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 16 章

作品:《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沈凤仪见孙女醒了, 忙把手里的豆角放下,和她道:“小花花,厨房灶上温着鸡蛋和饼呢, 你快去吃点。”又起身到客厅里,给孙女冲了一杯牛奶。


    曹云霞微微笑着,看着婆母忙前忙后, 和一旁的叶家老太太道:“我妈疼起小辈来,就是我们这几个大的,看着都吃味。”


    叶黄氏笑道:“你婆婆喜欢小孩,我还记得她给呦呦织的棉鞋、小手套,上面那个小猫、小羊的花样,可费劲了, 我后来跟着学给孙女织,发现又费神又费眼,就算了。”


    曹云霞笑笑,没吱声。


    叶黄氏又问道:“小曹,我听你婆婆说,你还在吃着药呢?现在身体还有什么问题吗?”


    曹云霞微微低头, 叹了一口气,“婶子, 我家的情况你也知道, 我也不瞒你,我生呦呦比较早, 今年也才刚四十, 我想着,要是能再生个孩子出来就好了。”


    叶黄氏微微叹道:“这事也强求不得,还好你婆婆能理解。”


    曹云霞苦笑道:“秦羽那是丢了孩子, 一心都扑在小花花身上,我这,在家里白吃白喝的,再者,我们又是长房,这传宗接代的担子,自是该我们这一房担起来的。”


    这么多年,没生出和怀安的孩子,是曹云霞唯一的心病。特别是许小华回来后,她看着婆婆对许小华的热乎劲儿,心里越发不是滋味。特别是,怀安也为了这个侄女儿,和她闹了好大的脾气。


    她进许家门也有十二年了,这么些年,夫妻俩少有红脸的时候,昨天下午那么一吵,晚上丈夫都不愿意回房睡,一个人在书房里窝着。还是她不想给妯娌看笑话,好说歹说,把人劝了回去。


    这个侄女儿赶是赶不走的,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她生一个孩子出来。


    叶黄氏见曹云霞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也跟着叹气,这事不好劝,她自己也是从这一遭过来的,只能安慰道:“你也是不容易,还是急不得,心放缓点,慢慢来。”


    曹云霞轻轻笑着点头,“谢谢婶子。”又问道:“昨儿徐家的事,您都听彦华说了吧?彦华有没有提,这徐家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啊?”


    叶黄氏愣了一下,很快笑道:“是听彦华提了两句,不是说你们昨天都聊好了吗?看孩子们的缘分啊!”


    曹云霞见叶婶子不想多说,也就没再追着问,左右她已经有法子给女儿解决这件事了。


    厨房里,沈凤仪把热牛奶端给孙女,许小华还有些睡眼惺忪的,忙道:“奶奶,我自己来就好了。”


    沈凤仪不以为意地道:“没事,快趁热喝,你妈妈去买菜了,奶奶中午给你做红烧狮子头,这是你奶奶的拿手绝活呢!”


    许小华喝了一口,忽然觉得嘴里的味道不对,还有些反胃,忙放了下来,干呕了好一会儿,才和奶奶道:“奶奶,我可能肠胃不舒服,这牛奶喝不下去。”


    沈凤仪有些着急地道:“是不是吃坏肚子了啊?”伸手摸了摸孙女的额头,发现不烫,才放下心来,“那咱们今天吃点清淡的,昨天小徐带了野蘑菇来,中午奶奶给你做个蘑菇豆腐汤。”


    沈凤仪自己喝不惯牛奶,觉得有股奶腥味,虽然舍不得,还是给倒在了水槽里。


    许小华吃完早饭,顺手就把自个的碗筷洗了。沈凤仪在一旁看着,见她手指指腹上都是一层厚厚的茧,怕是比她的手还糙些,一看就是常做这些活的。


    和孙女道:“比你姐姐都能干呢,以前你姐姐课业紧张,家里的活儿,我们都不让她做。”


    许小华笑道:“ 小时候爸妈都忙,地里的农活重,我妈舍不得我下地,我放假就在家煮煮饭洗洗碗。”


    沈凤仪微微叹了口气,也说不清楚心里是什么感觉。


    祖孙俩人从厨房出来,叶黄氏就眼睛一亮,朝许小华招手道:“小花花,过来给叶奶奶看看,这都回来几天了,也没见你去我家坐坐。昨儿个晚上,叶恒还问起你呢!”


