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加急的效率

作品:《乔巧云以墨

    两者装备甲胄差不离,区分他们的是,四皇子兵将的短襦长衣,为赤色;而三皇子的兵将,是姜黄色。


    黄色……这是三皇子在宣告自己的正统地位吗?


    等待进平阳县城的人很多。大多数是渔民,挑着一桶桶捕捞到的鱼虾。草盖子盖的严严实实,不知道是死是活,只能闻到冲天的鱼腥味。


    他们手里基本都有当地路引,过关卡交上十文钱,便能进城了。奇快妏敩


    但如同乔巧他们这种外来百姓,需要在码头官员处进行审查,看看能否获得进县城的资格。


    平阳县与中通城相邻,两边百姓时有来往,码头官员对此见怪不怪。


    趁排队等候的功夫,闲着的热心人给乔巧和贺伯普及进城流程。


    一般情况,有着正规身份证明、非敌对方的百姓,在码头官员处花钱买白牌子就可以进县城了。


    何为白牌子?


    就是一种临时进出县城的通行证。分一日、十五日、一个月的。


    一日二十文、十五日五百文、一个月一两银子。


    没有这种白牌子混进城,被查出来一律当做奸细处理。住店登记,也必须有这种牌子。边界线的县城,管理这方面还是比较严格的。


    当然,有了这种白牌子,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在三皇子的地盘自由来去了。


    白牌子只管平阳县,出了平阳县,你想去其他三皇子辖地的城池,你还得在平阳县衙门登记报备,申请路引。


    衙门批不批,就看你自己能耐了。


    乔巧和贺伯对视一眼,先进县城再说吧。她就不信了,有钱还没法磨推鬼了。


    轮着两人的时候,码头官员着重看了看乔巧的女户户籍。审视乔巧的眼光,更多是好奇。


    “泰源县余家村?这么远,你们来平阳县做什么?”


    “探亲访友。”


    乔巧一脸诚恳。


    好在码头官员就是对稀少的女户主感到略惊讶,没有多问。他忙着呢!


    直接问“你们的白牌子,买几日?”


    “半个月。”


    乔巧早想好了答案。


    接下来交钱,领牌子。


    乔巧庆幸手续办的如此顺利时,殊不知一半是她和贺伯的女性、老人身份起了作用。


    这两者在野外就是匪徒流民的菜。但过城池关卡,守军是完全没把这两者当回事。


    之前年轻将领如斯,码头官员亦如斯。


    进入平阳县,两人简单在路边摊吃了一碗素面,见天色尚早,不忙找客栈,先奔县衙办路引。


    谁知道申请路引要几天,早点办总是好的。


    门口问了衙役,才知道针对他们这种情况,各地沿海沿河城镇,都专门设置了一种市舶司机构。


    虽然某些地方因为战争乱了套,但平阳县的市舶司尚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区别在于以前的市舶使,是朝廷派遣,现在的市舶使,由县太爷控制。


    乔巧也不管这些背景,反正能给老百姓办路引就行。


    市舶司在县衙隔壁,寥寥无几的商人旅客,已经在门外排队等候了。一问,原来市舶使是由县太爷幕僚兼职的,要申时才会来坐一个时辰的班。


    这里等候的人,大多数已经是来第二趟、第三趟的了。


    乔巧惴惴,悄悄问一个看上去比较慈眉善目的老年人“市舶司办事效率这么慢吗,一份路引,得申请好多天?”


    老人瞥她一眼“有钱,就给你办得快!”


    乔巧顿时心里有数了。蹲在墙根下和贺伯等市舶司开门,随手捡了几粒小石子,捏在手里把玩。


    这种随时随地的点金,她已经养成习惯了。一天下来不弄些备用银子,总认为少了什么。


    申时,市舶司准时开门。乔巧和贺伯连忙起身,排在队尾。没几个人,很快轮着他们。两人把路引、户籍,双手呈给窗口后坐着的市舶使。


    市舶使随手翻了翻两份证明,浮肿的眼皮撩起来,瞅了瞅两人,声音略微嘶哑。


    “你们办理路引,需加急的,还是不加急的?”


    贺伯恭恭敬敬问“请问大人,何为加急?何为不加急?”


    市舶使些许不耐烦“加急的,十两银子!不加急的,证明材料全部放我这里,十日之后,你们再来问结果!”


    贺伯倒抽一口冷气。


    十两!


    这是明晃晃的敛财行为啊,哪里是什么正经的审核申请?


    当地官府腐化堕落成这个样子了,老百姓还能期待啥!


    乔巧上前,踮起脚,把用帕子包着的一片金叶子,送进高高的窗口里。


    “我们办加急!”


    怕对方起疑,他们毕竟穿得不像富贵人,揉了揉眼睛。


    “我们赶着探亲,城里的二姑姑,快不行了!”


    市舶使才不管她二姑姑三姑姑,见着金叶子,面色和缓许多。


    一片金叶子约有一两黄金重量,相当于十两白银,只多不少。


    市舶使拿出戥子试金石,嚓嚓一阵操作,行云流水。


    把金子收进抽屉后,转头拿出两份桑皮纸,照着两份路引摘抄大致信息,然后噼啪戳了几个大红官印,丢出窗口。


    这就是加急的效率。


    看在自己还有得赚的面上,市舶使且提醒了乔巧一句。


    “这两份路引,有效期限为三个月。三个月之后你们若还想要逗留在大源朝国境,需再行向当地官府申请!”


    乔巧谢过市舶使,和贺伯拿着新鲜出炉的路引,离开市舶司。


    “四娘子,咱们是在这平阳县歇一宿,还是现在就去码头坐船?”


    贺伯觉得时间不早了,是以有此一问。


    乔巧觉得歇一宿浪费时间,还要多花住宿钱,便说“我们去码头吧。有船就赶,没有再找客栈。”


    贺伯同意。乔巧找了个地方套上男装,又买了些干粮,两人马不停蹄,直奔城外码头。


    到达码头已然黄昏,好在是赶上了最后一趟去往京城的渡船。


    船工说到京城需得后日早上。乔巧算了算时间,他们办各种过关手续花太多时间了。


    船程确实只需要三天。但与办手续的时间加起来,差不多六天。好在回来时有路引,应该耽误不到那么久。


    怀揣路引,抱着自己的行李,乔巧暗暗叹气。希望接下来进京的路,平坦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