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奇物 “陛下,这可能……

作品:《小皇孙内卷日常

    “陛下,这可能真是天上的神仙说话不小心暴露在我们面前,这可是天大的机遇,代表陛下天命所归呀!”


    说话之人叫李归彦,现年五十有五,任礼部尚书,是前朝的降臣。


    能力是有的但不是很多,不过他拍马屁总是能拍得恰到好处,天命帝年少时和对方也算好友,对于这么一个老朋友,他选择让对方呆在原位。


    他当时造反差不多是被逼的,仓促之下很多职位找不到替代人选,便就着前朝的用用。


    不过也不是那么随便,如果心里还惦记着前朝,那再好的人才天命帝也不会手下留情。


    随着天命帝登基的时日日久,如今还留在朝堂上的老人就只剩这么两三个,其中一个就是这李归彦。


    “说的都是些朕与梓潼年轻时的往事,若是细查绝对可以查到,除非他能说一些让百姓少吃苦的法子或者未来才能发生的事。


    否则,朕可不信这两个奇怪的声音是所谓的神仙。”


    天命帝在杜绝人为戏弄的原因后,开始有点信这是仙人之语。


    因为有些事情连他这个当事人都要忘记了,那可能是仙人的存在却知道的一清二楚。可只会聊他人私密之事的仙人,还不如从来没出现过。


    自他登基以来,东线有那可恶的魏国虎视眈眈,北境的大顺也不安分。


    海外的倭国更是隔三差五就乘船来边防肆虐,每次等士兵集结的时再分散逃离。


    人数不多,破坏性严重且滑不溜手。


    加上昌隆帝那些年倒行逆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哪怕这些年他减了两成税,想办法让百姓休养生息,这人口非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减退,百姓流离失所鬻儿卖女的更是司空见惯。


    作为一个皇帝,他想,他不是很合格。


    可是他能怎么办?


    他从来没有接受过所谓的帝王教育,什么事情都是摸索着前进,能维持眼前这般相对稳定的格局,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心力了。


    如果可以,他也想为百姓多做点什么。


    刘演:……是我格局小了。


    刘演不是什么圣人,加上两辈子中,上辈子早些时候吃了点苦,这辈子就是金尊玉贵的皇孙,可这两辈子他从来没饿过肚子,以至于当他知道自己的心声会被他人听到后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八卦。


    可事实上,他现在吃的用的穿的哪一样不是取之于民?而如今民生多艰,他的格局也确实应该大一点。


    好在天命帝并没有让他们离开的意思,时间还长,刘演决定把这个瓜给讲完,然后不经意间将一些可以改变大齐的知识传给他们。


    本来按照他的计划,他是打算等大伯登基之后想办法将这些知识透露给他。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自家皇爷爷,因为自家皇爷爷的思想局限性实在太重,这些东西都算给他也得不到什么发挥。


    可现在大伯死了,这些叔伯们如今眼睛都在皇位之争上,只怕看不到这些知识的价值。


    那就趁现在,拋出一些可让大齐用的知识,也怪他上辈子活的年纪太大,思想上总有点拐不上弯,心声的暴露虽说是祸可利用的好也可以是福。


    “于是,昌隆帝忍痛放弃了这段感情,成全他们俩了。”


    刘演用一副终于逗小孩子的模样将这个瓜补全后,随后又状似不经意的提起:“说起来,这天命帝的长子应当生于昌隆十七年的冬天,我记得那时候,好像爆发了一场大雪灾。


    那一年,不知有多少百姓被冻死,又有不少百姓挨过了冰霜却因为没有粮食而活活饿死。


    那一年,当真是十室九空,哀鸿遍野。”


    “为什么他们不种土豆?


    土豆这么好吃,能做好多好多的菜,而且土豆也不怕冻,他们种上-亩可以吃好久好久。”


    元元很聪明,自由发挥的十分完美。


    “你这家伙,肯定没好好上堂,土豆不是不怕冻,只是没到那个临界而已。


    好在这东西好养活,只齐国的地理条件来说,只要不把它丢到北境去,其他地方土豆都可以活下来


    而且相对其他食物,土豆的确是个好东西。


    它可以轻松做到亩产千斤不说,还是一味药材,有养胃防卒中抗败血症等等功效。


    更重要的是,百姓可以吃它果腹,可以做土豆丝、土豆排骨、炸薯条,土豆泥,罗宋汤等等好吃的菜。


    相比于另一个和他齐名的物种红薯,土豆相对来说更适合百姓。”


    民以食为天,刘演在读了天命帝的后,在羞愧于自己十数年来只图自己享乐,没有出过京城见过外面的世界,至于他还以为外面虽有饿孚,但所占不多,没想到这天下已经乱成这个样子。


    红薯和土豆是他慎重考虑之后决定的,这两样作物,只要不呆在极寒酷暑等恶劣之地,种下即可等待丰收。


    他能被人读到心的时效只有两天,自然要选择见效最大的。


    “铲屎官,既然土豆和红薯这么能满足百姓们的需要,什么他们不种?


    如果我记得不错,早在一百五十年前,一个叫马罗的外国传教士就把红薯带了过来。


    九十多年前,六下西洋的郭通宝船就曾经带回来过土豆,就算他们当时没有发现这两个作物的厉害,都过去这么久了,难道没有一个人发现吗?”


    刘演等的就是元元这反问,他们俩不愧是陪伴了多年的朋友,不等对方提出来就把心里的话说了:“怎么没有?


    别的不说,就说发生在最近的一件。


    大概是二十年前,当时正是昌隆帝执政,某天突然有一太学生在家中兴奋大笑,说什么成功了成功了。


    随后,他想通过自己的父亲,将这奇物献给皇上。


    谁知他父亲斥责不务正业,勒令他安心读书考科举。


    唉,可惜了一个科研人才。


    而这样的人才埋没不在少数,只因为在士大夫的心里,万般皆下品,唯有科举高。


    却不知禁锢了多少人的思想,他们的目光囤于这小小的一方朝堂。


    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只知道听老师的却从来没想过老师说的也有可能不对,更不知道有的老师给他们传授的思想,渐渐的指引着他们失去文人风骨,变成毫无担当的伪君子。


    这时候就不得不佩服魏国国君了,三十六计攻心为上,士大夫是一个国家的咽喉,将敌国的士大夫的傲骨折断,这个国家的命脉也就长远不了。”


    红薯和土豆这两样奇物已经足够改变百姓们的生活,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宜太快,否则容易散架。


    真有需要,刘演也不介意当当发明家。


    常骏之事他之所以了解的这么清楚,除了占卜之外,就是借用了一下沈若的关系网。本来想等收集齐证据,顺藤摸瓜找出对方的其他团伙,再由沈首辅曝出,以便一击命中。


    可是魏国的情报网实在厉害,一听到一点风吹草动就立刻毁尸灭迹不说,还迅速切断了与常骏的联系。


    常骏人老成精,哪怕沈首辅其高一招,留下了一份字据,可那字据是常骏用左手所写,而且对方可是诗画大家,可以任意改变字迹,只要咬定这次不是他写的,那么沈丛就奈何不了他。


    刘演不可能放任常骏继续呆在国子监耽误学子,只能兵行险招。


    就算皇爷爷现在不信,土豆红薯两样作物事关民本,不容泄露。


    常骏有通敌之嫌,哪怕没有任何证据,他也不会再有在国子监教书育人的机会。


    “魏国的皇帝这么厉害?那铲屎官,在


    <b>【当前章节不完整】</b>


    <b>【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b>


    <b>aishu55.cc</b>


    <b>【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