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战局终太孙题字,奉天殿众将获封

作品:《漫漫仙途从争霸开始

    待百姓站起,朱雄英冲着他们和蔼一笑。


    转而对冯胜道:“宋国公,一二路军之所以打的敌人节节败退,靠的是士兵奋勇争先,不惧牺牲。


    可在战场以外的地方,还有一批人也在努力,若没有他们,仗根本打不起来。


    这批人就是神州大地上无数纳税纳粮的百姓,你认可这话吗?”


    冯胜哈哈笑道:“无比认同。”


    朱雄英点了点头:“拿笔来。”


    诸葛明很有眼力见儿的从袖子里掏出纸笔,递了过去。


    朱雄英提笔在纸上写下十二个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将纸笔还给诸葛明,朱雄英下令:“传孤的旨意,从今日起这条路改名人民路,以纪念广大人民群众对云南收复之战做出的贡献。


    再在孤驻马之地立下石碑,将孤的墨宝纂刻其上,以表皇家爱民之心。”


    以诸葛明文官出身的谨慎智慧,一眼便瞧出朱雄英这样的行为十分僭越。


    若换到唐太宗李世民一朝,就算是太子李承乾这样做,怕也活不了几天。


    但自从组建隆武卫,诸葛明没少跟各个衙门打交道,每次都被敬如上宾。


    他因此深知皇帝对太孙的宠爱。


    也就不认为皇帝会怪罪,反而觉得皇帝可能会在得知后乐的合不拢嘴。


    看过纸上内容,仅斟酌片刻,诸葛明便答复道:“属下遵命。”


    诸葛明随即打马来到队伍最前面,高声宣布:“殿下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众百姓闻言,无论听见朱雄英和冯胜对话的人,还是没听见的人,无不大受鼓舞,激动不已。


    也不知是谁带的头,百姓们逐渐异口同声喊了起来。


    “大明万岁,殿下万福!”


    “大明万岁,殿下万福!”


    “……。”


    朱雄英率军一路走过。


    沿途百姓皆高声欢呼。


    合声之大,连宫里都听见了。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好奇的问:“怎么了这是?”


    早有混在百姓中的锦衣卫将消息传了过来。


    负责给皇帝送信的锦衣卫连忙答:“回皇上的话,是太孙凯旋后命名了一条人民路,并题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才引得百姓欢呼。”


    朱元璋大呼快哉:“说得好啊,不愧是咱大孙儿,他到哪儿了?”


    “再有一炷香就入宫了。”


    “欢迎宴准备的如何了?”


    “早已妥当,太子亲领百官候在了皇城门外。”


    “很好,等咱批完这些奏折,也去凑凑热闹。”


    “是。”


    ……


    京城、应天、皇城等称呼,一般是代指。


    严格意义上来说,应天指的是整个府域。


    京城则指的是整个应天城,包括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


    宫城即皇宫所在。


    皇城是围绕皇宫所建的第二道城。


    皇城以内,宫门以外,是各官衙。


    内城处于皇城外,寸土寸金,一般住着勋贵官员和一些清贵人家。


    外城的城墙是最外边的一层城墙。


    外城士农工商混居,各行各业争流,依附却又供养着整座内城。


    工部的一些工坊、兵部的一些仓库也设在外城,因为足够宽敞。


    能劳动堂堂太子于皇城门外带领百官迎候,相当于到别人家做客,别人却提前到街口等着,个中荣耀可想而知。


    朱雄英、冯胜、傅友德、郭兴、郭英、蓝玉等当然没飘。


    得知太子等候于前,连马都不齐了,几人直接下来步行。


    “参见父王!”来至在皇城门外,朱雄英率先居中行礼。


    冯胜等分列朱雄英左右,单膝下跪:“见过太子殿下。”


    威严一笑,朱标道:“云南收复历时两年,诸位辛苦了。


    故父皇让孤代他在此迎接你们凯旋。走,随孤入宫。


    父皇已命鸿胪寺摆好酒宴,为诸位庆功,届时大家可都要多喝几杯,务必尽兴。”


    “遵命。”


    众人一起欢声笑语前往皇城。


    跟过来看戏的百姓见没热闹看,这才一哄而散。


    随着百姓离开,朱雄英写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事迹随之传播。


    感动无数黎民。


    ……


    朱雄英等人来到奉天殿后,过不多会儿,皇帝驾临。


    “皇上驾到,众臣恭迎。”


    朱标、朱雄英等连忙行礼。


    “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大步走到龙椅前坐下,抬了抬手:“诸位免礼,入座吧。”


    “谢皇上。”


    众人安坐后,朱元璋先打量了一番好大孙儿。


    见其身姿挺拔,面色如常,朱元璋心知好大孙身体健康,没被舟车劳顿所累,这才放心。


    转而扫视了一圈冯胜等人。


    “这次云南收复,尔等功不可没,故咱令太子传命鸿胪寺,为你们庆功、洗尘,来人啦,上酒菜。”


    “谢皇上。”


    酒菜上来,皇帝开始领着群臣吃吃喝喝。


    期间,皇帝不时跟傅友德、郭兴、郭英、蓝玉等攀谈,独独冷落了冯胜。


    沐英则因留守云南,并未回京赴宴。


    冯胜已知歹人行刺之事,也清楚自己嫌疑很大,因此并不嫉妒,反而惶恐不已。


    酒至半酣,皇帝趁着高兴劲儿宣布了对几名主要将领的封赏。


    封赏名单如下:


    ——颍川侯傅友德,进爵颖国公,加封一州之地。


    ——巩昌侯郭兴,因前功未及封赏,加云南收复之功,进爵陕国公,加封一州之地。


    ——长兴侯耿炳文,记功一次,加封三县之地。


    ——永昌侯蓝玉,记功一次,加封三县之地。


    ——西平侯沐英,记功一次,加封三县之地。


    ——东丘郡侯花炜,记功一次,加封一县之地。


    ——大将郭英,因前功未及封赏,加云南收复之功,封爵武定侯,赐一县之地。


    ……


    封赏完毕,众人谢恩。


    气氛那叫一个喜气洋洋。


    看着端坐在那里、不时与诸将隔空碰杯、言谈举止彬彬有礼的太孙,宋濂不禁回忆起那日太孙一剑刺死段功的画面,心里万分后悔,恨不得回到洪武十年,抢先收太孙为徒,传其儒家至理。


    “罢了,终究缘分不够。”


    虽然是这样嘀咕的,但宋濂仍希望太孙不要浪费文才。


    站起朝着朱雄英抱了抱拳,宋濂提议:“值此喜庆之日,不如太孙殿下赋诗一首,以为纪念。”


    朱雄英有些错愕。


    我一个督军两年半的太孙,算起来该划入武将行列。


    你却让我作诗,还这么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