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一抹趣味

作品:《他的短信

    周末这天,庄有成打电话把枣儿叫回朵子东。


    一看到她,庄有成愣了半天,心疼地说:“闺女,你比上次下乡瘦了许多,遇到坎了?”


    黄红哼了一声,开始数落她:“穷命,放着舒心的日子不过,非要跑到乡下自讨苦吃,人家是往村里下派干部,又不是放羊放牛,你能干得了什么,就挤偏头抢着下村!”


    庄有成瞪了黄红一眼说:“她是你闺女,你就一点儿不心疼?”


    “她不心疼我,我为什么要心疼她。”


    庄冬至给枣儿冲了一杯蜂蜜水,又拿出两瓶蜂蜜说:“这是今年采蜜的人送给我的,你拿去补补身子。”


    黄红说:“不给她,养这个白眼狼没用。”


    枣儿说:“这一会儿,又是羊又是牛又是狼的,敢情我是禽兽呗。”


    庄冬至笑着说:“净胡说。”


    庄有成不理黄红,拉着枣儿去看黄河,一路上边走边问:“你弄的那个网站我看了,挺好的,可我看你怎么愁眉不展的?”


    “哪有愁眉不展,是愁得睁不开眼。”枣儿开玩笑说。


    “我是你爸,和我就不要打马虎眼啦。我知道你是在宽我的心,你以为你的事业不顺,当爸的心能宽吗?”


    两人经过村道旁边的石碾子,枣儿停住脚步坐到石碾子上,仰头望着天空,说:“爸,我太孤独了。”


    对于“孤独”这两个字,庄有成是深有体会的。


    他复员回乡时曾度过很长的一段孤独时光,那时他被安置在镇司法所里干调解员,困守在闭塞的山坳里,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孤狼,每到夜深人静时,看着天上的星星想发出嚎叫,可是嘴张得再大,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不是真的发不出声音,而是一种有声却无声的凄惶。没有人听他的声音,没有人在意他的存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存在的意义。


    那份迷茫,那份无力,那份孤独,如今回过头再去品味,仍是心有余悸。


    庄有成没想到,世事轮回,女儿会重复他当年的痛苦经历。


    这个时候,他还能再劝枣儿回头吗?不能,枣儿的孤独是缺少理解,如果他像黄红一样絮叨和指责,无疑是将枣儿朝孤独的深处再推了一把。


    庄有成在枣儿身边坐下来,轻轻搂住她的肩,努力地回想当年自己是如何走出困境的。


    庄有成跟着一位老调解员下村处理纠纷。


    那个村庄在山顶上,当地人称为“山顶村”,上山


    下山要靠一条绳索。两人在山底下锁好自行车,拽着绳索一路步行向山顶攀爬。


    仿佛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惟一不同的是,不会因缺氧而死,只会因为一步踏空掉到悬崖下面摔得粉身碎骨。


    老调解员脸上的皱纹像老枣树皮,每一个皱褶里都有故事。他干了一辈子调解员,所有的故事都和调解有关。


    他在前面稳稳地踩着前人停下的脚窝,边走边讲他的故事。


    “山里人的是非全是憋出来的。人成天闷在山窝里,地少活计就少,力气用不完自然要发泄出来,因此常常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老调解员说。


    “不光是山里人吧,农村人的是非哪一件不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呢。”庄有成说。


    农村安静得像一汪池塘,听上去很美,其实一旦身处其中会发现,那就是一汪死水,夏天会有许多鱼儿缺氧而死。


    庄有成觉得自己迟早会和池塘里的鱼一样。


    “不一样的,比如这个山顶村,和外界几乎是隔绝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不关心山下的任何事情,只关心目之所及的琐事。他们的烦恼常常会莫名其妙而来,比如谁家地里的庄稼长势好些就可以引起纠纷。今天我们要去调解的就是一个丝瓜的归属问题。”


    这很可笑,也很无聊,两个人不辞劳苦爬到山顶上,只为了判定一个丝瓜的归属。


    庄有成在一刹那间泄去了所有的力气,抓着绳索靠在崖壁上,大口喘着气说:“如果我们不上去会怎么样?他们会为一个丝瓜闹出人命吗?”


    “会,你这时要是掉下悬崖,就是因为一个丝瓜。”老调解员严肃地说。


    在山顶村,时间和生命远不如一个果实更重要。


    庄有成心底泛起一丝悲哀,苦笑了笑继续朝山顶爬行。


    “年轻人,你要记住,我们的存在是为了让更多人有存在感。”


    老调解员接着解释道:“山里人几乎是没有存在感的,他们只有不时地闹出点事来,镇上才会重视他们,然后派人来解决,他们便会从中得到一种满足。”


    这番话把庄有成惊着了。


    他猛然发觉,孤独的不止他一个,大多农民都是孤独的。


    大多数人远比他一个人更重要,而在大多数人心里,他又是极重要的。


    只是他和大多数人之间隔着一层窗户纸,互不理解,各自封闭,于是就都活在自己的孤独里。


    那个老调解员戳破了这层


    窗户纸。


    一个丝瓜,不只是一个丝瓜,而是寄托着期待和希望的精灵。


    诗人们喜欢借物抒情,农民也懂得借物抒情,只是农民抒发出的情感比诗人的诗还要艰涩难懂。不懂得农民怎么会懂得他们的情感。


    庄有成就是在那次去山顶村的悬崖上,懂得了自己的乡邻,懂得了自己,解开了心结的。


    从此他的孤独掉进了山崖下面,他站到了山顶,极目四望,豁然开朗。


    后来,庄有成做镇长时,争取资金将山顶村搬迁到山下,让那个“大多数”都走出了孤独。


    庄有成收回思绪,把当年那个老调解员的话转述给枣儿。


    “你的存在,是为了让更多人有存在感。”


    庄有成说完,有意停顿了许久,给枣儿留出思考的空间。


    然后又说:“其实,他们比你更孤独,你只要真实地存在于他们中间,便解决了他们的孤独问题,而随后你会发觉,你已经不知不觉走出了孤独。”


    枣儿琢磨着爸爸的话,半晌攀着庄有成的胳膊说:“谢谢爸,我懂了。”


    爷儿俩到坡上和黄河说了会话,回到庄冬至家里


    <b>【当前章节不完整……】</b>


    <b>【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b>


    <b>aishu55.c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