    许小华乖乖巧巧地喊了一声:“叶奶奶好!”


    叶黄氏握着她的手,笑问道:“回家住还习惯吗?觉得你奶奶凶不凶啊?”完全是一副逗小孩的口吻。


    许小华笑着摇摇头,“都挺好的。”


    就听一旁的大伯母忽然开口道:“小华,昨天是大伯母说话不过脑子,你伯伯已经说过我了,你别生气。”


    向来心气高的曹云霞,竟然当着外人的面,给她一个小辈道起歉来,许小华心里微微有些诧异。


    这个场合,她若是还揪着先前的事不放,就显得过于不懂事了,顺着大伯母的话道:“大伯母,我说话也有不对的地方,您不要往心里去。”


    曹云霞眼睛微微一闪,觉得这侄女儿,看着年纪小,说话倒滴水不漏的,心思深得很。面上微微笑道:“那咱们就把昨儿的事,翻过去了。”


    叶黄氏在一旁打哈哈道:“都是一家人,牙齿还有磕到舌头的时候。偏小曹你还这么郑重其事地给孩子道歉,”说着又叹起来,“我家有谦,要是有你这觉悟就好了。”


    把昨晚儿子掀了孙子饭碗的事,简单说了一遍,末了道:“叶恒这孩子,做事虽然冲动些,心还是好的,偏他爸每次都不分青红皂白,逮着孩子就又打又骂的。”


    叶老太太说着,就拉住了许小华的手,“小花花,你俩小时候关系最好,年龄也相仿,你有空多来我家玩玩,也帮着劝劝叶恒,别每次他爸骂他的时候,他就和个锯嘴葫芦一样。”


    这事,许小华可不好应,她都和叶恒很多年没见了。


    沈凤仪看出孙女的为难来,帮着答道:“好,改明儿有空,我带小华去你家坐坐。”


    正聊着,秦羽和林姐拎着蔬菜、水果和一条五花肉回来。看到叶奶奶在,秦羽忙切了两个苹果端出来。


    沈凤仪和小儿媳打招呼道:“中午的狮子头不做了,小花花肠胃有些不舒服,咱们吃点清淡的。”


    秦羽忙问了几句,见女儿只是胃口不好,有些反胃,才略放下心来。


    曹云霞在一旁道:“是不是京市的饮食有些不习惯啊?小华,和你杭城老家那边的口味,是不是有些区别?”


    她这样一说,许小华倒想起来,可能是这两天的油水多了点,肠胃有些不适。


    曹云霞又试探着问道:“小华,你真得不去学校读书了吗?”


    秦羽帮着女儿回道:“她想去工厂,那就先去工厂待待看,我准备这两天给她安排好了,再回江城去办理转岗。”她的单位还在京市六中,这些年去基层,都是走的支教路子,想申请回来并不难。


    曹云霞接话道:“弟妹,你要是放心的话,这事就交给我办吧,京市这边,有我很多的老同学,就比如离咱家比较近的京市罐头厂,西郊的纺织厂、化工厂,小华要是有想去的,我就去跑一趟。”


    秦羽沉默了一下,长嫂提的罐头厂,她倒知道,离她家不过三四里路,中午回来吃午饭都可以。晚上小华要是下班迟,她还可以去接一下。


    抬头问女儿道:“小华,你觉得罐头厂怎么样?”


    许小华点头,罐头厂算是个好单位。她不明白大伯母怎么会忽然这么好心?还是说,这对大伯母来说,只是一个顺水人情?


    不管是哪个,她现在都迫切地希望早些落实工作,原书剧情不会等她,十年风暴也不会等她。


    见女儿同意,秦羽就立即和长嫂道:“那麻烦嫂子帮忙下,要是需要我们做什么的,嫂子还及时和我说下。”秦羽想着,今儿就得备一份礼品出来,找人帮忙,这点礼数还是要有的。


    曹云霞见妯娌答应了下来,心里是有些鄙夷的,都想不通秦羽是怎么想的,就这么一个女儿,还不送去读书,家里又不缺那三瓜两枣的。


    面上忙笑道:“不费事,罐头厂的曲副厂长和我是多年的朋友,安排一个临时工不是问题,以后小华要是觉得工作还行,咱们再问问转正的事。”


