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北美票房

作品:《从导演开始的娱乐大亨

    观众看来还是愿意接受这部片子的。


    李连结低声跟旁边的顾铭说“我有感觉,咱们这部《飓风营救》可能和《致命罗密欧》能拿到的票房差不多。”


    “希望如此吧。”顾铭心里也没底。


    虽然前世这部片子拿到了一点四亿的北美票房。


    可你得看时间啊!


    同一部片子,在不同时间拿出来,票房有可能差好多。


    谁知道现在观众吃不吃你这一套?


    更别说人家是全白人主演,全英文对白。


    你这主演基本都是华人,三分之一汉语对白了。


    不光伱觉得和自己不同肤色外国人都一个样,对于外国人来说,也同理,还得费力分辨面孔。


    这些都会影响票房。


    要是真能拿到北美五千万,那自己也算是打响了第一炮了。


    不!


    以李连结在碟片市场的号召力,算是大赚!


    自己这个导演也将半步踏入好莱坞,成为好莱坞片商暂时性的香饽饽。


    ……


    放映结束。


    观看影片的观众一个个的走出了影厅。


    其中的一些人就被索尼哥伦比亚公司派出的调查员们拦住了。


    “你好,这里有一份调查问卷,可以耽误你一些时间吗?你认为这部《飓风营救》可以打什么评分?”


    “A!”


    都是经历过好几次填写问卷的资深影迷了,当然知道哪个级别代表着什么。


    被拦住的年轻影迷脱口而出。


    “这部片子里的杰特·李太酷了!让我体会到了看《黑客帝国》时的感觉。”


    “可惜,要不是前半部分的中文对白让我看字幕看的有点不舒服,我甚至可以给他打A+!”


    “A+,我是一个动作片爱好者,这部片子简直太符合我的口味了,我要带着朋友过来再看一遍。”


    “B,我看过顾之前的作品,这部作品显得太过爆米花了,让我有些失望,但仍然不可否认,这是一部优秀的动作片!里面的镜头运用很有特色,让人感觉很新奇。”


    “A,出色的影片。”


    “……”


    等到索尼哥伦比亚分布各地的调查将共计7000份调查报告收回之后,其中给影片A及以上的高达2500人,B+的3000人,C以下的只有寥寥十几个人。


    口碑相当好!


    甚至可以用优秀来形容。


    影评人也给出了不错的看法,“顾是一个文艺片导演,这次转型的道路选择了动作片,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有水准的动作片,没有太多的哲学思考,但将手持摄影融入动作片绝对算的上一个创举,手持摄影+快速剪辑的风格,给我们以后的动作片制作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看到这条关于《飓风营救》的影评之后。


    正在筹备一部由《伯恩的身份》的特工改编的电影的好莱坞制片人加导演双重身份的道格·里曼顿时就是眼睛一亮。


    盯着影评看了又看,确认自己没有看错,便叫上自己的编剧和其他制片人一起去影院贡献了几张票房。


    看到后半断手持摄影加快速剪辑的运用。


    走出影院,他就不由地激动了起来。


    “这就是我要的《谍影重重》的感觉!”


    “咱们再看一遍。”


    再看一遍,这次主要以专业的视角去审视。


    道格·里曼更激动了。


    “没错,就是这样的风格。”


    “我们是不可以邀请这部片子的导演来执导这部影片?”


    原定于是道格·里曼自己执导的,但他毕竟没有这种风格的动作片的经验。


    之前没有看到《飓风营救》还好,可以硬着头皮试试。


    在看到之后,他就不免意动了。


    找个有经验的,成功的概率更大一点。


    至于他不能执导,这点他毫不担心,好莱坞是制片人中心制,最终剪辑权在他手里,只要影片能够成功,拿到足够的票房,那么给他带来的收益不会少于再多当一个导演。


    最重要的是成功!成功!成功!


    重要的事情说三次!


    能够成功,大家才都能分润到好处。


    自己强上,万一失败了,带来的只有副作用。


    “看看他之后的票房走势再考虑这件事吧?毕竟是个华人。”另一个制片人道。


    “也好!”道格·里曼没有拒绝。


    这事情急不来的。


    如果《飓风营救》后续票房不错,那么让那个华国人指导《谍影重重》就更合适了。


    成功的人,下次成功的概率会更大。


    追寻成功者。


    这一直以来都是好莱坞的信条。


    不管是影评人还是观众群体中爆棚的口碑,带来的就是有人二刷,还要带着朋友来看一遍,把这部电影推荐给他。


    票房也逐渐亮眼。


    周五票房600万。


    周六票房1100万。


    周日票房700万。


    首周末三天斩获2600万美元!


