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逆水行舟(中)
作品:《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第821章逆水行舟(中)
这一路走来,从出国到回国,再到参与风雨,直到风停雨歇。
杜老爹虽说也做了不少事,但多数时候都是在默默无闻的低头做事。
。
这次连续的泼冷水、提建议,杜老爹这边也是顶着莫大的心理压力,直面上面众人的。
一场场的辩论、座谈下来,杜老爹的人,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如今虽说不受待见,有些被边缘化的感觉,但杜老爹的存在感,也达到了最高的程度。
杜老爹也清楚,这一路走来,贤婿的助推之力不小。
但这也不是杜老爹后续认下这个贤婿的原因,私心不忘公义,才是老杜认下李胜利的原因。
说李胜利私心重,那也是真的有些失偏颇了,他做过的事,很多时候,也是私心公义难分的。
岁数也是杜老爹说话没有份量的原因,上面那些,拿出哪一个都是老领导。
他们回来之后,有些营生会不会去做,也是要考虑的。
李胜利开口一句再就业,就已经让杜老爹扬起了眉头,这词用的就比较贴切了。
具体到做生意、做买卖,我会想到,什么东西是不能卖的,什么东西又是可以卖的。
说来听听,或许这也是我说服不了众人的原因。
“爸,比如青年的再就业问题。
我倒要问问你,你是从什么角度看待分析这些问题,继而给我提出建议的?
再比如说,粮店里的粮食,供销社里的布匹、油料之类,也是不能让他们倒卖的,因为这涉及到了民生。
倒卖就倒卖了,无非不会涉及民生。
剩下的,比如烟酒糖茶、零食点心、水果糕点之类,就是无所谓的了。
但您多半都不会去想,他们该去做什么买卖。
在杜老爹看来,这就是私心大过公义了,一路走来,老杜这边也研判了贤婿几次,只是几次研判,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辩论、座谈之中,杜老爹开口尽是老领导、老上级了,到了他这边,一声‘小杜’也或许就是说话没份量的原因。
在您的印象之中,买卖无非就是贩夫走卒做的一些营生,低进高出的谋生手段而已。
他这個五十大多,马上就要六十的人,自然也要时兴一下的。
咱们之间,差着近四十岁,你能说服我,我为什么就说服不了他们?”
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不是这两天他头次听说了,辩论与座谈之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四个字了。
“爸,这事简单,其实就是想事要全面一点,细致一点,您的位置不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如今的许多事要变,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没有理论支撑,对他们这些人来说,才是问题所在。
杜老爹的年岁,虽说跟新上来那位差不多,但终究还是差了机缘。
十年风雨之后,本该是杜老爹这一辈崭露头角的时候,奈何
生活安稳,日子过的就正常一些,孩子生的也就比较早。
部队跟武装部仓库里存的许多东西,其实储存价值已经不大了,我们为什么不放开一点,让他们有商品可以进行买卖呢?
各厂企的库存物资也是一样的道理,做买卖,对青年而言,也是要有区间的。
听着贤婿明显有些拍马的回答,杜老爹自然是不满意的,轻轻‘哼’了一声之后,李胜利这边只好再解释一下。
别看杜老爹这边能攀亲家,但这也是因为工作不同的原因。
但我看这些,就比较贴近生活了。
从农村收鸡蛋、收副食进行买卖,是不是可以算是城乡之间的一种调剂呢?
无关民生的东西可以卖,无关发展的原料也不是不可以。
比如风雨之中拉人,再比如一路扶助中医,这些事,说有公义也成,说是为了私心也不为过。
人老一辈在前线拼杀的时候,杜老爹的日子则是相对安稳的。
布匹、油料不能买卖,那二手衣服,也就是估衣总可以吧?
