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 16 章 清晨一碗煮出油浓稠香糯……

作品:《士族之女的种田青云路

    人家并没有什么恶意,或许只是出于好奇罢了,孟令姜笑了笑说道:“能活。”


    精心照料的话还是能活一半的。


    且要是今年雨水丰沛,这些水田定是能有收成的。


    “女郎,”朱青一边跟在孟令姜身后插秧,一边问道:“这稻子什么时候收成?”


    “我们种的蝉鸣稻是早稻,”孟令姜直起腰身缓了缓:“等到六月底七月初蝉鸣的时候这一茬稻子就熟了。”


    蝉鸣稻,看着名字就能猜出来,跟蝉鸣有关,古人是懂起名的。


    朱青愣了一愣:“女郎,江东的田地可真养庄稼。”小四个月就能成熟一茬稻子,真快,要是能种三季,一年得打多少稻米呀。


    “嗯,蝉鸣稻的成熟期短。”孟令姜道。


    “女郎,”朱青忽然眼眶红了:“其实,谷子也会在三个多月四个月的时候熟的。”她想北地了。


    清晨一碗煮出油浓稠香糯的小米粥……是乡愁啊。


    孟令姜:“咱们不光要种水稻,等这一茬收了,就垦一些旱田出来,种油菜花……”她望着微雨中飘落的杏花,说道:“这些还不够,还要养猪养牛,种桑养蚕,咱们都吃肉穿丝绸衣裳。”


    “他日这里‘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①’,咱们也会被后人记在书中,立庙建祠供奉的。”


    朱青登时破涕为笑:“女郎说的真好。”


    虽然她听不懂女郎那句掉书袋的话是什么意思。


    不远处的小河岸边桑叶青柳花白。


    “女郎,”吴氏还差几天才出月子,听说田里买了些水稻秧苗开始插秧了,她忍不住跑出来看了一眼,皱眉说道:“我瞧着咱们田里有些旱。”


    比别人田里的水少了些。


    一般说来,水田的水层深度在3-5厘米合适,孟令姜停下手里的活儿目测水田里的水层深度,大约2厘米多,是有一丢丢“旱”,她道:“我晓得。”


    不远处就是河水,想要浇地也容易。等插完秧再急不迟。


    郭家媳妇的眉头又皱紧一层:“女郎买的这些地没连成一片,将来浇水是个麻烦事。”


    她说的事情孟令姜何尝没想到过,于是笑了笑说道:“姐姐说的是,以后再买田地,要买一整块的好打理。”


    孟令姜心道:她以后会把这个村子买下来的,到时候这里的田地都是她的,不,村子外头还要垦更多的田……


    正想美事呢,那边吕氏抱着婴儿对她招招手:“女郎,日头大了,你经不得晒,快去我家里歇会儿吧。”


    想着午后要去买件新的蓑衣还给宋蟾光,孟令姜道:“不了,我还有事先回城去,明儿再来。”


    抓紧忙了一阵子。


    她带着婢女回城的时候,又碰到了宋蟾光。不过这回他不是一个人,身边多了个穿绯袍的郎君,二人头戴进贤冠,是大街上的显眼包。


    那穿绯袍的,不是齐王韦承显又是谁。


    看见孟令姜,韦承显开口道:“七娘。”


    孟家孟五娘孟令纨入宫嫁给韦承显倒霉的伯父——先帝韦珺当了妃子,孟家和天子韦家也算沾亲带故,因而齐王对孟令姜的称呼稍显热络。


    孟令姜大大方方地回了礼:“齐王殿下。”


    宋蟾光看了她一眼,只淡淡执了个礼,跟着韦承显往路边的茶楼里走,并不说话。


    她和齐王这么熟识,却和自己那么疏离,宋蟾光心头有些酸,十年前的那件事,他到底该不该向她提起来呢。


    他又一转念,心想:或许当年她跑的那么快,就是怕被她拖累,如今他再去问,她依旧不会认的吧。


    孟令姜:“……”


    总觉得宋大人那一眼还是幽怨。


    说不出的幽怨。


    她一刻不敢耽搁,直奔卖蓑衣的地方挑了件适合宋蟾光的,踩着下值的点亲自送去宋家。


    不巧今日宋大人公务特别繁忙,不在家中,孟令姜没辙,只好把新买的蓑衣交给了他家中看门的小厮。


    算还了这份人情。


    孟令姜深深地松了口气,也许下次见到那男人,他看她的眼神该阳光开朗一些了吧。


    齐王韦承显说道:“清河崔氏等北地的门阀士族派族中子弟来见陛下,蟾光兄你怎么看?”


    新帝韦璟一直盼着北地一等一的门阀,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门阀能南渡来建康。


    要是有这些人的支持,江东迟早是囊中之物,再不必发“寄人国土,心常怀惭。②”的感慨了。


    宋蟾光若有所思地听他说话,浅浅尝了


    <b>【当前章节不完整】</b>


    <b>【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b>


    <b>aishu55.cc</b>


    <b>【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