    成为了当周票房榜第二名,第一名是金·凯瑞的《圣诞怪杰》,这可是首周末5500多万的爆款作,第二周票房5212万美元,还是米国喜剧片,在其之下再正常不过。


    《飓风营救》这个有些出乎意料的票房数字,以及迄今为止仍然不错的口碑,让索尼哥伦比亚立马在原来一千万美元的宣传费用上再次追加六百万美元。


    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票房的上涨。


    次周七天一共揽下4100万美元的票房,成功压住第三周的《圣诞怪杰》,跃居票房榜首。


    在《谁知女人心》和《荒岛余生》这两部爆款来临之前,赚到了近七千万美元,有望冲击北美票房过亿!


    ……


    “顾导,赚大了!”


    从索尼哥伦比亚那边听到这个数据之后。


    李连结激动地给了顾明一个熊抱。


    “北美票房可能过亿啊!”


    “还是靠着三分之一华语片段,华人主演的电影过亿。”


    “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意味着你《龙之吻》的片酬要低了。”顾铭小小的开了个玩笑。


    然后就迎来了李连结的轻轻一拳。


    “说正事呢。”


    “好吧,确实要低了,要不然凭借《致命罗密欧》和《飓风营救》两部片子,我应该可以拿到千万级的片酬!”


    “不过你的导演片酬也不一样了,没个三百万美元以上,谁找你拍片你都给他拒了,对了,仅限于动作片,你还需要在其他类型的片子里也展现一下你的实力。”


    两人都在说着对方的片酬。


    却默契的没有提起续集的事情。


    一部北美票房可能过亿的片子,不拍续集哪方都不会愿意的。


    但此时提起,不合适。


    拍其他片子李连结的市场价都该涨到一千万美元了,拍续集电影,正常价就得一千五百万了,再怎么友情价,也得一千二三百万。


    价格再低的话,李连结心里也会不舒服。


    还不如就撑着。


    看看谁更需要这部续集电影,到时候更需要的那方自然就得让点利。


    不仅仅是几百万美元的事,还有个主导权的问题。


    在一众人的欢声笑语之中。


    索尼的安东尼走了过来。


    张开手大笑着和顾铭抱了一下。


    “顾!我就知道你会成功的。”


    “恭喜你,已经成功在好莱坞获得了个不小的成功。”


    “有没有兴趣再合作一把?”


    安东尼眉头一挑,“动作片,还是这种风格的,剧本你来创作,制片成本不超过四千万,我们索尼可以给你五百万的导演编剧酬劳!”


    “我暂时不想考虑这件事。”


    “还可以给你加个制片人的名额!”安东尼以为顾铭觉得没有自由,再次提高了待遇,“剪辑部分你有建议权。”


    “顾,你知道的,在好莱坞,除了斯皮尔伯格,卡梅隆等几个人,不会把完整的影片剪辑权交给导演的,这点我只能说抱歉。”


    “也不是因为这个。”顾铭摇头。


    “那是什么?”


    “还记得你说的文艺片的事吗?”顾铭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再回去拍文艺片?Why?”安东尼一脸的不解,“你都已经在动作片领域取得了成功,现在最重要的是再拍几部动作片,彻底稳住你在好莱坞的地位。”


    “去拍文艺片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但是我就是想拍一部文艺片。”


    说简单点,去奥斯卡试试水。


    其他公司找自己拍动作片也不会给出分成,更不会允许分享投资的。


    多赚不了几个钱,还得处处听制片人的。


    还不如赚赚名。


    而且拍文艺片自己也够资格拥有主导权了。


    更关键是后年,也就是2002年1月份的奥斯卡很不一样。


    口味都被定好调子了。


    提前知道这件事,顾铭给他量身定制一部片子,再加上索尼哥伦比亚的帮助,也能试着争取几个奖。


    如果能拿到不错的奖项。


    在国内的地位就将彻底稳固了,说不定还能试着在地位上超过张一谋,成为国内导演第一人。


    即使是在好莱坞,地位也将上升一阶,以后找什么演员合作,对方都会好好考量一下。


    这么个好机会,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到时候全凭公关,未必会有自己这么一个外国人的份。


    毕竟这是米国电影学院的奖,偏好本土的人合情合理。


    “哦,你先考虑考虑吧。”见顾铭心意已决,安东尼不再劝了,准备让时间来改变顾铭的看法。


    又在米国待了两天后,顾铭便回了国了。


    都已经12号了,怎么也得回国准备《飓风营救》的国内上映事宜了。


    坐在飞机上的顾铭却不知道自己给国内影坛带来了多大的风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