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经世济民(中)

作品:《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吴博士,说了又有什么用?


    给你方子跟成果,不经论证,你敢用吗?


    儿童医院可不是下面的赤脚医生,有其规矩在的。”


    李胜利的这个解释,就让吴博士无话可讲了。


    别看现在的许多医院,都是西医杂合中医的,用药上也不怎么分明。


    但不分明,是对患者而言的。


    医生群体之中,中医手段用作诊疗,没什么大毛病。


    但在医院里面,中药不经许可,是不能随便用的。


    至多,一些中学西的医生,可以给患者提下建议,去哪哪抓副中药吃一下。


    直接从门诊上走中药制剂,可不是那么随便的,而这就源自五八年的团结中医了。


    像儿童医院这些地方,除了针灸、推拿之外,用别的中药制剂也确实有限制。


    如今将星俱在,好些人就想划地而治。


    他是小人物出身,自然不会去管什么学阀之类的利益。


    听完李胜利给陆总老王的托付,老吴这边脸色一黯,换了称呼,就问起了赤脚医生的用药范围。


    有什么说什么,当年的援助,在许多项目上,老大哥那边还是推心置腹的,虽说,其中也有许多小门槛。


    再弄老王口中的柳菊散、贝母瓜蒌散,来中西结合用药,只怕医生们也会有意见的,因为这跟他们的所学,一点也不搭噶。


    别说是中药制剂了,就是大白片也不够成本的。


    要说涉及范围最大的中西医,还是下面的赤脚医生,只是他们的专业性有待提高而已。


    越来越规范,越来越能打,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说句难听点的,不管遇上什么病症,一片半片的大白递过去,多半会有效的。


    借助一片大白打天下这样的传法书,解热止疼片、安乃近之类的药物,才是赤脚医生最常用的药物。


    老吴问及,李胜利也不遮掩赤脚医生的不伦不类之处。


    这部分费用,大多由各地的药材公司承担了。


    如果按利益固化来看,风雨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问也是白问……”


    除了解热止疼片之外的药物。”


    除了大白片跟消炎药之外,针灸也是个常用手法,至于中草药,一般赤脚医生也没资格用。


    许多事,王前进干娘的一句话,比什么都好使,有些时候,即便是领导办公室也要退避三舍的。


    “你知道我想问的是中药材方剂。”


    经风雨扫荡一下,在李胜利看来也不是坏事。


    说是限制也不准确,不允许用,才是限制。


    中药材制剂的推广,虽说可以拿到桌面上说。


    正经说来,儿童医院还是苏援的,包括老顾的脊灰丸基础,也是从老大哥那边学来的。


    “李大夫,赤脚医生在下面用的都是什么药?


    老吴的问题,让李胜利讪讪一笑,这就涉及一些非行政问题了。


    除了小儿至宝锭之外有限的几种中成药。


    只有经过函授认可,并且有书面授权的赤脚医生,才能拿着相关证明去药材公司或者相关单位,领取限定的中药制剂。”


    老王的难处,也是他的难处,李胜利的解释,也说在了他的心头。


    这个价格,各地的标准也不一样,无非不太够药品的出厂价格。


    比如赤脚医生的用药问题,赤脚医生在下面治病用药,虽说也收钱,但却是按照提留医补之后收费的。


    尤其是用解热止疼片的那些赤脚医生,解表、发汗、止疼、消炎的作用都有,一般的小病痛,不说药到病除,可即便不对症也吃不坏人的。


    如今下面的磺胺片还好些,新诺明也很难做到普及。


    “主推的药剂还是解热止疼片、安乃近、磺胺片、新诺明之类。


    没有风雨,许多领域,会成为一些人的自留地。


    “吴博士,这茬就跟老王在陆总要忍气吞声一样,你们是做不来的。


    下面的赤脚医生慢慢的历练着,加上解表药跟针灸的传法书,再加上地方的赤脚医生培训班跟函授教育。


    无非各自的路上,各有障碍,刚刚的老吴只是有些义愤罢了。


    儿童医院的一些中成药剂,在许多人看来,已经是对中医极大的让步了。


    吴博士,经中医典籍培养出来的赤脚医生,在下面主要用西药,您信不信这个?


