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三十五章 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品:《至尊天子

    旗官!


    儒生们都是两眼放光。


    大夏军制,沿袭前朝。


    最低级的军官名为小旗,其上为旗官,总旗,百夫长,千夫长。


    千夫长之上,便是将领。


    旗官虽小,却是有编制的武官,不再是当炮灰的丘八。


    只要不断累积功勋,就能不断加官进爵。


    封候拜将,不再是梦!


    旗官虽小,却对这些未出茅庐的儒生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一时间。


    儒生们心动,纷纷踊跃报名。


    “院长,我愿投军!”


    “我也愿意!”


    “我家境普通,参军入伍,是唯一出路!”


    陆恒颔首笑道:“谁想入伍参军,就到你们的夫子那里报名。”


    “慢着!”


    周怀古忽然张开双臂,将众人拦住。


    儒生们看着周怀古,面容不善:“周兄,你这是干什么?”


    “你这是要挡吾等机缘不成?”


    “这是千载难逢的通天之途,谁若挡我,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周怀古摇头,沉声道:“诸位同窗,你们冷静一点,听我一言!你们想要追随皇上,征伐出云,开疆拓土,飞黄腾达。”


    “我可以理解。”


    “功名利禄,谁人不爱?”


    “就连我,为了出人头地,差一点都挥刀自宫,入宫当了太监。”


    “可是,你们仔细想想,皇上如此穷兵黩武,不断侵略他国,这不是仁德之道啊!”


    “吾等是圣人门生,十年寒窗,聆听圣人教诲,学的就是仁德二字!岂能为了一己之力,忘了圣人的教诲,跟皇上同流合污,去侵略他国?”


    “这样真的好吗?”


    儒生们顿时沉默不言,安静了下来。


    武将好战,当兵器甲盾为枕席,征战四方,死而后已。


    可是,儒生们不是武将,而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他们从小学的,不是争强好胜,好勇斗狠的武艺,而是圣贤之说,教的是宽厚仁和的君子之道。


    他们深信,以仁为甲胄,以德为枪兵。


    只要遵循仁德之道,那么就是真正的强大。


    君不见。


    胡虏厉兵秣马,猖獗一时。


    终无百年气运。


    如今一捧黄土,烟消云散。


    而大夏,恪守仁德之道,江山永固,社稷永存。


    由此可见,仁德之道,才是真正的至强之道。


    皇上征伐出云,这是侵略他国,明显不符合仁德之道。


    若是他们也参军,一起去征伐出云,这不是违背了圣贤的教诲吗?


    陆恒摇了摇头,心中长叹一声。


    难怪,皇上一直打压儒门,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


    经过千年的时光,儒门已不是当年那个儒门了。


    从上到下,无论是大儒,还是儒生。


    不仅偏激,而且迂腐。


    就比如这周怀古所言,乍一听,有几分道理。


    说白了。


    不就是文武之争吗?


    朝堂上,皇上雄辩滔滔,早已将文臣们说的哑口无言。


    早已有了答案,根本不需要再争论下去。


    不过,周怀古有一点,那是胆子真的大。


    他刚刚那一番话,就连陆恒都不敢说!


    出云倭寇,恶贯满盈,丧尽天良。


    皇上征伐出云,将其亡国灭种,这是替天行道!


    满朝文武,谁如果敢站出来,为出云说话。


    谁就是出云派来的奸细!


    二话不说,就是押入大牢,严刑拷打...


    不过,周怀古毕竟是十几岁的孩子,年少无知,口无遮拦,一定是不懂事,无心之言。


    陆恒思索了一番,道:“老夫问你们!侵略他国,是对是错?”


    儒生们沉思片刻,纷纷开口。


    有人说是对,有人说是错,双方争论起来,分歧十分严重。


    周怀古望向陆恒,道:“院长,学生认为侵略是错!您如何认为?”


    陆恒答道:“侵略他国,无论是任何缘由,确实有违圣人之言,有违仁德之道。”


    “老夫也认为,是错的。”


    儒生们陡然静了下来,愕然望着陆恒。


    院长今天说话,怎么颠三倒四的?


    他一会跟皇上站在一起,让儒生们投军报国。


    一会又跟周怀古的意见一样,认为皇上侵略出云有错,在这里抨击皇上。


    他的屁股,到底坐在哪一边啊?


    周怀古则是大喜,脸上露出笑容:“院长,您不畏强权,高风亮节,敢于说实话。”


    “学生佩服!”


    “既然是错。无论他人如何。我们书院的儒生,当固守己见,坚持仁德之道...”


    陆恒却忽然咳嗽了几声,将周怀古的话打断,道:“你莫慌,听老夫解释!”


    “皇上穷兵黩武,确实有错。”


    “这也是老夫为什么,一直指责皇上。甚至...甚至情绪激烈之时,还会失言,骂皇上是昏君。”


    “但是,你们好好想一想。”


    “皇上若是真的亡了出云,对于大夏,对于咱们的后世子孙是利是弊?”


    儒生们顿时鸦雀无声。


    这还用说?


    当然是利大于弊!


    不...


    是只有利,没有弊!


    出云倭寇,何其可恨!


    特别是儒生们,都是一些年轻人,有一腔热血。


    谁都在脑海里想过。


    有一天,将整个出云,都屠为一片白地,让出云亡国灭种。


    从此以后,世间又多了一处净土!


    对于自己的后世子孙来说,更是福泽深远。


    一来。


    大夏的后世子孙,不用再因为倭寇之患,而担惊受怕。


    二来。


    南洋的商贾,也不用担心倭寇打劫货物,有利于商贸。


    三来。


    出云虽然贫瘠,风景还是不错的,而且渔业丰富,最重要的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大夏可以在出云设立行省。从此以后,整个东海,都成了大夏的内海。


    至于宽广无垠,无边无际的太平洋,也在大夏的掌控之中。


    海中有多少渔业资源,可以养活多少百姓?


    陆恒眸光闪烁,声如雷霆,振聋发聩,道:“没有错!皇上征伐出云,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


    “皇上甘愿背负骂名,被人误解为刽子手!也要屠灭出云!”


    “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夏!为了大夏的百姓!为了咱们的后世子孙!”


    “这是何等的伟大!”


    “何等的崇高!”


    “圣人之名,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