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挽留 昭然为留袁家父母费尽心思。

作品:《穿成男主的恋爱脑原配

    袁伯信顿时黑了脸,看向幼子,斥道:“子路,住口!快跟郡主赔罪!”


    袁子路怕父亲,但他更怕大哥。他知道大哥并不喜欢嫂嫂,他转头看向大哥。


    大哥没有任何反应,仿佛没听到刚刚的谈话一般。


    袁子路似是得到了鼓励,嘟囔了一句:“本来就是她说的,我又没说错话。”


    袁朔终于有了反应,抬眸看了弟弟一眼。


    袁子路看着兄长平静的目光,吓得瑟缩了一下,连忙起身,跪在地上:“草民知错了,请郡主责罚。”


    这话原主本就说过,袁子路年纪又小,直接戳破了。


    他又有何错呢?


    昭然:“子路,地上凉,你赶紧起来。咱们都是一家人,不用每次都这般小心翼翼的。”


    子路看看兄长,又看看父亲,不敢起身。


    袁伯信黑了脸,斥责儿子:“不知尊卑!你的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幸亏你今日遇到的是郡主,郡主大度,不与你一般计较。若你遇到别的王公贵族也这般口无遮拦,小命还要不要了?往后你若再敢这般,为父定打断了你的腿。我宁愿让你一辈子出不了门,也不想你给家族惹来祸端。明日起你不必出门了,将《礼记》抄上百遍,好好反省反省。”


    京城这个地方十步一伯,百步一侯,遍地都是权贵。长子虽说是正三品的侍郎,但家世不显,委实不够看的。幼子这般不知尊卑,保不齐哪日就会得罪了权贵,他们袁家这几十年的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再者,如今郡主就是他们全家的靠山,是儿子往上擢升的助力,得供着这尊菩萨。郡主什么都无需做,只要她一日是他们袁家的媳妇儿,整个冀州,乃至整个京城就没有人敢小瞧他们,可不能得罪了。


    《礼记》抄百遍……那得抄到什么时候?昭然觉得袁伯信的处罚太重了,甚至,她觉得子路没做错什么。她张了张口,想要为袁子路求情。这时,一只温热的手掌按住了她的手。


    昭然身体微微一颤,顺着这只宽大的手掌看向了手掌的主人。


    只见袁朔冲着她微微摇头,示意她不要求情。


    昭然想了想,闭了嘴。


    袁伯信训斥完儿子,站起身来,朝着昭然行礼:“是我这个做父亲的没有教育好儿子,还望郡主能饶恕他这一回,往后他定不敢再如此。”


    昭然连忙起身:“父亲,您折煞我了,这本也不是什么大事。”


    袁伯信对她实在是太过客气了,也十分敬重。正因为如此,昭然才更不能让他们离开。她一定得留下这对夫妻。


    接着,昭然端起桌上的茶杯,再次提及刚刚的事情:“那日我心情不好,口无遮拦,说了这种没有分寸的话,失了礼数。幸而父亲母亲大度,不跟我这个晚辈一般见识,待我依旧客气和善。我这些日子羞愧不已,今日我在这里以茶代酒,给大家赔个不是。”


    说着,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袁朔的目光落在了身侧的昭然身上。


    此刻他坐着,她站着,他须得仰头才能看清她。


    昏黄的烛光投在她脸庞上,她姣好的脸庞熠熠生辉。只见她脸色平静,眼底流露出来浓浓的愧疚,看起来倒像是真的觉得自己做错事了。


    这一刻,他忽然想不起来初见她时她是何种模样了,只记得似乎与现在大不相同。


    这个人当真是让人猜不透。


    袁伯信受宠若惊,连忙说些客气话。不仅袁伯信起身,姜氏也站起身来,袁朔、袁子路、袁子薇全都站了起来,不敢受昭然的礼。


    再次落座后,袁伯信为昭然找了个台阶:“郡主不必自责,我们离家时本就打算十月前回家。此番回去和郡主没有任何关系。”


    他生怕儿子因此与儿媳离心,连忙找补地说了几句。


    昭然真诚地说道:“咱们是一家人,应该住在一起才是。冀州离京城太远,见一面也不方便。”


    姜氏有些动心,她本就不想和长子分开。只是她不敢开口,侧头看向了丈夫。


    袁伯信笑着说:“子路数月没去学堂读书,学业都荒废了,如今连礼数都不懂了。不好再在京城里待着。再者,家里的生意和田地也需要人照料。”


    袁伯信并不想这么快就离京。


    只是,他在京城一没官职二没生意,如今也不能再帮儿子什么了。留在京城只会阻碍儿子的仕途,还会碍儿媳的眼,惹郡主不快,倒不如离得远远地,各自安好。


    昭然看了子路一眼,又看向袁伯信:“京城也有好的学堂,二弟为何不留在京城读书?”


    桌上又静默了一瞬。


    又是袁子路开了口,他小声说了一句:“我读书不似大哥那般好,得不到举荐,不能去国子监读书。”


    国子监入学有严格的要求,这一点她知道,袁朔就是通过举荐进入的国子监。可京城又不止这一个地方可以读书。


    她恍惚中记得似乎还有书院?


    “去不了国子监还可以去书院读书。”


    袁朔淡淡瞥了昭然一眼,心中暗忖,她究竟是真不记得了还是装不知道。


    “京城附近有一家十分有名气的书院,教的极好,名叫竹林书院,是康王开的。”


    康王?先帝的堂弟,今上的堂叔。昭然之所以会记得此人,是因为前几日康王妃曾让人给母亲送过桂花,二人关系极好。听母亲说康王性子洒脱,喜好游山玩水,不爱权势。


    昭然不解其意,问:“难道这个书院也有严格的考核?”


    书院一般是私人开的,考核不似国子监那般。


    袁朔眼眸微动,道:“我与康王有些过节。”


    昭然眼眸微微瞪大了些。


    袁朔这般精明的人怎会得罪康王这种闲散权贵。连她这种令其憎恶的人他都能维持表面功夫,不该惹怒康王啊。这不是他的风格。


    昭然八卦地问了一句:“什么过节?”


    袁朔瞥了昭然一眼,从她的眼神中瞧出来好奇的神色。


    此事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她还曾与英王及几位世家子弟来袁府门口威胁他,她竟全然不记得了吗?


    袁朔淡淡开口:“康王有一妾室,备受宠爱,她的兄长借着王爷的名声在外放债,收取高额的利息。去岁,他看上了一名貌美农妇,故意借债给那家男人,最终抢走了农妇,农妇不堪受辱反抗,被其生生打死,一尸两命。随后他将农妇伪装成自尽,并在外散播农妇勾引他。此事被农妇的丈夫告至官府。”


    这男人也太恶毒了!昭然光是听着就觉得愤怒,想要将此人千刀万剐。冷静下来后,她想到了刚刚袁朔说过的话,猜测:“王爷出面想让你放过他,结果你没同意?”


    袁朔瞥了昭然一眼,看来是想起来了。


    他轻声应了一声:“嗯。”


    昭然更关心另一件事情:“最后那人如何了?”


    袁朔:“按照我朝律例,死刑。”


    干得好!昭然心里默默为袁朔点赞。


    袁朔没有卖康王的面子,想来是将康王得罪死了,也怪不得他不将弟弟送去竹林书院。


    袁伯信瞥了一眼昭然的神色,不知


    <b>【当前章节不完整】</b>


    <b>【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b>


    <b>aishu55.cc</b>


    <b>【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