    但稍微用点外力,这边还是可以得到核心技术的。


    至于中药制剂,多半都是免费提供给赤脚医生们的,算是走的调拨。


    但说在了老顾跟二吴面前,总归会让他们有些不好的联想。


    “我只是想问一下,药材是怎么区分调拨的。”


    这次轮到李胜利不想说,老吴来追问了。


    对于下面赤脚医生的状况,吴家兄弟之间也有讨论。


    讨论之中,对于中医制剂的效果,四兄弟也不太看好。


    中药虽说能治病,但那是对中医来说的。


    对赤脚医生而言,用中药治病,手艺上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这個简单!


    根据各地药材公司的库存药材来调拨药品。


    您也清楚,中药材出口之中,有等级的筛选。


    现在的状况就是一等品出口,次等的调拨给各地的药材公司、中医院跟药铺。


    还有一些算是等外品的中药材,就不好作为药品来出售了。


    而这部分药品的存量也不少。


    我就让各地的药材公司报备之后,根据各地使用中药材的状况,由蒲老等人根据药材出方子,适当配伍之后。


    这些积存的等外品药材,一部分是以药材的形式,发放到赤脚医生手里。


    另一部分实在不好当做药材的,则是粉碎之后,按照方子跟配伍,制成方剂调拨到赤脚医生的手里。


    这类粉碎的药材,配伍之后,有些虽说不如原方,但还是有相当药效的。


    也符合下面的医疗条件。


    总的来说,以这种方式调拨药材,既减少了浪费,也丰富了赤脚医生手里的药材种类,跟治病的范围。


    试用这几年,取得的成效也算是不错。


    只是,这茬没什么推广的价值,以后要怎么筹划,还要再看……”


    调拨到赤脚医生手里的半成品药材,既算是药材公司的库底子,也算是将来要在国际市场倾销的方剂种类。


    赤脚医生的用药,只不过是试验罢了,如今的试验结果算是不错。


    总有风住雨停的一天,这类调拨的方式的,在正常时候,也是不具备可行性的。


    中医虽说有些不符合医疗药品的市场化,但也有其市场化的一面。


    纯粹的调拨手段,不是不成,但会毁了中医为数不多的市场化一面。


    风雨之中非行政手段的推广,只能算是对农村医疗条件太差的弥补。


    真到了正常时候,该怎么样还要怎么样的。


    没了市场化,也是在动摇中医的立足之基。


    李胜利的解释,让老顾二吴都陷入了沉默之中,这事儿做的就可圈可点了。


    “李先生,家中老父当年常说学医要经世济民。


    我以为的经世济民,就是学好了医术,挽救更多的病患,而我这半生也是这么做的。


    现在看了你的手段,听了老王的讲述,我现在才知道当年老父所言,经世济民为何物。


    李先生,受教了!”


    老吴说完这话,跟小吴一道起身,给正中坐着的李胜利鞠了一躬。


    有些事李胜利不说,老吴也清楚他的手段,虽说上不得台面,但也有忍辱负重之赞誉。


    而在经世济民一途上,李胜利这个中医师,也做到了传统士大夫所说的达则兼济。


    虽说为人上可能有些瑕疵,但善政还是有的。


    二吴兄弟的这一躬,李胜利也坦然接受了。


    真论成果,他做出的也不少,而在赤脚医生的正规化跟用药方面,他算是出力良多的,值得受二吴兄弟这一躬。


    “吴博士,经世济民谈不上的,无非是医者本分而已。


    谈及医者本分,我这有三份法条,归置中医师执业所用。


    我以为,无论是医者本分还是职业道德,都不足以厘清医患关系的。


    中医这边相对便捷一些,如果西医也要用,还是要适当增加一些法条的。”


    受了二吴一躬,李胜利坦然接受之后,也对老吴口中的经世济民做了谦让。


    这四个字,他还真够不上,二吴一躬他能生受,‘经世济民’就受不住了。


    将手里的三份法条,推到了老吴的面前,老吴也不客气,首先拿起了医师法。


    再将卫生法推给弟弟小吴,急救条例推给老顾,这才低头看了起来。


    小吴、吴教授,跟哥哥老吴的动作一致,也不多说话,低头就看起了卫生法。


    而老顾这边却没去看推到面前的急救条例,而是想着继续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