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出手知分段极限,得道者上天保之

作品:《漫漫仙途从争霸开始

    朱雄英将朱柏的画作收了起来。


    “太孙,你这是要做衣服?”朱柏问道。


    “嗯啦,中午回去我就让我娘给我做。”


    “你做这衣服干嘛?”


    “耍帅啊。”


    “哈?”


    “明年我不是要代表皇爷爷去参加水陆大会嘛,没有拉风的装扮可不行。”


    “原来如此。”


    脑海中幻想着到时候的人前显圣,朱雄英越说越兴奋。


    “诶,皇叔,你说我要不要再想一首霸气出场诗,水陆大会出场时念给他们听,震撼他们一整年?”


    “出场诗?那是什么?”


    “你看过不少话本吧。”


    “是。”


    “那你一定看过两军交战,双方大将阵前斗将的戏码?”


    “当然。”


    “以关羽大战吕布为例,骑着赤兔马越众而出之时,关羽大喝,念上一句‘大将生来胆气豪,手握青龙偃月刀’,吕布那边的军心不得一下子消弭三分啊?帅呆了有木有!”


    朱柏挠了挠头:“虽然不太能听懂帅呆了的意思,也想不明白关羽为何会跟吕布对战,但我似乎明白了你的意思,这句诗就是所谓的出场诗?”


    “对对对。”


    “嗯,好像是挺提劲儿的,帅……帅呆了?”


    “是吧?是吧?嘿嘿。”


    朱柏小嘴一嘟:“我看行,那你也想一句出场诗吧,要不要叔给你帮忙?”


    朱雄英摇摇头:“不必不必,作诗而已,那还不是随口就来?”


    朱雄英话音刚落,门外响起斥责声音。


    “太孙殿下好大口气!


    自唐朝以来,华夏文坛在作诗方面便一蹶不振,皆因大唐文人辈出,交相辉映,把能作的好诗都给作的差不多了。


    你不过三岁之龄,诗词尚未读过太多,怎可妄自尊大?”


    众人听出这是今日负责教导的先生来了,连忙正襟危坐。


    朱柏也回到了自己位置,但仍下意识维护起了大侄子:“先生此言差矣。”


    今日来给众人讲课的乃是礼部尚书刘仲质,朱元璋真正的爱卿之一。


    除他之外,其他高官也会不定时过来上课,具体时间不定,主要看他们有没有空。


    更多时候则由几个詹事府詹事、学士负责教他们。


    刘仲质赞赏的点了点头:“十二皇子身为叔父,勇于维护太孙殿下,不惜反驳先生,这很好。


    圣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看来你已经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那么,请阐述你的理由。


    若你言之有理,此事揭过;若你胡搅蛮缠,你跟太孙一起受罚。”


    朱柏到底是个六岁孩子,哪遇到过这种状况啊,张了张嘴,却完全不知该怎么言谈。


    朱雄英本无心表现自己,尤其不会在先生面前抖机灵。


    那意味着他将不得不抄袭后世一些大能思想、理论、诗词。


    并非他觉得这类抄袭不好。


    作为一个穿越者,当文抄公可再正常不过。


    主要是作为一国太孙,他认为没这个必要。


    但凡他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好好长大,未来绝对是风光无限,就连当上皇帝,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一观念,在他被皇爷爷带去看过神龙后,变得更加坚信。


    不想表现归不想表现,朱柏替自己出头却被先生为难,朱雄英也不想默不作声当缩头乌龟。


    站起来朝着刘仲质抱了抱拳,朱雄英不卑不亢的说:“先生教训的是,方才是我孟浪了,但先生也有错。”


    “哦?”


    “所谓人不轻狂枉少年。


    少年人嘛,说点大话有什么要紧?先生大可不必上纲上线。


    再者,圣人云,非礼勿听,我跟十二皇叔说悄悄话,先生你偷听就算了,还大声宣扬,这有违君子之道。”


    刘仲质微微一怔:“倒是我的不是了。”


    朱雄英将头一扬:“最关键的是。”


    “是什么?”


    “作诗写词,真的很容易。”


    “哈,那你倒是作一首来瞧瞧。”


    朱雄英‘嗯’了一声,脑海中快速思索起来。


    片刻后,朱雄英缓缓念诵:“咬定青山不放松。”


    他话音刚起,大本堂内环境陡然变换。


    凭空生风!


    圣光普照!


    有虚幻金莲之影!


    有袅袅仙音之鸣!


    刘仲质和一众皇子全都惊呆了。


    作为被金光完全照耀的人,朱雄英更是震惊不已。


    啥情况?


    下一刻,大本堂的地砖猛然破碎。


    一座两米多高的小山拔地而起,自朱雄英脚下生出,把他托了起来。


    朱雄英试着动了动脚,居然完全动不了,跟那小山合二为一了似得。


    懵逼了一会儿,刘仲质回过神来,惊呼连连。


    “简直神迹啊!”


    “太孙殿下如此年幼,竟能作出如此好的诗句,引得天地共鸣,浩然正气如臂指使,若入我儒家,苦心学习……。”


    “嘶……未来或可成就亚圣!”


    见他这么高兴,一点都不惊慌,朱雄英也不慌了。


    “先生,这是什么情况?”


    刘仲质笑着反问:“太孙殿下对我儒家有何了解?”


    “儒家嘛,四书五经,摇头晃脑,之乎者也,孔乙己,等等等等。


    对了,我还知道儒家修炼的是浩然正气,言出法随,一字千斤。”


    “那太孙可知儒家浩然正气该如何修炼?”


    “不知。”


    “儒家浩然正气很好修炼,又很难修炼。”


    “请先生指教。”


    “浩然正气来自于天地之间,正义之心却生长于人体。


    只有具有正义之心的人,才能引动天地正气,达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奇观。


    因此,奸邪小人就算再穷首皓经,口甜如蜜,也绝不可能修成大儒。


    殿下你且记住,若是某位所谓大儒钻研经典多年,讲得头头是道,却无法得天地正气相和,那他必然心怀叵测,口蜜腹剑。


    而要想养成强大的正义之心,须得苦读圣人经典,头脑开悟。


    到高深境界时,己心即天心,纵然随便吐出一字,画上一笔,亦能移山填海,枯木重生。”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并没有刻意打磨正义之心,也不懂怎么引动天地浩然正气,可还是引起了奇观。”


    “这正说明太孙本就具备正义之心,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朱雄英皱眉:“嗯……有点牵强,你还是没说为何我能引起奇观。”


    “殿下想来误会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能够引动天地浩然正气。


    之所以天地浩然正气会为儒家子弟所用,是因为它自己愿意。


    殿下今日做出旷世巨作,因而就算没有以圣人经典打磨修养正义之心,依旧引得天地唱和,浩然正气自行为你所用。”


    朱雄英拍了下巴掌。


    “我明白了,就是说,正义之心是门票,浩然正气是守门的,能不能进门全看有没有门票,有则放行,而如果作出比较好的诗词,可以直接免门票?”


    “嗯……殿下所言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