    秦羽点点头,“那就麻烦嫂子费心了。”


    曹云霞笑笑:“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又开口道:“小羽,我看小华个子比呦呦矮了一大截,想来是以前营养没跟上的缘故,这去工厂,估计还得上夜班,得注意补充营养,鱼肉蛋奶都要多吃些。呦呦小时候,奶粉可没少喝。”


    秦羽也觉得女儿缺营养,叮嘱女儿道:“你伯母说得是,这段时间你在家里好好补补,等去工厂上班了,活估计不轻呢!”


    许小华点点头,“好的,谢谢妈妈和大伯母。”


    等吃过午饭,秦羽问女儿想不想出去逛逛,许小华摇头道:“妈,我今天好像有点不舒服,头晕。”她本来准备下午去京大的,但是脑子一直昏沉沉的,身体还觉得乏力,想着还是明天再去。


    “那好,你有空的话,记得给你爸写封信。他可能在盼着呢!”秦羽摸了摸女儿柔软的头发,明天妈妈带你去西四长街那边拍两张相片。”


    “好的。”


    见女儿应下来,秦羽就出门置办给曲副厂长的礼品了。


    这一晚,许小华倒是睡得很好,早上六点多就起来了,身体的不适感也没有了。她推测昨天可能真是饮食的问题,在饭桌上就和妈妈说,今天想去京大逛逛。


    没想到大伯母摇头道:“今儿可不行,我昨天下午就去了一趟罐头厂,和曲厂长说好了,今天带你去看看呢!”


    许小华没想到这么快,换了一身新衣裳,跟着妈妈、大伯母一起去了京市罐头厂,曲副厂长个子不高,方脸,看着有四十多岁的样子,简单寒暄几句,就问许小华的学历和专长。


    得知才初中毕业,有些为难地道:“要是高中毕业,我这边还可以安排个文职,进宣传岗、人事岗、财务岗都行,初中毕业的话,怕是只能从车间学徒做起来。”


    曲彰书是知道曹云霞嫁的丈夫是外文出版社的副主编,家里条件挺好的,这样的家庭,怕是不愿意让孩子在车间当学徒。


    对一般人家来说,有个工人的工作就已经很好了,但是对许家来说,他们的孩子,肯定还是要往政府大机关里送的。


    又笑着问许小华道:“不然,你再回去读几年高中,等高中毕业了,要是不想读大学,再到伯伯这里来?我们单位每年都有面向外界的招聘考试,你要是好好读书,可以考进来当干部的,比学徒要轻松很多。”


    秦羽也有些舍不得女儿去车间当苦力,劝道:“小华,要不你再想想?”


    许小华却很坚定,“谢谢曲伯伯的好意,我就是想早些工作,在工厂里学技术,也不比在课堂上学知识差。”


    曲彰书看了一眼秦羽和曹云霞,见俩人都没意见,就叹道:“那行,那你先把这个表格填一下,过一个星期来这边的人事部,找赵祥立主任,让他给你安排个车间的岗位。不过,我先说好哈,活怕是不轻松的,你要有心理准备。”


    许小华忙道:“谢谢曲伯伯,我一定会好好工作。”她没法和人说,她上一世已经读过大学,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她也没法和人说,她想早些工作,在风暴来临之前,有庇护家人的能力。而不是躲在家人的羽翼之下,成为他们的负累。


    按照原书主线,堂姐因稿子而被陷害入狱是必定的情节,这是堂姐浴火重生的必经之路,她也没法阻止。就是这一劫,波及的范围比较大,到时候对许家和男主所在的吴家来说,都是大厦将倾。


    京市她们是必然不能再留的。许小华想着先学一门技术,到时候再走技术人员的路子,迁出京市。


    前提条件自然是,她的技术越好,越容易跳去别的工厂。奶奶和妈妈,她肯定是要带走的。


    她也不是没想过别的工种,比如去出版社当排字工,去商场当售货员,给报纸撰稿。诚然,背靠许家,她可以有很多捷径,但是这些工作,一则技术含量不高,二则在即将到来的特殊的十年里,工人和农民这两个身份最保险。凡是和“知识分子”这几个字沾边的,都是急需被改造的。


    再则,她现在若想靠着许家走捷径,等许家坍塌的那一天,她又该怎么办呢?


