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水太凉,张溥的疯狂

作品:《云逍

    “《大明日报》?”


    钱谦益拾起报纸,展开一看,不由得一愣。


    周延儒也将脑袋凑了过来。


    看着看着。


    钱谦益握报纸的手,剧烈地颤抖起来。


    周延儒一屁股跌坐在地上,面如死灰。


    东厂和锦衣卫到江南抓人。


    提前知道消息的二人仓皇逃命,四处躲避追捕。


    躲到这做画舫后,也就没有机会看到朝廷发布的《京报》,又不敢与其他人联络。


    因此二人并不知道,朝廷大肆抓捕朝廷传教士,以及教徒的真正原因。


    他们还以为,自己只是受到传教士的牵连。


    并且他们都并非是天主教徒,只不过是想利用天主教耶苏会掌控的力量,以此来升官发财。


    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西洋传教士竟然在暗中,做出谋害先帝以及当今皇帝的事情。


    这是什么样的罪名?


    也难怪朝廷如此大动干戈,在全国大兴牢狱。


    牵扯到这样惊天大案之中,哪有活命之理?


    接着二人又看到了刘宗周的《讨东林檄文》。


    二人彻底绝望了。


    完了!


    彻底完了!


    不仅是要被抄家灭族。


    还会身败名裂,连身后名都保不住了。


    不仅是他们两个。


    凡是与天主教有牵扯的东林党人,也全都完了。


    甚至整个东林党,也彻底毁了。


    去年末之前,东林党人是何等风光?


    每次东林书院集会之时,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罢官废吏、富商大贾之类,如病如狂,走集供奉者,不知其数’。


    海内闻声景附,舆论的中心,清议之所在,庙堂为之畏忌。


    这才是短短数月的功夫啊!


    纵横大明朝堂数十年的东林党,就要成为过眼云烟了。


    “一纸,亡东林,一纸亡东林啊!”


    钱谦益捧着报纸,嚎啕大哭起来。


    周延儒察觉到,画舫正朝着河岸驶去,慌忙朝岸边看去。


    就见在河岸上站满了人。


    有头戴尖顶帽的东厂番子,也有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


    “寇白门这贱.表子,竟然向东厂和锦衣卫告密了!”


    周延儒顿时大惊失色:“钱牧斋,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赶紧逃命吧!”


    钱谦益看着四周的河水,苦笑道:“怎么逃,往哪儿逃?”


    “跳河,泅水而走!”


    周延儒说完,匆匆下楼而去。


    钱谦益将报纸揉成一团,狠狠地丢在地上,也跟着踉跄下楼。


    来到画舫甲板上。


    周延儒毫不犹豫地跳进河水中。


    钱谦益一只脚迈了出去,却又缩了回来。


    周延儒从水里冒出脑袋,喝道:“为何还不跳?”


    钱谦益结结巴巴地说道:“水,太凉!”


    不多久,画舫靠岸。


    钱谦益被几名东厂番子按翻在地上,五花大绑起来。


    此时才是三月,河水依然冰冷刺骨,周延儒平日里养尊处优,又能游多远?


    很快就被几名锦衣卫给抓住,还被冻得半死。


    ……


    苏州府,太仓。


    位于江口的乡野间,有一座庄园。


    庄子四周,被一丈多高的石墙给围着。


    围墙上,还建有几座箭楼和烽燧,上面有庄丁守卫。


    此时。


    庄园的花厅中。


    一名二十七八岁的青年,端坐主位上。


    此人剑眉星目,儒雅中透着锋芒,正是名扬天下的张溥。


    坐在右侧的比张溥大三四岁,面容严肃、刚毅。


    此人也是声名显赫,复社创始人之一的张采。


    屋中还有五六名青年,都是名动江南的俊杰。


    “今年的秋闱,虽然还有四个来月,也要提早准备。”


    “主持江南乡试的,必定是文震孟。”


    “你这次返京,去拜会文起先生。”


    “告诉他,就说是我说的,解元、亚元,只能是陈大士与杨维斗。”


    张溥朝一名青年说道。


    距离乡试还有数月。


    张溥竟然将前两名提前内定。


    这是何等耸人听闻的事情?


    然而其他几人听了,却是毫无异色,仿佛理所当然一般。


    这就是复社的恐怖能量。


    每到了科举考试的时候,凡是张溥、张采看中的门徒,都会通过种种形式予以举荐。


    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只要是他们举荐了的,基本都会被录取,十不失一。


    张溥又安排了一些事情。


    张采有些担心地说道:“此番朝廷大肆抓捕教众,连我等都在东厂、锦衣卫的缉拿名单之上,秋闱的事情还是暂时放一放吧。”


    “在这江南,有哪个官儿,敢抓我张天如?”


    张溥一声嗤笑,不屑之色溢于言表。


    随即他的神色变得冷厉,阴沉沉地说道:


    “苏州城内,还闹得不够大!”


    “我看周之夔当了知府之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也忘了自己这个官位,是怎么来的!”


    周之夔也是复社成员,崇祯元年的进士。


    正是复社暗中运作,才当了苏州的知府。


    “火还不够大,那就从苏州府开始,点上一把大火,让皇帝和云逍子看看!”


    张溥朝下方一人喝道:“去苏州城里,跟那些人说一声,直接一把火烧了知府衙门,周之夔也不用活了。”


    其他人无不噤若寒蝉。


    张采迟疑道:“天如,这么做,是否过激了一些?”


    张溥一声冷笑。


    “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手段。”


    “皇帝听信妖道云逍子的谗言,都把刀架在脖子上了,咱们还用跟他客气什么?”


    “事后我再写上一篇锦绣文章,给周之夔留个好名声就是了。”


    张采不再相劝。


    就在这时,一名下人匆匆而来。


    “府城沈家派人来,说是,说是要索回沈家公子的拜帖。”


    在江南一带,想要中举、中进士,有一条捷径,那就是拜张溥为师,加入复社。


    不仅是江南,就是其他地方,很多读书人不远万里前来太仓。


    先递上拜帖,在张溥家行四叩首的拜师礼。


    再央求张溥的家仆,登记入复社的名单之后,才肯离去。


    只要上了复社名单,科举基本上都是稳的。


    沈家是苏州的丝绸巨贾,为了给儿子谋个好前程,前些日子,亲自来张府跪求张溥,收儿子为弟子。


    这时候竟然要索回拜帖,简直是咄咄怪事。


    张溥怒极反笑:“沈家,这是不想活了?”


    张采眉头一皱,心中涌起意思不祥,“莫不是苏州城中,出了什么事?”


    话音刚落。


    从外面传来急促的锣声。


    这是有盗匪攻打庄园的示警。


    “如今哪里来的盗匪?”


    张溥等人神色大变,匆匆走出去。


    “出了什么事情?”


    “大军,大军来了,有好几千人!”


    张溥如遭雷击,瞬时两腿一软,险些瘫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