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章 初见刘繇和太史慈

作品:《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陆翊和南宫雁回到居巢府衙的时候,门口已经汇聚了很多老百姓。


    大家都在打听陆翊和鲁肃要离开居巢,迁往吴郡这件事情。


    得到了陆翊的肯定答复,这些老百姓议论起来。


    有人表示要追随陆翊和鲁肃离开。


    更多的人则是想要写请愿书,向朝廷请愿让陆翊和鲁肃留下来继续当居巢长,带领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陆翊心里沉甸甸的。


    他想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穿越前,很多人强行解释主人公这可能是遇到鬼了。


    他穿越过来之后这么久,是深刻领会到老百姓的可怜。


    那些士族,还有官员,压根不把老百姓当人看。


    他们得到任何消息,几乎不会告诉老百姓。


    而这个年代,老百姓读书识字的极少,交通工具又不发达,又没钱。


    很多人几代人都没有离开过所住地百里之内。


    这导致老百姓消息闭塞,甚至根本听不到外界任何消息。


    这种情况下,是很有可能就连改朝换代,老百姓都不知道的!


    这也是他越发讨厌曹操和各大士族的原因。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写的故事,很大可能,是他对当时世家门阀的讽刺。


    世家门阀构建了自己的保护壁垒,世代荣华富贵,至于老百姓,什么都不需要知道,甚至连改朝换代都不需要知道。


    老百姓的存在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不停的劳作,子子孙孙不停地劳作,为这些世家门阀享受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


    看着这些老百姓想要写请愿书的决心越来越大,陆翊不忍这些老百姓还活在蒙蔽之中,便告诉了他们如今朝廷的情况。


    陆翊的话,犹如晴天霹雳。


    居巢的这些百姓,一个個呆愣在原地。


    好一会儿,他们才回过神来,一个个一脸惊恐。


    朝廷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那接下来的就是混战,他们这些老百姓哪有活路可言?


    越来越多的百姓汇聚。


    他们聚在一起,一个个脸色苍白,战战兢兢。


    接下来的两天,这些老百姓都没有再去农田耕作,绝大数人都聚集在府衙门口议论着何去何从。


    很多人从祖上三代开始都没有离开居巢。


    突然要走,一个个脸上尽是惶恐和茫然。


    两天后,陆翊和所有人收拾完毕,准备出发。


    居巢的百姓有超过万人跟随!


    全是小孩,年轻的女人和年轻的男人。


    留下的,只有老人,还有一些不舍得父母单独留在居巢的年轻人。


    老人留下,那是因为落叶归根的思想深根。


    年轻人因为老人留下,那是因为孝道。


    可即使如此,这些人也跟着车队,一边走,一边哭。


    陆翊组织年轻人,有序控制着一起离开的百姓,防止踩踏事件。


    看着留下的老百姓,尤其是一个个老人步履蹒跚的模样,陆翊眼眶也泛红。


    这些老人留下来,必死无疑。


    一来,他们的劳作能力远远不及养活他们自己。


    二来,接下来,还有很长时间的乱战。


    即使是居巢,也避免不了。


    这些人,都会死在乱战之中。


    居巢留下的老百姓一直送到濡须港口!


    那里,果然停留了很多大船。


    大船的旗帜上,挂着“南宫”二字。


    这些人见到南宫雁,像是没有看到似的。


    倒是对陆翊,其中的领队过来见了面,转达了南宫家家主的话。


    此次南宫家不只是派来了船只帮忙运送人去吴县,还往吴县送上了大量的粮食和水稻种子,帮助陆家度过下一次丰收的这段困难时期。


    陆翊招呼着居巢百姓上船。


    上船的百姓总共有一万两千六百二十人,几乎占了居巢总人口的一半。


    随着一艘艘船只开动,港口岸边,哭声连成了一片。


    船上跟着离开的百姓看着居巢方向,也都纷纷落下泪来。


    此次离开居巢,他们的故土,基本上不可能再回来。


    这一去,就是永别。


    陆绩和陆逊站在陆翊身边。


    陆绩的怀里还抱着装有陆康首级的盒子。


    看着庐江渐渐消失在视线里,陆绩大声到:“父亲,我们要回家了!”


    船队路过区阿的时候,领队找到陆翊,指着港口方向道:“陆家主,我们来的时候,我们家主说过,会在港口设宴。现在,我们要往港口驶去,停留小半天,才继续往吴县前行。”


    陆翊道:“好。”


    船队这才往区阿港口行驶而去。


    赶到港口的时候,果然见到港口岸边摆满了酒席。


    还有一列列的下人端着酒菜往港口岸边而来。


    在岸边的最前面,一行人簇拥着两个身影正朝这边看来。


    南宫雁站在陆翊身边,笑着指着左边一个穿着锦袍,头发霜白的老人,低声道:“陆兄,那就是我父亲,南宫明。”


    “我父亲和陆康太守年纪相当,只小两岁。”


    “待会,你叫伯父即可。”


    陆翊点了点头。


    南宫雁又指着南宫明旁边的一个中年文士道:“那个人,应该是朝廷任命的扬州牧刘繇。”


    “刚才,那领队给我描述过。”


    “我父亲身后的那个看起来有些虎的男人,就是我的弟弟,家中最小,叫南宫渊。”


    “在我弟弟旁边的那个,身后背着两把短戟的大汉,应该是太史慈。”


    “这人和刘繇是同乡。”


    “不过,并没有受重用。”


    “刘繇这人好面子,怕别人说他只会任人唯亲。”


    “太史慈去见过我父亲,和我父亲切磋过。据领队说,我父亲在他手底下打了一百回合才输了。”


    南宫雁有些跃跃欲试道:“可惜,我不能留在区阿,否则,我现在就去和他斗上一斗。”


    “陆兄,找机会要来区阿一趟,我不和他交手,那真是人间憾事!”


    陆翊笑着点了点头道:“好!”


    船队靠岸。


    领队忙在前面带路。


    陆翊带着鲁肃、祖母、南宫雁、徐庶等人下船。


    南宫明和刘繇也带着人迎了上来。


    还在远处,刘繇笑道:“欢迎陆家主带领族人回归吴郡!”


    双方人马会面,陆翊先后朝南宫明和刘繇行礼。


    南宫明和刘繇分明想陆翊介绍了身后的人群。


    都和南宫雁说得一模一样。


    之后,大家在港口岸边吃了顿饭。


    吃饭的时候,南宫明和刘繇都表示让陆翊以后多走动。


    吃完饭之后,船队才继续出发,赶往吴县。


    赶到吴县的时候,施桓已经带着一千丹阳精锐化作的百姓来迎接,帮忙搬运东西,安排此次一起跟着来吴县的居巢百姓。


    陆翊将鲁肃一家安顿好,就往自己新家走,还在半路上,就见徐庶迎了上来,附耳低声道:“吴郡郡守许贡带了十数人在大厅,气势汹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