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四弟来吧

作品:《清穿之妙凤潜龙

    []


    这一番话把几个男士们,都砸的双耳嗡嗡脑袋轰鸣。


    而唐妙该说的已经说完了,现在挺累的不想再继续了。拍了拍手对父亲还有哥哥小弟们打声招呼,就带着自家闺女回王府了。


    马车上,唐妙伸出手指戳了戳自家闺女的脸蛋儿。


    “闺女,你这干嘛呢?怎么又一脸严肃的看着额娘。”


    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从五岁之后就学着阿玛板着张脸,现在连神态都在模仿她阿玛。


    她可可爱爱软软糯糯的小闺女,都被他们阿玛给教坏了。


    想到这里唐妙,虽然现在也很可爱,但是没有以前那么软那甜了。


    “额娘不要戳我的脸。”


    猫猫一脸的无奈,她严重怀疑小时候她之所以到四岁还在流口水,就是被额娘给戳的。


    唐妙怎么可能听闺女的话继续戳着,嘴上还抱怨着。


    “你说说你小小年纪干嘛学你阿玛板着个脸呀,难得你额娘我将你这张脸生的这么好看,真是浪费。”


    “就是为了应付像额娘你,这样的人。”


    想想她小时候的心酸史呀,因为这张团子脸她,每次都要被那些贵妇人抱来抱去不说,还要疯狂的捏捏脸。


    特别是见到她的几个婶婶,每次她的小脸儿就要遭殃了。后来还是她额娘自个开玩笑说,要不学学她阿玛板着脸,这样就没人敢捏了。


    她觉得可以一试,然后便开始了她这严肃的一生了,当然现在才只是个七岁的黄毛小丫头,就是板着张脸也不吓人。


    “早知道就不说了,哎呦闺女呀笑一笑嘛。”


    “又没什么好笑的。”


    同时在心中撇嘴,她的额娘真是越来越幼稚了。


    “额娘我听到你和郭罗玛法们的话了。”


    唐妙戳脸的手一顿,这孩子遗传到了她身上的力量。这几年她慢慢的在教她修练方法,所以这孩子和她一样都是耳聪目明之人。


    “那听得懂吗?”


    猫猫歪着头,“有些听得懂,有些听不懂。”


    “没关系,捡你听得懂听就行,至于那听不懂的,等你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猫猫有些懵懂,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为什么不告诉阿玛?”猫猫问。


    “为什么呢?”唐妙小小的卖了个关子,然后撑着下巴笑道:“猫猫你觉得是为什么?”


    “不知道。”猫猫城实的摇头。


    “唉—”轻叹了口气唐妙带着一些忧伤,四十五度看车顶,“当然是为了能和你阿玛白头偕老了。”


    猫猫觉得他额娘在忽悠她,不过也没有继续问,而是等着额娘继续。


    “先祖曾在后宫立了一个牌子,后宫不得干政,这个后宫不单单是指你皇玛法的后宫,而是指整个皇族的后院,你可懂了。”


    猫猫皱起眉头还是不解,“为什么?”


    “当然是为了稳固皇权。”见闺女还是很迷茫,唐妙直接把人给揽进怀里,“这些额娘现在说你也不会懂,等你们长大了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了。不过我的女儿,你不需要遵守这个规则。”


    “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你是阿玛的女儿,你从出生起就享有了这个权利。”


    见闺女还是懵懵懂懂的,唐妙点了点她的小鼻子,抱着她软软的小身子左右晃啊晃的。


    王府书房中,一个长得没什么特色的人,站在自己的书桌前汇报着事情。


    四爷静静的听完后,让他继续关注便让人下去了。随后目光下意识的看向琉璃水镜,果然琉璃水晶在听到这件事之后,弹出来的文字与他预想的差不多。


    两天后唐海过来王府看望外甥女,顺便与四爷详谈了一下午。所谈的内容,与那天在书房听到的内容一般无二。


    就这样朝廷上下都开始讨论海上贸易这事,到底行不行的通,可惜这事还没定下来,京城又发生了一件事。


    也不知怎么回事,京城突然涌进来大批的饥民。这下子所有的事都要暂且放下,先安抚灾民以及调查事情原委吧。


    无缘无故京城涌进灾民,康熙震怒命人查探,传来的消息居然是山东与河间那边逃难而来的。


    可是这两年山东与河间那边都没有上报什么天灾人祸,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饥民。


    康熙立马派了钦差大臣巡查,结果传回来奏折让他震怒不已。


    原因是地方大小官员不能为民除弊,又设立名目,多方征取,以致民力不支,日就贫困。


    而更让康熙震怒的是,河间水灾居然隐瞒不报,这群尸位素餐的蛀虫。


    骂过一番后灾民还是要安抚的,康熙命佟国维和明珠监赈。可这时候事儿又来了,国库的银子不多了。


    这下子康熙就很奇怪了,这年年交税这么多,为什么国库会没银子?而这一查下来才知道国库的银子,很大一部分被借给了宗世权贵官员们。


    赈济灾民需要银子,国库又拿不出银子,现在要怎么办自然是要追缴欠银了。


    这下子官员们开始人人自危了,更重要的是谁来领这个差事。


    康熙一脸的冷凝端坐在宝座之上,看着下面一个个低头垂手的官员,心中有一把火在烧着。


    好一个忠君爱国好一个为民为国,到用时个个都沉默是金,缄默不言是吧。


    看着大殿的一众宗亲官员,康熙目光落在一人身上。


    “明珠你来说。”


    明珠出列身后是官员们灼灼的目光,上面是康熙冰冷的眼神,一时额头冒出了细汗来。


    “依微臣之见,灾民进京其因乃是当地官员不作为,应追其责才是。而国库空虚更是耽误不得,理当追回欠款。”


    话到这明珠已经能感觉到,自己背后那些摄人的目光,以及高座之上康熙那带着些满意的目光。


    “只万岁爷,您当初有感官员们家计艰难,仁厚之下这才开了国库允许官员借银。而今官俸并无变化,京城的物价确日益渐高,恐艰难也。”


    康熙微眯起眼睛,看了明珠一阵,这个老狐狸,继而将目光转向了太子方向。


    “太子你觉得呢?”


    太子含首上前一步,“儿臣赞同明珠大人之言。”


    再次眯起眼睛,目光略过太子看向大儿子胤禔。


    “老大,你觉得呢?”


    胤禔亦垂手上前,“儿臣附议。”


    康熙收回眼神,目光如炬的看向众臣。


    “众卿觉得如何?”


    “臣等附议。”


    康熙心中愤怒不已面上却一点都不显,食指轻点着膝盖。


    “明珠所奏有理,山东,河间凡牵扯此事,官员皆罪无可恕,谁若求情从案处理。


    “然无所作为官员需要追其罪,但无辜百姓者朝廷亦要安抚,现在国库空虚暂时拿不出银两来,各位爱卿皆是为君分忧之人,看看这一局可有法解之。”


    康熙话落大小官员不由的左右看看,最后还是沉默不语。


    “看来各位爱卿也是无法了,既各位爱卿无法,那追缴欠款一事还是提上日程吧。


    “即日起,无论是皇亲贵族还是宗世官员所欠之银,皆归还国库,之后国库之银除用于国事之外,皆不可外借。”


    康熙说完众臣还是不语,好在康熙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