    她不敢冒一点险。毕竟到时候男女主一个入狱,一个都要被迫下放。


    十年过后,她也不过才二十多岁,她这辈子不想学文,想试试学理的路子。


    读大学读研究生,都在她的计划之列,而在此之前,她想脚踏实地地先在基层锻炼,为以后的研究积累一些实践经验。


    曲彰书见这孩子坚持,微微叹道:“你家里的条件,伯伯也知道一点,应该读书的。”


    许小华笑笑,“谢谢伯伯的好意。”


    曲厂长的善意提醒,也让她警醒了一下,无论在哪个年代,文凭都是很重要的。


    让她花两三年的时间,去读个高中文凭,已然来不及。幸好现在大厂都有夜大进修班,她可以晚上下班再去进修。


    她现在觉得,她妈真是毫无原则地疼她,所有人都不支持、不赞同的情况下,她妈妈对她这样任性、不成熟的想法,却没有提出一点点质疑。


    回家的路上,曹云霞笑道:“小华,你现在工作也算定了,这几天就在家里好好养养身体,今天牛奶喝了没?可不要省,家里买奶粉的钱还是有的,你姐姐以前就没少喝。”


    “好的,谢谢大伯母。”许小华也觉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多吃点肉鱼蛋白没错。


    曹云霞觉得,今天的侄女儿看起来格外顺眼,一个初中毕业的车间临时工,和她女儿相比,说一句云泥之别,大概是不为过的。


    此时的曹云霞丝毫没有预料到,正是自己看好戏的心理,竟意外地推着许小华走向了一条她自己都没有想过、此时也没有意识到的制糖之路。


    ***


    京大,徐庆元不到六点钟就起来了,室友方以安揉了一下眼睛,哑声问道:“元哥,今天有课还是实验啊?”他记得,今天是周二,他们应该没课才对啊。


    就听徐庆元回道:“没有,我去图书馆。”他估摸着,今天小华妹妹大概会来找他。


    方以安看天还黑着,外头静悄悄的,倒头接着睡了。


    等学校的大钟响了八下,方以安才起来,见徐庆元还在宿舍里,有些奇怪地道:“元哥,你不是说去图书馆吗?”


    “等会再去。”


    方以安洗漱好,又过来喊道:“元哥,一起去图书馆吧?我有个光学问题,刚好想问下你。”


    徐庆元朝他伸手道:“题目拿来。”


    徐庆元接过题目,看了一眼,就在稿纸上“刷刷”地算起来,前后大概五分钟,递给方以安道:“可以了。”


    方以安接过来,仔细算了一遍,随口问道:“元哥,那你还去不去图书馆?”


    “等一会儿。”


    方以安觉得今天的元哥有点奇怪,他这“等一会儿”,貌似已经等了两个多小时了。又怕元哥在思索什么问题,也没好多问,自己夹着书本先去图书馆了。


    晚上回来的时候,发现元哥也回来了,方以安没忍住,问了一下窝在宿舍里看《创业史》的室友刘鸿宇,“咱哥今天怎么回来的比我还早?”


    刘鸿宇也早就想找人侃侃了,见方以安来问,立即把书合了起来,轻声道:“压根就没去图书馆,倒是下楼跑了几趟了,天黑了才消停下来。以前不是实验室就是图书馆的人,这么在宿舍里杵一天,我都怀疑他是不是要坐禅了?”


    方以安忽然道:“不会在等人吧?这是处对象了?”


    刘鸿宇“嘁”了一声,“这咋可能?我有对象了,元哥都不可能有对象,元哥可是实验狂人,他的个人问题,我看以后还得靠组织解决呢!”


    方以安挠挠头,也觉得自己想多了,像他们偶尔还有个春心萌动的时候,去什么茶艺、爬山社团,交交朋友,给女同学帮忙修修自行车。元哥却从入学以来,就一心扑在科研上,从来不参加这些杂七八的活动。


    俩人又嘀咕了几句,最后总结,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然而,接下来两天,徐庆元都待在宿舍里,问就是“一会去图书馆,”等到周五晚上,宿舍里另一个独行侠乔远志都觉出不对来,问刘鸿宇道:“徐庆元咋回事?实验受挫了?还是论文被拒稿了?”


