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趁夜顺风纵火

作品:《周氏三国

    长社,军营校场。


    四千大军正在抓紧时间操练阵形,重甲步兵在前,枪兵在后,以屯为单位,两千枪兵和两千重甲步兵交互穿插,进退攻防,重点操练两个兵种之间的配合。


    兵道,绝对是最为深奥的课题之一。


    战场的形式瞬息万变,战术也是千变万化。


    要想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取得胜利,需要最合适的战术来配合。不同兵种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而这则需要时间去操练,慢慢的熟悉。


    换防之后,周坚就召集所部大军进行操练,一刻也不敢放松。


    现在多流点汗,总比上了战场流血强。


    周坚冷峻的目光扫过正在训练的士卒,回想几天来的数场浴血厮杀,就发现士兵的装备还有不少问题,重装步兵的盾牌太小,厚度也不够,防御力并不十分理想。


    三尺长的木厚虽然用起来灵活,但防御的面却不够广,抵挡一下流矢还行,但若是超过两千以上的弓箭后齐射,恐怕效果不会太好。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轻便盾牌无法用来防御骑兵冲锋。


    想要以重甲步兵敌挡骑兵冲锋,至少也得门板大小的橹盾布下拒马阵才行。


    还有,重装步兵的铁甲也有缺陷,只覆盖住了上半身,头脸、双臂和下身都没有包裹在铁甲内,士兵一旦在战场上受伤,就意味着战斗力会减弱。


    士兵的战斗力减弱,会造成什么后果,自是不言自明。


    周坚当初打造这支部曲的时候,对部曲的兵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当时只是自觉认为兵卒的装备自然越精良越好,至于战术和兵种,也没有过多思考。


    直到这次征讨黄巾打了几场仗下来,才对兵种的配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骁勇战军的将军,真正的将军,都是在一场场恶战中打不出来。


    所正谓百战宿将,没有百战,哪来的宿将。


    没有战争的磨练,再优秀的将才也只会纸上谈兵。


    有些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是发现不了其中的问题的。


    就好比没有种过庄稼,书上写的再清楚,你也绝对想不到庄稼是怎么长出来的。


    周坚一遍遍回思这几天来的几场厮杀,许多不足之处在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只是现在却不是改进的时候,毕竟在别人手下带兵,很多想法都没条件去实现。


    “周将军……”


    不远处,一骑快马飞驰而来,直奔到点将台下,马背上的骑士才勒住战马,向周坚拱手大声道:“皇甫嵩将有令,令将军速到中军大帐商议军事。”


    “某这便前去。”


    周坚答应一声,当即下了点将台,飞身上马,直奔中军帅帐而去。


    中军帅帐。


    校尉以上的将领尽数到齐,济济一堂,足有二十多人。


    皇甫嵩正欲说话,忽然一股大风卷来,营门口的旗棋‘咔嚓’一声,从中折断。


    “这风可真大。”


    诸将纷纷皱眉,只有个别将领先是皱眉沉思,继而面露喜色。


    皇甫嵩起身大步走出帅帐,查看了下风向,才狠狠击节道:“这风起的好啊,本将已有破敌之策,如今东南风大起,正可助我军一举大破贼众。”


    周坚忙道:“可趁夜顺风纵火,火烧敌营,定可一战而破。”


    曹操也道:“此计大善。”


    其余诸将这才反应过来,纷纷露出赞同之色,连忙附议。


    皇甫嵩瞥了周坚和曹操一眼,目露激赏之色,道:“不错,本将正有此意。”


    朱隽道:“可派某帐下军司马孙坚率三百死士趁机出城纵火。”


    皇甫嵩道:“善,速召孙坚。”


    “得令。”


    亲兵领命而去,孙坚职低,没资格参加校尉以上的军议,因此不在中军帅帐。


    不大会功夫,孙坚戎装在身,大步而来。


    “末将拜见两位将军,见过诸位将军。”


    孙坚疾步奔至帅帐前,向皇甫嵩、朱隽及诸将拱手作礼。


    皇甫嵩肃手道:“文台免礼,今有一项重要任何交给汝去做,可敢领命?”


