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章 落户

作品:《论在古代逃难的艰辛

    汉子手里被塞了五两银子,都震惊了:自己还能遇到这样的好事?


    这五两,加上昨儿给的一两两钱,就有六两多银子了。


    是他们夫妻一年才能存下来的银子,就这么轻易的到手了?


    他舍不得还回去,又觉得受之有愧,面红耳赤的道谢:“我,那,我多谢公子,那我先回去了!”


    主要是肖老大眼神火热的盯着自己才到手的银子,他怕再待下去,他会来抢。


    穷人志短,他实在是舍不得这么一大笔银子,都能让儿子去私塾读一年。


    或者是让他把家里的泥墙给砌的高高的。


    肖老大看着他赶着牛迅速离开,也只能在心里暗骂姜宇是个败家子了。


    他们自己买骡车的银子都不够呢,他还出手这么大方。


    他对自己怎么不大方点呢?


    不过想到他现在还不是自己的女婿,肖老大忍下控诉他不公平的冲动,问:“咱们现在要去哪儿?”


    姜宇想讨未来岳母的欢心:“咱们的行李也都丢了,要不先去成衣铺子买几身衣裳?”


    “我…”肖老大原本想拒绝。


    低头看了下身上穿的还是搜刮来的,打了补丁的衣裳。


    他自己的话,有两身衣裳也能将就了,但是家里媳妇女儿们可不能将就啊。


    再说,这有便宜不占,那不是傻子嘛?


    不过又想到他想娶自己长女,怕把他当成冤大头宰,把他吓跑了就因小失大了。


    因此进去成衣铺子后,他先问了成衣的价格后,就去问布料的价格。


    最后要了一匹浅米色的细棉布可以做里衣,一匹浅蓝色的细棉布,可以给女儿们做衣裙。


    另外要了一匹藏青色的细棉布,男女老少都能用。


    “你婶子她们女红不错,咱们还是买布回去自己做划算。”肖老大说完,好装模作样的掏出荷包:“总共多少银子?”


    姜宇坚决抢着付账,又要了一匹蛋青色的细棉布:“我还要劳烦婶子给我做一身袍子呢?”


    最好是让肖綉给他做,但是他也不敢说。


    他想着,一匹布约十丈,差不多是三十三米左右,约可以做四五套短打。


    深怕不够,又加了一匹百蝶团花的象牙白的上等细棉布。


    掌柜的见他们两个大男人来买布,想要多挣点,就笑着开口:“两位爷,三匹四等棉布总共四两银子,还有两匹上等细棉布是二两三钱银子一匹,总共是八两六钱银子。”


    “这也太贵了!”肖老大倒吸一口凉气:“你杀猪啊!”


    以往家里买的大都是四五百文一匹的粗布,好点也就是六百多文的次等棉布,还真不知道,好点的布料这么贵。


    就买布料的银钱,都快能让他们一家子用一年了。


    他心里再次觉得姜宇这人不错,自家大丫头嫁给他,以后是真的能穿金戴银,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了。


    更重要的是,大丫头嫁的好了,那也能给二丫头和三丫头也找个好人家。


    最起码也不能比姜家差太多是不是?


    就算他们肖家是外来户,落户后会被排挤,但是只要自家和姜家的婚事定下,就多的是人来巴结。


    不过,小三儿要是没有合适的人,不嫁出去,招婿也没关系。


    反正就算是柳氏真的有孕,也不知道生儿还是生女。


    就算是儿子,也太小了,要是小三儿愿意招婿,那家里也热闹点。


    又想到有出息的男子很少愿意被招婿,差点的男儿,又委屈了自家小三儿,他就觉得还是顺其自然吧?


    姜宇可不知道,肖老大已经开始幻想当自己的泰山有什么好处了。


    他很熟练的还价:“贵了,四等细棉布,九百文就差不多了,好的这两匹也得便宜二钱一匹。”


    掌柜的真没料到,竟然是年轻男子会还价。


    再听人家把这价格给压得,卖了最多能挣两钱,就知道人家是懂这些的行家了。


    他心里都忍不住怀疑,这厮是不是自己的同行。


    “公子实在还价太狠,我都没得赚。”掌柜的一脸不舍:“算了,是开门生意,就当我讨个好兆头吧?”


    肖老大也不甘落后,指着针线得寸进尺:“既然是开张生意,那就再送点针线吧?要不然我们就不买了。”


    掌柜的心里暗骂无赖。


    却也不愿大早上的每个好兆头,还真的送了五根针和六团线。


    姜宇付了银钱,先把这些送回医馆,看女眷们都爱不释手的摸着布料,根本没有想象中,綉儿替自己量尺寸的好事,只能再和肖老大去车马行了。


    肖老大还准备了买骡车的银子呢,谁知道姜宇大手笔的花十两银子,租了五辆马车。


    对于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回去报信,再去余杭郡见世伯,商议这次药草被劫的事。


    要是拿不回来这批药材,家里药铺缺的药材又得去哪儿买?


    现在世道乱了,他们就算是雇了镖师出门,要是遇到别的势力兵马,会不会被明抢?


    马车的速度比骡车快,也比骡车稳当。


    最前面的马车是姜宇坐的,他还把受伤的二郎挪到他的马车上亲自照应,当然端茶倒水的事,肯定是陪同的大郎和候二在做。


    姜宇自己,借了到地方落户口的事,把肖老大也请到马车上,给肖老大端茶递水,殷勤的很。


    他后面的马车坐的是肖家姐妹三和柳氏,还有林家姐妹。


    再后面就是肖老爷子夫妇,肖老二夫妇,再加上一个三郎。


    之后就是镖师伤员躺了一马车,最后马车是那些镖师。


    租的马车,都是配了赶车的车把式。


    而且这边离吴宁县也不算很远,车把式们熟悉这边的官道,哪儿吃,哪儿住,全都给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当然,吃住都是要姜宇出银钱的。


    马车走了四天,也就是八月初六这天,终于到了吴宁县。


    这几天的路程,顺遂的让肖家人都觉得自己不是在逃难,而是在游玩的。


    不愁吃穿,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住的地方。


    只要舍得银子,就能享受到很好的待遇。


    姜宇倒是邀请肖家人去自家住。


    但是两家还没议婚,肖老大当然不愿意去占这点便宜,怕会被姜家人看低自家大丫头。


    因此让马车把他们送到衙门这边,准备先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