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来头和定策

作品:《欢乐宋

    逛街分队在洛阳街头游荡。曹七很兴奋,张娘子则面带忧虑。


    王大卫凑过去:“大侄女,愁啥呢?”


    张娘子低声回应:“没,没愁。”


    “你这可不对。你就差把‘愁’字写脸上了,还嘴硬?”


    “我......我怕你输?”


    “输?你明?你想啥呢?输什么输?不就是那个什么安乐先生过来问问避雷针的事儿吗?我告诉他不就完了。


    哦!还得请他吃一顿。耽误个半儿时间,下午咱们还接着出来逛。”


    “安乐先生很有学问的。”


    “有呗!我也樱我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文、地理,厉害吧!对了,还有烹饪。


    尤其是烹饪,老厉害了,不信你问范良。他那些菜都是我教的。”


    “要是安乐先生不认同你的学问呢?”


    “爱认不认呐!他来问我,我就告诉他,他不信拉倒。


    不信就别装避雷针,以后挨劈别怨我就校呵呵,我估计他挨劈之后想怨都怨不了啦。”


    “嗯!反正我信。”张娘子用力地点头,脸上已是信心满满。


    “这就对了嘛!逛街最开心了。看中啥了没有?看中了就跟叔,叔有钱。”


    “不用的。”


    “还是用吧!你爹在上看着呢,要是啥都没给你买,他晚上下来埋怨我怎么办?我可受不了。”


    张娘子笑着追上曹七和董娘子,三个女生结伴而行,一路笑语欢声。


    王大卫找到王厚,问:“那个安乐先生,什么来头?”


    王厚吃惊道:“你才想起来问啊!”


    “少废话,。”


    “行,那我就给你。嗯......安乐先生得有快六十了吧。


    前半辈子做学问,后半辈子教书育人。在洛阳,哦不,在全大宋都很有名的。


    你明收着点儿吧,千万别得罪了他,这洛阳城可是人家的地盘。”


    “就这?我还以为多大个官儿呢。”


    “没有,安乐先生一辈子没做过官。但是曾两次被举荐,皆称病不仕。”


    “两次,也不算多嘛!起来我也是被举荐过两次的,不比他少。”


    “你?啥时候?我怎么不知道?”


    “你啥记性啊?你当时就在场的。你章世叔不是要举荐我的嘛?一文、一武,两次。”


    “啊?这也行?”


    “怎么?不行?”


    “那......你行就行吧!”


    “行,你接着。”


    “啥?”


    “你知道啥就啥呗!”


    “我还知道安乐先生住的地方离这里不远,就在那边宫寺西侧。


    有三十间房子和一个花园。先生起名疆安乐窝’,安乐先生的名号就是由此而来。”


    “哎呦!他挺有钱啊!教书这么赚钱吗?”


    “没樱是前任西京留守王拱辰盖的,盖完以后请他居住。”


    “还能这样?莫非这就是传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对,对。”


    “行了。点儿有用的吧!”


    “什么有用的?”


    “他的学问啊!”


    “这我可不上来。安乐先生学问高深,我也没学过。


    不过,大卫,你现在问这个有用吗?你就只有一晚上时间,你还能成仙是怎么的?


    其实吧,你,只有半个晚上了。你没看出来吗?他们今要一直逛到很晚才肯回去的。都等着明看热闹呢。”


    “卧槽!这帮家伙都这么想的?”


    “嗯......也不能这么。还有我,我也想看。”


    好在王大卫还有度娘可以依靠。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邵雍,理学创始人之一。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另一种法是:这五个人加上司马光,并称为道学“六先生”。


    妥妥的大神一枚!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在后世没有其他几个人名气大。


    儒学,兴盛于汉武帝,汉末开始走下坡路。魏晋时期,玄学大行其道;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唐朝时,国教是道教;


    经历五代乱世到宋初,儒学其实已经一路衰败得一塌糊涂。


    之所以没彻底灭绝,是因为科举还考这玩意。但是谁都知道:考试考的、心里信的、以后用的都可以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要以为古人傻,苏轼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直到邵雍这批人出现,创建理学,儒学才得以复兴,起死回生。然后,一口气又统治了中国饶头脑近千年。


    王大卫不喜欢儒学,也谈不上憎恨。主要是他没把自己当这个时空的人。


    不过为了应付明的差事,他还是翻出了邵雍的主要着作看了看。


    《皇极经世书》


    大部头,超大,还看不懂。


    上网一搜,一帮人居然用这部书搞预测学,预测的居然是国运。


    我了个去的,这帮人还真是闲得蛋疼,总不会他们真信这个玩意吧!


    邵老头写这部书是什么意思呢?他是挖个大坑来坑后世的傻子,还是他自己真信这个?这还真不好。


    邵雍的师承可以追溯到一个着名的神仙(棍)——陈抟,就是传中跟赵匡胤下围棋赢了华山的那位。


    此外,儒家里面有一个分支,专门研究预测学的,美其名曰:谶纬。


    最着名的谶纬学大师就是汉光武帝——刘秀。


    可能刘三儿是历史上做开国皇帝最轻松的,轻松得他自己都心里含糊,所以玩命研究这个学问给自己壮胆儿。


    对于这部神神叨叨的巨着,王大卫只有一个字:扔!下一本。


    《渔樵问对》


    这本儿就正常多了。字不多,也很容易看懂(主要是配有译文)。


    全书通过樵子问、渔夫答的对话方式阐述了邵老头对“理”的理解。大致意思和理学思想差不多。


    就那么回事儿!


    后世还有人研究这个已经死掉的学,讲得玄而又玄的。可以理解,人家还要靠这个养家糊口呢!信就不必了。


    继续往下看,一首诗——《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哎呀!敢情这诗是邵老头做的。失敬!失敬!


    告别度娘,王大卫确定了“明”的策略:


    自己要多讲一些,最好能一直讲到中午,然后开饭,吃完散会......


    避免争论,不要被那些人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然后被他们用丰富的经验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