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上门女婿(下)

作品:《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轻声安慰完了杜骄阳,当着司机的面,李胜利也不想多说什么。


    只是车进大院的时候,杜骄阳带着汗的手,握了他的手一下,很快又松开了。


    “不要紧张,该紧张的是我,毛脚女婿上门,就怕被丈母娘刁难的。


    到时候,你可得帮着我说句好话。


    下车,拿东西了……”


    看着紧张到面带红晕的女混子,李胜利摇了摇头,还是外强中干啊……


    杜家的三层小楼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移植的松树,已经碗口粗细了。


    看着站在小楼门外一脸严肃的杜鹏,李胜利知道,这次他这个毛脚女婿上门,对杜家而言,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到了杜家小楼,东西自然不用李胜利他们拿,司务员自己就带着东西去后厨了。


    胜利,伱对杜鹏的工作安排,我觉得不错,但是……”


    与其纠结于过往,不如放眼未来,李胜利在中医的论调里,虽说没有加入小团队一说。


    杜家老妈的眉头更是竖了起来,杜鹏也是一脸的震惊表情,只有当事人杜骄阳一脸的淡然,这是他们夫妻之间,已经谈过的话题了。


    我跟你们妈妈出去之后,可能很长时间回不来,家里,就让你的这位先生做主了。”


    “杜伯伯、杜伯母……”


    听着李胜利相对正规,但并不合时宜的称呼,杜老爹笑了笑说道:


    “你跟杜鹃的关系是真的,要叫爸爸、妈妈的,


    我把你的建议,大致向上面汇报了一下,上面对此是支持的。


    你接触那人的目的,我也就清楚了,朝初的乱子,我们也是免不了的。


    有人掌总,有人调研,有人汇报,有人落实,长路漫漫、一人力弱,涉及一个产业,还是要众志成城的。”


    整理理论,也就成了中医的必由之路。


    这也是杜老爹不深究李胜利见解独特的原因,就事论事,面前的毛脚女婿,已经有了给他提建议的能力。


    药典、标准一说,早有人提及了,只不过不是中医师而已。


    技术水平有了,管理水平不够,也是各行各业都存在的问题。


    管理人才的专业化,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也跟中医目前的窘境一样,理论无数,但没有经过梳理,没有所有从业者都认同的理论。


    您要去国外搜集技术,杜鹏在国内学习技术打基础,将来,他还是可以帮您做做杂务的。”


    如果早知道有这样的生财路子,他特么才不去贩卖学籍呢。


    你做做试一试,我会给杜鹃、杜鹏一份名单,有些人现在或是将来,对你们会有帮助的。


    年纪轻轻的要走正路,但你又走的是医途,我就不横加指摘了。


    所以厘清理论、学习理论、进行实践、再学理论、以师带徒进而入门,才是比较符合中医的学习之路。


    杜老爹这边也是领导做惯了,有些话只说一半。


    同时他也没忘说了一下山上村跟马店集的窘境,把做买卖、种药材作为想法给杜老爹提了一下。


    自五八年开始的献方、献药,数量虽多,但良莠不齐,这就涉及到了中医的药典跟标准。


    你这说法,给了我最好的理由。


    说起我的行程,你的建议也很不错,只是在具体操作上,我这边还是有些举棋不定。


    你忘了冯大姐到你这诉苦时说的了,杜鹃走了,丁家的小丫头只怕就是胜利的替补吧?


    我们家这次截胡,未尝没有窃取老丁成果的原因在里面。


    坐吧……”


    轧钢厂是技术性企业,到保卫科做事,多少有些过度保护了。


    “很好,就中医而言,你的思路已经很完备了。


    杜鹃,你的这位先生很了不起啊!


    外行领导内行,不仅中医吃过亏,各行各业都是一样。


    因为我觉着,她出国之后想要做事,也需要我的支持。


    “杜鹃、杜鹏你们也坐,咱们开一个家庭会议。


    许多事,老一辈的人,做了不好的表率,年轻人如此,归咎还是要找老一辈的。”


    李胜利在杜鹏的引领下,到了小楼一层的客厅,岁数稍大的杜老爹,年轻一点的杜家老妈,已经稳稳的坐在了西式的沙发上。


    在此期间,我们肯定会有孩子,孩子就是我们之间最好的纽带。”


    说说你的大致思路,我参考一下。”


    心里略带羞怯的喊了一声之后,李胜利就言归正传,说起了未来杜家的路子。


    标准的二代,勉强算三代的杜老爹,跟老丁头不一样,说话很是和煦。


    除了上述的种种,中医学徒该怎么培养,也需要重新厘清的。


    就因为提出这些的不是中医师,所以药典、标准的事,一拖再拖,你又加了立法跟学习,这个系统就很全面了。


    你不是给了杜鹃一千两百块吗?目的大概是在这里,这些我虽说不赞成,但你们年轻人的事,我也不好参与过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观念或是世界观,杜老爹跟李胜利都是已经成型的,谁也别想改变谁。


    除了理论之外,还有时移世易、药性有变一说。厘清中药的药性,也就成了必然要做的事情。


    你说的山上村跟马店集村,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情况。


    “杜……爸,疾风知劲草,温室里的朵,将来是难堪大任的。


    “到时候离婚就好,我或许会再找一个,但骄阳是跑不掉的。


    杜老爹的这个问题,也在李胜利的预料之中,,还说了一下,在北新桥卖估衣的营生。


    严正的提醒了李胜利之后,杜老爹就把话头转移到了他跟杜骄阳的夫妻关系上。


    胜利说的很不错,孩子是我们两家人之间的纽带。


    李胜利也想做个有眼色的上门女婿,可惜,八面玲珑也是需要天赋的,他坐下之后,就有些起不来了。


    借着杜老爹谈起金条,李胜利又从夹袄的内兜里,将自己藏的两块金子拿了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立法,中医的药典、标准,可以自行厘定。


    出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便对杜老爹而言也是一样的。


    辅以理论学习,名医带领,我觉着还是大有可为的。”


    ,杜鹏这边就惊讶了,这特么真是好买卖,一把大几万的收入,没风险不说,还特么能立功。


    南边的一些钢厂也差不多,即便是北方用日式技术的钢厂,也有德式的影子在里面。


    不谈风雨谈见解,这就对李胜利的路子了,他知道的都是以后验证过的,或对或错,但立足点都是很高的。


    如今上面有了626指示,这是要将赤脚医生撒遍各地,人员基础也就有了。


    这话本不该在家里说的,但想到夫妻两人,近期都要忙于出国的事情,难得家里人都在,杜老爹也就多说了几句。


    杜鹃的想法我也知道,她想出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可能会危及你们的婚姻,你有什么想法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