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燕国乐府

作品:《神火大道庄玉

    出了丹红院,沿着石梯走到浮山脚下。


    庄玉没有再像以往那样,先下到天乙峰底,纵马走一段后,再御舟离开。


    而是直接袖袍一挥,青玉飞舟飞出,一脚踏上,便是一道流光西去。


    正在天乙峰脚下,赤玉楼楼外练矛的罗化,看到上空那西去的青色流光,心中也已是暗暗感叹。


    看来这位庄玉师兄,不仅修为高深,也颇得师尊器重厚爱了,不然他定不敢如此在天乙峰顶直接横飞。


    而庄玉回到丹霞谷后,直接就进了洞府,到了炼丹室中。


    悬浮到火脉洞眼上,取出两粒极品黄廷丹服下,就开始修炼了起来。


    足足修炼了两个时辰,到了申时三刻。


    庄玉从火脉洞眼上翻身下来,开始收拾起自己的储物袋。


    青、紫两个储物袋,他只准备带一个前去。


    只见,他快速检查了自己的十方天演阵旗、日月金轮、三刃火矛等法器,又检查了下自己的丹药、符箓和傀儡。


    丹药自不如多说,除了修炼用的黄廷丹外,这些年下来,多少存了一些功效各异的丹药。


    符箓还有七十余张,但都是传音符这类杂用符箓,大威力的符箓目前没有。


    傀儡则是相当不少,除了赤龙御风车、傀儡五行猴之外,庄玉这些年在修炼的间隙,也做出过不少东西。


    比如竹风蜓、火弹蜥、雷眼鼠等等,但基本都是些小玩意,也难能派上大用场。


    收拾好之后,庄玉便将青色储物袋挂在了腰间内侧,将紫色储物袋又藏进了起居室的石槽中。


    随后,他便走出了洞府,在洞府门外,又布下了禁制法阵。


    此时正值夕阳时分,转头向南看一眼那块大石头,已是不见赤火灵尊的身影。


    庄玉心中稍稍叹息,便放出了青玉飞舟。


    踏上去后,就御舟朝着东北方向飞去,飞向了东宗最北边的一条灵脉北月潭。


    约有一个时辰后,庄玉在飞舟上看到了下方被高山环绕的冰雪北月潭。


    天色也已经黑了下来,他便御舟落了下去。


    之所以要在北月潭落下,而不是直接御舟飞出青阳山,是因为夜晚高空之中静怡,飞舟快速移动造成的灵力波动,很容易被人发现。


    庄玉可不想自己一出青阳山,就被西宗之人盯上,他准备徒步出青阳山。


    只见,落地之后,庄玉快速到了北月潭的最北端,一段东西走向的冰雪悬崖峭壁上。


    面向北方,庄玉在那冰雪峭壁上盘坐了下来。


    闭目养神,这一坐,便又是两个时辰,直到了夜极深。


    子时两刻,庄玉猛地睁开双眼,体内灵力一动,便从那悬崖上飞身而下。


    落到一处斜坡上,从储物袋中取出一身黑衣,换下了自己身上的青衣道袍。


    随后,他便大步向着北边走去。


    这件黑衣,正是当年魏压师兄送给自己的那身,一直还没舍得扔。


    而以庄玉此时的修为,即便徒步向前,速度也是极快,如有清风在周身流转。


    在向北之时,他也很小心地探查着四周,以防有西宗之人在附近窥探。


    走了约有两刻功夫后,他还真发现了两名西宗弟子。


    那两人蹲坐在一个小山头上,像是在看顾四周,但其实已经睡着了。


    没有惊动他们,庄玉从西面饶了过去。


    继续向北走,神识又感知到了两拨西宗弟子,也都是昏睡地迷迷糊糊。


    这些人都是炼气弟子,看来他们在这里,主要还是为了不让东宗炼气弟子进出。


    等到天色亮起时,庄玉已经离开青阳山近两千里了。


    又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直走到了正午时分,庄玉盘坐在了一座名为细柳山的山顶上。


    这座细柳山,当年为炼火之火时,在东林修炼界到处跑,也途径过不少次。


    在细柳山顶休息了半个多时辰,庄玉便起身放出青玉飞舟,直冲高空而上。


    一直上到了云层之上极高,才御舟全力向北飞去。


    平常情况下,不不会御舟如此高来飞的,在云层上往上看,都是一个几乎看不到的青点。


    第一天晚上,庄玉又在一座名为蛇环山的蛇头山顶上,休息了下来。


    这座蛇环山,也是当年路过过的。


    这一天,他也没有遇到任何筑基修士,看来自己应是稳妥地出来了。


    第二天天色微亮,他便再次起身,继续在云层之上高空,御舟极速向北。


    等到了下午,就见庄玉驾驭飞舟,向下穿过了云层。


    此时往下一看,下面正是一片茫茫的肥美草地,能看到那草地之上,有沿着河流分布的半农半牧村子。


    下方行人,多骑马而行,以骑射著称的燕国,便是到了。


    又向北飞了半个时辰后,只见北方视野远处,出现了一片抬起的连绵起伏群山。


    而在那群山,和南部广阔平地的交界处,有一座很是显眼的,雄伟俗世大城


    这城正是燕国国都,燕云城。


    北枕大山,南面大原,形势险要之地。


    又有数条河道从北面群山中流出,环绕着燕云城向南面大平原浩荡流去。


    下方平原之上,也是村镇密集。


    看来这燕云城,定是人烟繁华地了。


    庄玉驾驭飞舟,快速从燕云城上空掠过。


    仅看那城中街道交错,便知此城人口恐不下百万,应与徐国国都武阳城相当。


    飞过燕云城后,庄玉便向着北面群山的一座山顶落了下去。


    落下后,站在那山顶上,往东南一望,距离燕云城有七十多里。


    庄玉纵身下山,很快就到了山脚下一个名为云津的镇子上,这镇子也不小,足有上千人口。


    本想找个书斋买点纸笔,不想这镇上竟是没有,卖弓弩马刀的,倒是极多。


    庄玉只得找到一个算命先生的小摊,付了些零碎文钱后,便借用其纸笔,给自己写了一封拜帖。


    随后,他便找了一家马车铺,租了一辆四驾马车,拉着自己赶往燕云城。


    驾车的是一位五十岁上下的马倌,此人还知道燕云城镇国公府的位置,庄玉便让他直接拉自己去那国公府。


    马车在平整的驿道快速飞奔,庄玉看着不远处的一片片农田、一座座农庄,心中一时竟是有些想起了自己老家,想起了老渔台。


    老家虽和这里不同,但也同样有俗世烟火之气。


    只是不知,现在家中一切都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