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开工(下)

作品:《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第810章开工(下)


    送走了李怀德、杜鹏、冯茜,李胜利将威利斯吉普扔在了大食堂这边,两人走着回马店集。


    这是郑佩兰要求的,开车太快,到了马店集,她还是要住在技术室的,王家老宅那边,她的面皮有些薄、岁数有些大,没脸过去。


    “郑姐,我在太平庄那边建了一个电机厂。


    对电机,你有研究没有?”


    电机制造技术,李胜利这边有现成的,但现在的技术,也是必须要有的。


    别说是以后的技术了,就是现在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在国内落地都是有门槛的。


    这个门槛也不算是认为设置的,而是差在了工业基础上。


    国外的线圈,可能是自动化缠绕的,到了国内,制造电机,一多半都是手工活的。


    而且电机厂,也不会单纯生产电机,不管是马达还是水泵,都是稍微一改就可以生产的。


    就跟马店集的轴承厂,要接茬生产减速机跟变速箱一样。


    这事儿,我会跟李怀德通气的,你自己也要注意才好。”


    现在也不是随意可以拍照的年月,加上几个村子之间,都是有民兵把守的,陌生人轻易也接近不了村子。


    能生产精密轴承,差不多就能造齿轮,减速机、变速箱,无非就是齿轮、轴承的结合体,要的只是装配技术而已。


    “知道要生了,还这么吃。


    但李胜利这解决问题,跟长远目光方面,也是很令郑佩兰佩服的。


    李胜利躲出去,多半是因为有风险,丁岚的依靠是自家的小老头,而不是王家二姐王瑜。


    一路跟着李胜利到了位于马店集的技术室之后,见男人也不管自己的依依惜别,转身就走,郑佩兰的心里还是略起波澜的。


    李胜利这边也没直接回王家老宅,而是找了村里的民兵,将车钥匙给他们,让人将车开回来。


    “我知道,包括我们之间,都不让人知道的……”


    杜娇阳头胎的时候,就是因为管不住嘴,生平安之前天天挨饿。


    “小老头,二姐来找你快一个月了。


    但建轴承厂、电机厂、农机厂这类,如今还真是缺个大义名份的说辞。


    前面两句,算是王瑜说的,后面一句才是丁岚的真心话。


    车辆进出也是差不多的样子,这几个村的汽车,都有村里跟轧钢厂两份介绍信的。


    自己做不明白,就去找人,轧钢厂没有,就去别的单位找。


    如李胜利说的一样,泱泱大国,从古至今都不缺人才,也不惜人才。


    这类代价的付出,很少有人才会得到正名的机会,一句生错了时代,也就能涵盖一切了。


    可一旦公开了,这些集体企业,或是所谓的集体企业,存在的基础还是有疑问的。


    公家单位才有这样的资格,私企、民企要技术也简单,那就是得花钱买,市场么!


    “以前不太懂,现在大致懂了。


    我也快生了,你就不要不着家了。


    不生产单一产品,就是增强了厂子的生存能力。


    “成,就按你说的来。


    裁到大动脉,也就那么回事儿了,于国而言无非国破家亡,于企业而言,无非破产么。


    而且技术比她好的,也不是一个两个,毕竟不是她的专业领域,跟别人有差距也是客观事实。


    回到王家老宅,正在吃点心的丁岚,也分的清亲疏。


    电机技术,对郑佩兰而言不是陌生的领域,但就技术而言,轧钢厂的发动机研究小组,精通电机技术的,可就多了。


    李胜利这边虽说有技术共享的想法,但也要分时段、单位跟产业的。


    这点,对郑佩兰而言,就是生活之中的遗憾之处了。


    我有新的生产技术,不怕他们不来。”


    别人问起,就找個理由遮掩一下,如今远还没到风平浪静的时候。


    郑佩兰这边正感受着,两人漫步的惬意,李胜利却打破这种美好,说道:


    你一个村集体,带着社员们,编个筐、编个篓子,即便有人说,也不好说的太离谱。


    丁岚虽说娇惯散漫,但经历风雨之后,也养成了对风险的直觉。


    电机、马达之类,也是跟汽车发动机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