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公审大会,听叔父的准没错

作品:《云逍

    崇祯二年。


    十二月十九,清晨。


    京师南郊,蒿坪。


    这里本是一处荒无人烟之地。


    此时,却是人山人海。


    汇聚在此地的人数,不下十万。


    十天前。


    崇祯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抄八大晋商。


    曹于汴、孙居相等朝中重臣,以及三十多名四品以上官员。


    尽数落网!


    消息传开,朝野哗然,天下震动。


    紧接着,崇祯昭告天下。


    将晋商通敌卖国的事情。


    以及曹于汴等大臣,充当晋商保护伞之事,公之于众。


    并且在朝会上,当众展示铁证。


    一时间。


    晋商和这些大臣,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经过三法司审议,廷议一致通过。


    对曹于汴等大臣,以及范永斗等晋商,还有建奴俘虏。


    分别处以斩首、腰斩、凌迟等重型。


    行刑之日,就定在今天。


    京城中万人空巷。


    不计其数的百姓,赶来观刑。


    崇祯也御驾亲临。


    这是‘叔父’教的。


    身为皇帝,要学会作秀。


    这么好获取威望的机会,怎能错过?


    同时崇祯还依照云逍的建议。


    下令凡是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必须到场观刑。


    做什么?


    杀鸡儆猴!


    临近午时。


    汇聚蒿坪的百姓,超过二十万。


    要不是京营、五城兵马司以及顺天府衙门,派人现场维持秩序。


    还不知道,会闹出多少乱子。


    正午时分。


    崇祯御驾抵达现场。


    公审大会开始了。


    砍脑袋的事情,很多人都见过。


    可砍脑袋前,还要搞一个公审大会,这可是稀罕事。


    首先公审的是建奴俘虏。


    多铎、鳌拜等十几名建奴将佐,被押上临时搭建的高台。


    大理寺卿大声宣布了建奴背叛大明,以及在辽东对汉人犯下的种种罪过。


    下方有专门挑选出来的大嗓门兵卒、差役,将大理寺卿的话,一字不漏地重复一遍,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听到。


    此时的建奴,跟没开化的野蛮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辽东的种种作为,比起后世的鬼子,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辽东的汉人,被奴役,被肆意屠戮,罄竹难书。


    百官以及百姓们听了,无不义愤填膺。


    人群沸腾起来,喊杀声震动四野,直冲天穹。


    多铎、鳌拜等人,被兵卒押着,绕场转了一周。


    多铎、鳌拜在百官坐的位置四处搜寻。


    他们试图找到那让他们落到这般田地的罪魁祸首。


    结果却大失所望。


    百官当中,并没有身穿道袍的人。


    建奴经过之处,愤怒的百姓纷纷投掷石头、泥块。


    甚至有百姓冲过兵卒的封锁,扑上去,如同野兽一般,用手抓,用牙齿撕咬。


    等一圈转下来,十几个建奴都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


    四千多建奴俘虏被斩首,人头滚滚落地。


    有很多百姓,纷纷涌向行刑现场,花钱购买建奴的肉。


    一两银子一块肉,比猪肉贵了十倍都不止。


    却还是被百姓疯抢一空。


    接着公审的是范永斗等晋商。


    后世的汉奸,往往比鬼子还要可恨。


    如今的大明也是一样。


    并且京师粮价暴涨,也全都拜晋商所赐。


    因此京师百姓恨不得吃晋商的肉,喝他们的血。


    结果在押解晋商巡游的时候,场面失控了。


    暴怒的人群冲破封锁。


    等京营的兵卒驱散人群。


    范永斗等人变成了零件。


    这反倒是便宜了他们。


    按照三法司审议的结果,八家晋商的当家人,是要被凌迟处死的。


    现在倒是得了一个痛快。


    接着晋商的家眷被处决。


    不多不少,正好一千五百七十人。


    最后公审的是马世龙、曹于汴等大臣。


    马世龙,腰斩!


    曹于汴、孙居相等,斩首!


    又一次人头滚滚落地。


    刺鼻的血腥气,让人作呕。


    那些观刑的大臣们,无不心惊胆战。


    同时都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一些人在下面低声议论着。


    “曹于汴、孙居相、魏光绪等人,都是于大明有功之臣,竟然落得这般下场,可叹!奇快妏敩


    “一次杀了这么多的人,其中有这么多的大臣,这是洪武年间才有的事情啊。”


    “陛下如此嗜杀,非仁君所为啊!”


    “还不都是云逍子的主意?”


    “自从陛下宠信云逍子以来,大明就没有安分过。”


    ……


    “满口胡言!”


    一名三十出头的五品官,站起来指着那些低声议论的官员,厉声呵斥。


    “晋商通敌卖国,用大明的血,供应建奴,难道还杀不得?”


    “曹于汴等人,食君之禄,却庇护晋商卖国,这些人,难道杀不得?”


    “纯阳真人、昌平伯云逍子,为国锄奸,功在社稷,堪称大明擎天栋梁,岂容你们在背后议论?”


    “你们是非不分,混淆黑白,曹于汴、孙居相等奸贼,就是你等下场!”


    那官员声色俱厉。


    说的那些个大臣面红耳赤,纷纷低下头。


    坐在前排的袁崇焕向身旁的孙传庭问道:“此人是谁?”


    “孙传庭,代州振武卫人,吏部稽勋司郎中。”


    “曾作诗‘丸泥不是封关计,仗剑谁歌出塞词’,是个了不得的人才。”


    孙承宗笑着答道。


    袁崇焕笑道:“此人倒是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只是高傲了一些,戾气也重了一些,怕是不容于众。”


    孙承宗摇头道:“如今的大明,不正是需要这等人物?”


    正说话间。


    崇祯御驾前,忽然一阵骚动。


    就见一名一身孝服的年轻女子,在人前向崇祯跪地磕头。


    这女子,正是程雪迎。


    马世龙杀良冒功,屠戮石门村七百多人。


    程雪迎的父亲也是被马世龙所杀。


    如今马世龙伏诛,她这是特意跪谢崇祯。


    只可惜隔的太远,看不清崇祯的面目。


    否则她就会认出。


    当今大明天子,竟会是云真人的“侄儿”,常被云真人训的一头包


    后方的百姓见状,纷纷跪地,山呼万岁。


    擒获建奴四千有余,铲除晋商,诛杀奸臣。


    此时崇祯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变得高大巍峨,英明神武。


    甚至可以比肩太祖、成祖。


    因此此时的举动,全都是真心实意。


    二十多万人一起跪地高呼。


    这场面是何等的壮观?


    一时间地动山摇,山呼海啸。


    崇祯目睹这一幕,不禁心神激荡,豪情万丈。


    这才是天子的感觉!


    大臣们说一万句“圣上英明”,哪里抵得上眼前这些?


    现在才是开始。


    只要继续听‘叔父’的,中兴大明不是什么奢望。


    甚至成就太祖、成祖的旷世伟业,也未必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