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航天结缘

作品:《方原梁星火

    万户广场的这些人,是有想过自己会被当成免费的模特。


    有的挺高兴自己能过一把超模的瘾。


    有的就想看看梁星火要怎么自圆其说。


    倒是没有想过,最后扛起时装周压轴大旗的,会是自己的宠物。


    现场的嘉宾几乎没什么犹豫,就点击了同意。


    有人送成套的宇航服——宠物和主人的户外着装都是一对一对的。


    有人安排详细的探险计划——米多多的探险团可不是谁都能加的。


    这么多火星居民和宠物聚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场盛大的狂欢,而不是探险了。


    随着现场所有宠物主人完成授权,第一届火星时装周开场秀,暨【火星探险】系列最终章正式起航——


    (づ●─●)づ《带着时尚萌宠,一起冲出火星》——


    全实况、全太阳系实时投射——


    业已开启。


    火星中继站离火星地面的高度是3000米。


    万户广场顶棚的高度是1000米。


    也就是说,银河之舰要在离万户广场顶棚2000米的高度,完成和火星中继站的对接。


    对接之后,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检测。


    检测完毕,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开始补能。


    补能结束,就是银河比邻计划的正式推进。


    银河比邻,在银河里面,找一个邻居。


    是人类很多很多年前,就已经有的计划。


    地球的大爱,是天涯若比邻。


    冲出太阳系之后,天涯自然也就变成了银河。


    有科学家估算过,在银河系,像地球这样的,存在生命可能的星球,有一亿颗之多。


    这还是严格算起来,如果稍微放宽一点标准,就会变成三亿。


    存在生命的可能,意味着这颗星球拥有如下三个特征:


    一,需要有可以支持生命发展的固体表面;


    二,距离所在恒星系的距离适中,不那么冷也不那么热;


    三,要位于宜居带中,存在生命必须的液态水资源。


    但生命的可能,和生命是两个概念。


    就像太阳系的这些已知已勘测的行星和卫星,也有好多是曾经被认为存在生命可能的。


    真正登陆上去之后,又发现并没有。


    即便如此,科学家们也还是会在这些星球上,不断地探索和寻找。


    现在没有生命,那是否曾经有过呢?


    对于从事深空探测的科学家们来说,寻找曾经有过的生命痕迹,几乎是和寻找生命体同等重要的事情。


    相当于宇宙考古。


    就像地球曾经存在过恐龙一样。


    研究明白了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就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找到更好的方向。


    研究明白了地外星球的生命体是怎么灭绝的,就能对地球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数十亿年前,火星也曾经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星球。


    火星大气改造计划的最初,是用电化学的过程,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分离出氧气。


    负责这项任务的机器人,最开始每小时只能生成12克的氧气。


    到现在,火星人类基地的大气,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


    在银河比邻计划之前,人类发射过很多地外生命探测器。


    这其中,还有一些,是已经飞离太阳系的。


    甚至有传回没办法用科学来解释的信号的。


    尽管如此,地外生命的可能,始终都还是一个有点缥缈的概念。


    科技让人类越来越接近这种可能,但也仅仅只是接近而已。


    梁天的目标,是让银河之舰的极冻舱,飞得比旅行者一号,还要更远、更久。


    之所以是和1977年就发射的旅行者一号比,而不是和后面的先驱者10号、11号,以及更后面的飞行器,多多少少也算是有些无奈。


    人类在1970年代发射的飞行器,似乎都有特别的生命力。


    旅行者一号是这样。


    使用化学电池,并且电池寿命只有20天的东方红一号,也是这样。


    一百年过去了,东方红一号,还在轨道上正常默默地运行,除了没办法像最开始那样传回声音。


    如果不是心里面藏着太多的事情,方原其实还是很想知道,梁天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是什么样的契机,让这個人类移民火星计划的总设计师,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有了要死在移民火星的路上的想法。


    方原早早就认定了梁天不是好人,却还是不得不佩服这个百岁老人,能够那么轻松而又自然地,说出要进极冻舱,在一秒之内达到人类社会学意义上的死亡。


    就算这是新型的安乐死,也一样需要勇气。


    有人说,灵魂的重量是21克。


    也有人说,灵魂的尽头是量子纠缠。


    真正的生命是什么,只有找到了彼岸,才能得到解答。


    火星自身的质量要比地球小很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稳定不住像地球那样的大气层,导致空气稀薄。


    大气越是稀薄,能见度就越高。


    中继站和万户广场顶部,仅仅两千米的高度差,早就已经到了肉眼可查的地步。


    梁天坐着的位置,没有舷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