漏网之鱼,把这些人抓出来或许得到失踪女生的线索。


    杨霄把童然毛安平放在刑警队,命令他们继续暗中调查本案。


    覃天宇在西康的布局很深。


    杨霄不确定县公安局里是否还有其他内鬼,只能用自己人。


    童然和毛安平是杨霄一手带出来的,又是1.1专案组的成员,他们突然被调到崇礼县,应该也是得到省厅和颜雪峰教授的特别的安排。


    所有人都没有放弃对案件的调查。


    县委宣传部部长林静看着杨霄两眼放光。


    她是负责宣传工作的,是县电视台的主管领导,很清楚新盛学校的案件背后涉及贫困山区孩子,特别是女孩所面临的生存问题,这是一个社会性焦点话题。


    纪录片的录制根本不需要县里出资,只要制定出拍摄计划,把它送到省里,省电视、甚至更高一级的官方媒体都会上赶着到崇礼县拍摄。


    那时候舆论的影响就不仅仅局限于奚川,很可能会在全国引起轰动。


    这是实打实的宣传政绩啊!


    林静脑子已经开始盘算怎么启动纪录片的拍摄项目。


    县委书记纪小波依然皱着眉头,说道:


    “杨副局长,这确实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不但解决了学生家长的问题,还宣传了我县的在帮助贫困孩子方面工作的努力。


    可是拍摄纪录片和舆论发酵都需要时间。


    还是无法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啊!”


    “纪书记,还是那三个字‘抓典型’!”杨霄再次竖起三根手指,说道:


    “今天学生家长前往康城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


    人群中隐藏着多名煽动者。


    把这些人找出来,应该可以让家长们消停一段时间。


    我已经布置人手,对其中的组织者展开调查。”


    “好!”县长朱锐当即拍板,说道:


    “小波书记,我觉得可以按照小杨的想法去办。


    我代表县政府表态,支持县委的工作。”


    其他常委也纷纷发言。


    就连想要推卸责任的县政法委书记曹鹏举也单独发言,支持杨霄的工作。


    纪小波对目前会议的气氛很满意。


    常委会议开始前,人人都是一副大难临头的姿态,想的是如何在这场风波中保全自己。


    杨霄的话让在座的人从危机中看到各自的利益,把所有人重新捆绑在了一起。


    这份政治手段实在太高明。


    就连纪小波也自愧不如。


    他的视线在杨霄身上颇有深意地停留了几秒钟。


    历时两个小时的县常委会议结束。


    杨霄把笔记本装进公文包里,站在门口恭送常委们离开。


    几位常委从杨霄身边路过的时候特意停下来,跟杨霄握手告别。


    让等在会议室外的县委县政府工作人员纷纷侧目。


    “杨局长,好好干!”县办公室主任袁东拍着杨霄的肩膀,说道:


    “跟县里各单位打交道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只管来找我,我帮你协调。”


    “谢谢袁主任。”杨霄礼貌地跟袁东握手,等到所有领导离开会议室,才夹着公文包走出县委办公楼,钻进毛安平驾驶的警车里。


    县委书记办公室。


    县长朱锐在常委会议结束后没有离开,特意来到纪小波的办公室汇报工作。


    他的手里端着茶杯,喝了一口后说道:


    “老纪,咱们是党校同学。


    在老同学面前就别藏着了,你今天让杨霄列席常委会议,并且给他发言的机会,是不是早就知道他的底细?


    这位钦差大臣看来可不简单。


    你给我透透底,让我也好有心理准备。”


    “呵呵!”纪小波轻笑一声,说道:


    “什么都瞒不住你老朱的眼睛。”


    纪小波和朱锐的年纪都不大,三十五六岁左右,相互戏称“老纪”“老朱”,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很好。


    这几年省城向西部贫困山区派遣了大量领导干部。


    这些干部也是组织部重点观察和培养的对象。


    纪小波曾经是蓉城市某领导秘书。


    朱锐来自地级市。


    三十几岁成为县正处级干部,在其他地方不多见。


    在奚川省西部,领导干部年轻化最主要的原因很残酷,就是这里的领导干部命短。


    在高原地区,生活环境艰苦,工作压力很大,生病、意外频繁发生,使得领导干部的流动性很大。


    像杨霄这种二十几岁的正科级干部也不是个例。


    纪小波半年前从蓉城调到崇礼,他确实听说过杨霄的名字,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去年的内刊,递到朱锐面前,说道:


    “老朱,这个杨霄可不简单!


    公安部二级英模,万国书记多次在政法系统的会议上点他的名。”


    “嚯!”朱锐看到内刊的内容惊呼一声。


    这份内刊他早就看过,只不过不是政法干部,对上面的内容一扫而过。


    即便记得内刊主角的名字,也没有把他跟县里这个杨霄联系起来。


    朱锐感叹道:


    “这可是省公安厅的宝贝!


    难怪县公安局长的人选一直没定。


    这是给他备着呢!


    难怪、难怪这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