    孙坚疾声道:“有何不敢,请将军示下。”


    皇甫嵩郎声道:“好,文台可率麾下三百死士,于天黑时分出城,潜至叛军大营附近顺风纵火,助吾大军突袭,必可一战而破率军。”


    孙坚大声道:“末将遵命。”


    皇甫嵩道:“可速去。”


    孙坚再施一礼,转身大步而去。


    皇甫嵩郎声道:“诸将可各率本部兵马,待入夜后出城袭营。”


    “末将遵令。”


    诸将齐声领命,随即各去整点兵马。


    深夜,南风刮的正疾。


    长社西门缓缓打开,一队三百人的轻甲士卒手持火把,悄无声息地开出城门。


    孙坚徒步疾行,出城后把手一挥,三百士卒立刻摸黑向远处的黄巾叛军大营奔去。


    承后,一队队官军也从长社西门开了出来,井然有序地外城外开始列阵。


    黄巾叛军攻城无果后,退后十里下寨。十余万人的军营连数十里,蔚为壮观。不过黄巾叛军终究只是一伙乱民,没有足够的营帐,绝大部分黄巾贼都躺在草嵩中歇息。


    就连营寨,也是扎的乱七八糟。


    波才虽然读过几本兵书,但毕竟不是百战宿将,对大军扎营更是没有什么经验。


    除了将中军帅帐扎在叛军中间之外,四周的黄巾贼都毫无章法可言,白天作战的时候还能勉强保持一下阵形,等到夜晚放松下来,可就乱七八糟,乱民本色尽显。


    “见鬼,深更半夜的,怎么会起火?”


    辕门上,一名值夜的黄巾贼忽然发现五十步外燃起了火堆,不由小声咒骂了一句。


    不过很快,黄巾贼就瞪大了眼睛。


    “吓,有人在放火。”


    黄巾贼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就见这一伙的功夫,五十步外的火堆已经燃起了足足数百个之多,并且很快就连成了一片,借着疾劲的东西,迅速向大营蔓延过来。


    春季天干物燥,虽然平原上的枯草已经开始散发出了绿意,但依旧极易燃烧。


    高达尺余的嵩草一但燃烧起来,又借了风势,是很难扑灭的。


    不远处,无数火把在夜空下亮了起来,并迅速向这边移动,隐隐的惊雷声正伴随着移动的火把响起,只要是上过战场的老兵,都能想到那是什么声音。


    那是骑兵冲锋的声音。


    “不好,敌袭!”


    吃惊的黄巾贼终于反应过来,扯开嗓门凄厉地大吼起来。


    “敌袭。”


    “官军杀来啦!”


    辕门内值守的黄巾贼争先恐后地扯开嗓门大吼起来,个个四散奔走。


    很快,恐慌和骚乱开始在叛军大营内蔓延,卧倒在草丛里睡的正憨的黄巾贼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觉的眼前一片通红,似乎是天亮了。


    紧接着,耳边就听到了惊雷般的蹄声。


    大火很快烧到了辕门下,并且毫不迟疑地席卷进了叛军大营之中。


    “火烧过来了,快跑啊!”


    六神无主的黄巾贼在面临这种非人力所能抵抗的灾祸时,乱本的本质尽显,立刻纷纷奔走呼嚎起来,抱头鼠窜地向后逃去,企图躲避大火的焚烧。


    然而这一逃不要紧,却引起了更大的骚乱。


    后面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见前面的人逃了过来,缺乏基本军事训练的黄巾贼们只能凭借本能,下意识地也向后跑,整个大营顿时炸了锅。


    就在这时,趁夜突袭的官军已经杀到了大营外面。


    皇甫嵩见叛军大营乱了一锅粥,当即立刻大喝道:“以营为单位,诸将可各率本部兵马截杀贼众士卒,务必一战而破波才叛军。”


    “末将遵命。”


    诸将轰然领命,随即各自拨转马头疾驰而去。


    杀敌立功,当在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