提这个问题,杜老爹这边也真是在寻求突破,上边一群七十好几的,都在改变观念。
如果杜老爹大上十岁,或是六十五左右了,跟上面对话,底气相对的就足了。
您想的可能就是,做买卖就不错。
但倒卖钢铁、油料、资源这类,还是要明确做出限制的,不然徒增内耗而已。”
等老的干不动了,杜老爹这边也差不多没气力了,比之后起之秀,他的精力、体力,有成了自身的阻滞。
“胜利,你说思想观念的改变。
杜老爹的这个年纪,就是他真正的软肋所在了,不大不小,不老不少。
这次说的不少,杜老爹这边又对李胜利新的评价。
打个比方,枪炮子弹之类,肯定不能让他们卖。
粮食不能倒卖,那变通一下呢?
如贤婿李胜利说的一样,让青年人下去做买卖,已经是让步了。
再给他们开经济班、规划商品,还不能与民生起冲突。
不是说想不到,而是不能去想,真这么想下去,每一件事都这么去想,那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所谓肉食者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你的说法不错,我最近再尝试一下。
明天给我一个具体的报告吧……”
杜老爹口中的肉食者鄙,李胜利也认这个道理,只是心里却不怎么赞同。
许多事底层的小人物,跟许多人的想法都是有冲突的。
李胜利虽说是杜丁谢三家的女婿,但从小人物到子弟的蜕变,他也是拒绝的。
他用的是子弟的身份,而看事的眼光,依旧源于后世的小人物李鬼手。
杜老爹的逆水行舟,或许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但事有万一。
万一取得了一点成果,改变也是显而易见的。
离开杜家小楼,李胜利给杜老爹这边做了详细的报告。
这份报告写起来,对李胜利而言,也是很累人的。
汇总印象里的许多发家模式,并将之散播下去,这也是出力不讨好的营生。
但源于小人物的不愿随波逐流,即便比简单的擘画几下,难度大了不少,李胜利还是乐此不疲的,只因许多小人物的不甘。
杜老爹在城里逆水行舟,一盆盆的凉水,在数九寒天泼下,作用也不能说没有。
初访在即的人们,也认真审视了一下杜老爹的建议,微微做出了一些调整。
年节前后,有人忙于新的生计,有人忙于眼下的变局,也有人在为了挣大钱奔走,而王前进就是其中之一。
元旦一过,开年伊始,港城那边的霍生就过关而来,要在关口附近建一座酒店。
做生意赚钱,对李胜利而言是顺风行船,在一片荒芜之地,斥资千万美刀,兴建一座接待用的国际化酒店,那就是纯纯的逆水行舟了。
二十八层的楼宇建筑,于国内而言,也是建筑业的难题。
王前进带着马大队下去的目的,也就在这里了,但许多事谋划的是不错,但真正到了做的时候。
王前进跟马大队带领的草台班子,就有些上不得台面了。
即便王前进跟马大队,一致认为手下的人技术过硬,但那也没卵用。
一纸马店集建筑合作社的介绍信,直接被人丢到了地上,难听的话也自然是少不了的。
公家的建筑公司,都在为此挠头,一个村大队的瓦匠小组,也敢来凑这样的热闹。
人没把介绍信,裹上水泥拍这俩货脸上,已经算是有涵养了。
有些不忿的王前进,直接找了港城的钮璧坚,从港城聘了国外专业的建筑师来压阵,结果也是没卵用的。
王前进通过钮璧坚的关系,倒是跟霍生接洽上了,霍生也属意老王来做这事。
但现在有些规矩就是规矩,如今的王前进跟马大队,拿着马店集建筑合作社的介绍信跟图章,就是玩不了这样的高端活计。
即便他们请的是国外一线的团队,也没这样的资格。
因为闹腾,王前进这厮,也在当地的建筑圈臭了名号,刚想起挂靠这茬,却不曾想,早已被人拒之门外了。
在当地挂靠不成,王前进这厮索性让马大队,直接在关口附近纠集人马,他则是坐着火车,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站在了李胜利的面前。
“孙子,之前就跟你说过,找个单位挂靠。
你特么就不听劝,现在好了,让人给怼回来了,知道寻摸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