    刘鸿宇摇摇头,“不知道。”想了想,走到徐庆元的位置上,轻声问了一声:“元哥,你是不是发生啥事了啊?我们几个都觉得你这几天状态有点不对。”


    徐庆元愣了一下,忽然开口问道:“几天了?”


    “三天了啊!”


    徐庆元微微垂了眼睛,他也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总想着,她该是会来找他的,当年的事,她既然都不记得了,肯定是要过来问他的。


    他平时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她过来肯定找不到。当年他没有履行诺言,跑到火车站去,他想,这一回小花花再来找她,他总要等着她的。


    刘鸿宇试探着问道:“元哥,明天还去图书馆吗?”


    徐庆元微微垂眸,半晌摇了摇头,“不去,得去实验室了。”他想,三天都没来的人,大概是不会来了。


    刘鸿宇心里还犯嘀咕,别明天又在宿舍待一天,问就是“一会去实验室。”


    刘鸿宇忽然都被自己这个想法惊呆了,这个年代脑子出问题的人可不少,元哥不会也走入死胡同了吧?


    周五早上,刘鸿宇一起床就朝元哥的位置看了眼,见人不在,微微松了口气。


    八点多他拿着饭盒,准备去食堂吃早饭,却意外地看到一个小姑娘在问宿管阿姨,“阿姨,您可以帮忙喊下3楼312的徐庆元同学吗?”


    宿管阿姨瞄了眼这个小姑娘,见年纪比较小,笑问道:“你们是什么关系啊?找徐同学有什么事吗?”


    就见那小姑娘回道:“我是亲戚家的妹妹,来看下我哥,我叫许小华,阿姨,您一说,他就知道的。”


    宿管阿姨拿了登记表,让小姑娘填下。


    刘鸿宇忙道:“阿姨,我是312的,徐庆元去实验室了,我带这位小同志去找他。”说着,正准备给小姑娘带路。


    就见身后忽然有人拍他的肩膀,回头一看,不是元哥是谁!


    有些惊讶地问道:“元哥,你不是去实验室了吗?”


    徐庆元瞥了一眼许小华,淡淡地道:“今天去图书馆。”又朝许小华道:“是不是要去图书馆?”


    许小华点点头。


    徐庆元余光瞥到刘鸿宇手上的饭盒,问许小华道:“早饭吃没?”


    “吃过了!”


    “那去图书馆吧!”


    刘鸿宇站在俩人身后,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去图书馆”是这个意思,但这个小姑娘看着也至多初中刚毕业吧?他们哥是不是有点过于……他又觉得,是自己思想龌龊了些,他们哥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肯定只是亲戚家的妹妹!


    但是想到一个在宿舍等三天,“一会去图书馆”的人,刘鸿宇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路上,徐庆元问许小华,“怎么今天才来?”


    许小华“啊?”了一声,她记得,他们先前也没约哪天见面啊。


    还是老实道:“本来准备第二天就来的,然后早上起来有点不舒服,第三天我大伯母给我介绍了个工作,我跟着去看看了,昨天又有点不舒服,所以就拖到了今天来。”


    说完,忍不住问他道:“你一直在等我吗?”


    她是想着早来的,一来问下当年的事,二来想在京大这边借点罐头厂技术类相关的书籍,先恶补一下知识,到时候进厂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她不问还好,她一问,徐庆元的耳朵不觉就红了一点,“我想,你应该想知道当年发生的事,所以我等了你三天。”


    “对不起……”


    许小华正要道歉,就被徐庆元打断道:“不用道歉,当年的事,我也很抱歉,我没有如约到火车站接你。”所以这回,总该我等你的。


    许小华忙摆手道:“这不能怪你,你当年也很小,你不过才十岁吧?你能带着我逃出来,我已经很感激了。”


    她确实心怀感激,如果不是徐庆元带她逃出来,她都不敢想象,自己最后会流落到哪里去?


    许小华问出了她此次来的主要目的,“所以,徐大哥,我们为什么会在那个院子里啊?”


    饶是徐庆元早有准备,但是当许小华真的朝他问出这个问题来,他的脚步还是微微滞了一下,那对他来说,并不是一段愿意回忆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