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狼狈逃窜

作品:《我的餐馆通古代

    任小天顿了顿继续说道:“在孙万荣向后突厥请求结盟的同时。


    武则天再次派出了第三路大军。


    一军由她另一个侄子武懿宗任行军大总管,协同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进攻契丹。


    另一军则由宰相娄师德为帅,与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携二十万大军随后出发。


    可惜武懿宗也是个扶不上墙的草包。


    他听闻契丹前军数千骑兵急速赶来的消息。


    居然一仗都没打就南逃了。


    相州、赵州接连沦陷。


    他仓皇逃窜时丢弃的军械物资尽数被契丹人取得。”


    刘裕听的都快气疯了。


    “这该杀的蠢材!


    兵力数倍于敌,居然临阵怯战。


    他要是在吾麾下,吾定第一时间斩下他的狗头来!”


    任小天摇摇头说道:“你也说了那是换成你。


    可惜武懿宗再菜,那也是武则天的亲侄子。


    顶多从此不再重用,也不会轻易的杀了他。


    就好比说你的弟弟刘道规打了败仗。


    难道你就能舍得杀了他?”


    刘裕眉头皱起:“吾弟绝对做不出他这种事来。


    吾弟虽然勇猛不及吾,却也知道死战不退。


    岂会连交锋的勇气都没有,就仓皇撤军?


    先生,你这话说的吾可是不爱听。”


    任小天耸耸肩:“我就是举个例子而已。


    并不是说刘道规就和武懿宗一样。”


    苻坚听的入神,于是追问道:“那后突厥是不是与契丹联手了?


    当时的局势的确是对武周不利。


    这对后突厥来说未必不是一个机会。


    如果是孤的话,孤可能会选择立刻进兵。”


    任小天摇摇头说道:“这你就想错了。


    武周虽然接连遭遇大败,可终究是体量在那儿摆着呢。


    两次战败根本就没有动摇到武周的根本。


    后突厥的默啜可汗权衡利弊之后没有选择与契丹结盟。


    因为与大唐(武周)打了多年交道的他深知此时并非最佳时机。


    而且随后赶来的宰相娄师德是个极难对付的对手。


    一个不慎,后突厥也要跟着契丹一块遭殃。


    而且默啜可汗也深知一个道理。


    武周并非是他首要的敌人。


    他绝对不允许在北方的草原上再崛起另一支强大的势力。


    于是他不光没有和孙万荣结盟。


    反而是派兵以帮助武周平叛的名义抄了孙万荣的后路。


    孙万荣带兵追击在前,他万万没想到后突厥会这么做。


    他的后方新城很快失守,连同他的家眷在内的所有契丹人都被俘虏。


    孙万荣闻之大惊失色,当即率军回援。


    而这时被武则天花重金买通的奚人和渤海各部落同时反叛。


    孙万荣前有武周大军,后有叛变的盟友。


    一时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最终在溃逃的时候被家奴杀死,首级送到洛阳献于武则天。


    契丹余党也尽皆被武周大军彻底剿灭。


    前后持续一年之久的营州之乱就这么被平定了。”


    刘裕听完沉默良久后说道:“这本来只是一场很小的叛乱,居然闹到了这般规模。


    吾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


    任小天耸耸肩:“可说呢。


    武则天自己也不会料到是这个结果吧。


    本来她也没把契丹这种小部落放在眼里。


    才会三次派遣武氏宗亲前去镀金。


    没想到反而是把契丹养的越来越肥了。


    幸亏最后及时止损,否则还真可能让武周伤筋动骨。”


    李承乾问道:“先生您不是说武则天有识人之明吗?


    那怎么还会让像武懿宗这样的人率领大军平叛?”


    任小天笑道:“我刚不是说了嘛。


    这是想要用契丹这种不起眼的敌人给武氏宗亲刷战功。


    毕竟武则天那时候的想法还是把皇位传给武家人。


    不料想这仨人一个比一个没用。


    莫说是镀金了,怕是连脸都彻底丢干净了。


    你们是不知道,当时有人写了一首诗专门嘲讽武懿宗这个丧家之犬的。”


    刘裕一听来了兴致:“哦?先生可否说说?


    这诗是怎么说的。”


    任小天拿出手机搜了一下,随后念道:“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高蹁。


    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


    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蹿。”


    刘裕脑海中顿时有了画面。


    一个白白胖胖的官吏骑在猪上狼狈的逃窜。


    当即哈哈乐出了声来。差不多是这样?动静之大连李治三人都给惊动了。


    皇帝武则天虽然不知道刘裕在笑什么。


    但总感觉是跟自己有关。


    李承乾本来也想笑。


    可转念一想这事也算跟大唐有关,立刻就笑不出来了。


    “这三个蠢货。


    损兵折将不说,还把大唐人的脸面都丢尽了!”


    听到李承乾的怒骂,任小天拍了拍他的肩膀。


    “高明,其实你也不要因此动怒。


    甚至你还要感谢他们才对。”


    李承乾一头雾水的说道:“先生您没有弄错吧?


    他们把仗打成这样,孤还要感谢他们?


    孤恨不得感谢他们十八辈祖宗才好!”


    任小天笑道:“哎,俗话说福祸相依嘛。


    你想啊,本来武则天是想让他们三个人刷一刷战功。


    将来也好有理由把皇位传给他们三人中的一个。


    在营州之乱前,武则天是打定了主意要立武氏族人为太子的。


    还因此杀了不少人。


    可谁承想他们三个人一个比一个不争气。


    这也让武则天彻底对他们失望了。


    她清楚的意识到靠他们这样的蠢货根本无法掌控朝堂。


    反而会给武氏族人留下灭族之祸。


    于是武则天为了武氏家族血脉的延续,只能选择向李唐宗室妥协。


    仅仅数月之后,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奉旨入京重新立为太子。


    武则天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消弭李唐宗室对武氏一族的恨意。


    将来等她殡天之后,也好为武氏家族留下血脉。”


    苻坚一边摇头一边感慨道:“不愧是先生说的权术过人之人。


    武则天居然连她身后事都算到了?”


    “那可不。


    事实上武则天这一步走的很巧。


    李显登基之后果然没有清算武氏族人。


    甚至他们还有不少人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


    这都与武则天的谋划脱不了干系。


    可惜武三思等人仍旧不满足,野心勃勃的想要发动政变。


    结果可想而知,李旦登基之后将他们全部清算。


    武则天费尽心机保下他们的性命,最终还是死于他们自己之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