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六十七章 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作品:《至尊天子

    “千千万万个圣人...”


    王孝儒伫立在原地,彻底震撼了。


    一个圣人,就可以让大夏千年来,矗立世界之巅!


    未来,大夏若是圣人辈出,有千千万万的圣人,那将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


    王孝儒虽勤于思考,可此刻他的脑子也有点不够用了。


    他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如果说,现在的大夏是盛世的开始。


    那么,皇上所说的,人人如龙的时代,必定是盛世的巅峰!


    到时候。


    泱泱大夏,要让八方来贺,万国来朝!


    而自己紧随皇上其后,成为圣人,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拉开大夏盛世的帷幕...


    不过...


    王孝儒兴奋之余,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心中产生了怀疑。


    “皇上...”


    “这成圣,有那么容易吗?”


    “要知道,几千年来,能称得上圣人的,实在是屈指可数...”


    秦昊点头,神色凝重:“不错,成圣确实不易!当然,朕所说的,是真正的圣人!”


    “立功立德立言,成就三个不朽,立地成圣。”


    “而非孔家衍圣公,那些沽名钓誉的伪圣!”


    “不过,朕听闻,你立德立言,已有半圣之名,只差立功!”


    王孝儒老脸一红,谦虚道:“臣多年耕耘,确实有一些虚名!”


    “至于半圣的称号,实在是谬赞,臣愧不敢当!”


    秦昊望着王孝儒,笑道:“以你的才华和品行,半圣之名,绰绰有余,有什么不敢当的!”


    “衍圣公府的伪圣,明明一肚子草包,都敢自称圣人,你有什么不敢的?”


    “谦虚是美德。”


    “可是,过分谦虚,就是虚伪了!”


    “爱卿,你不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吧?”


    王孝儒惊出一身冷汗,忙道:“臣当然不是伪君子...”


    “臣在皇上面前,不敢有半点隐瞒。”


    “其实...臣跟天下读书人一样,将成圣视为终极目标。”


    “可是,臣立德立言之后,才发现。”


    “立德立言,还算容易。”


    “立德,无非洁身自好,保持品行端正。”


    “立言,只需要苦读圣贤书,多下一些水磨工夫,加上一点点天赋,总能著书立说。”


    “唯独这立功...”


    “臣翻遍史书,发现历史上德才兼备的君子,犹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他们跟臣一样,希望能成圣,比肩圣人,名留青史!”


    “然而,他们也都卡在立功这一步!”


    “直到死,也不得寸进,终究是君子,是半圣,而不是真正的圣人...”


    王孝儒在秦昊的面前,不敢有任何欺瞒,将心里话全都说了出来。


    他不是不想成圣。


    而是,立功实在是太难了!


    无数前人,前赴后继,都无法跨越这道天堑!


    王孝儒嘴唇翕动,愤恨道:“臣只恨,自己生在盛世!生在和平年代!”


    “若是乱世天下!”


    “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臣也许还有希望...”


    秦昊的脸色陡然一沉,厉声喝道:“错!”


    王孝儒犹如被当头棒喝,愕然道:“错?皇上,臣哪里说错了?”


    秦昊冷笑道:“盛世?和平年代?”


    “你知道,你的言论有多可笑吗?”


    “你睁大自己的眼睛,好好看看!”


    “你不是生在和平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


    “大夏的盛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朕!是镇国公!是霍武、萧天志...以及边关无数的将士,用鲜血和性命换来的!”


    “你们在京师的荣华富贵,是将士们在沙场上,浴血搏杀,砥砺前行,才换来的啊!”


    “你想立功?你想成圣?”


    “去前线,去沙场!”


    “只要你拿命去搏,有的是功劳!”


    王孝儒如遭雷击,身体战栗不止!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皇上的话,犹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


    明白了!


    彻底明白了!


    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君子,都卡在立功一步?


    因为他们都跟自己一样,躲在书斋里面,享受着安逸的生活,只能抱怨上天不给自己机会!


    然而,机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要自己的去寻找的!


    京师没有立功的机会。


    边疆莫非也没有机会吗?


    当年孔圣,也不是躲在书斋里面,就成了圣人。


    他也是带着门徒,周游列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


    原来,成圣的秘诀,就藏在这句话里!


    王孝儒狂喜了片刻,眼眸却黯淡下来,叹息道:“皇上,臣若是再年轻二十岁...不,十岁!”


    “臣一定会学习武艺,去边疆,去战场上杀敌报国!”


    “可是...臣的年龄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手无缚鸡之力!”


    “哎...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难道说,臣这一辈子,果然是止步于此,成圣无望了吗?”


    王孝儒越说也是伤心,不由眼泪滑落,老泪纵横。


    苏晴儿心地善良,见不得眼泪,何况王孝儒是太子的老师。


    她焦急道:“皇上...您快想办法劝一劝王大人。莫要他太伤心,认为自己无用,寻了短见。”


    秦昊笑了笑,迈步来到王孝儒面前,道:“朕刚刚说了,你想要成圣,并非没有机会!”


    “恰恰相反,这机会可以说是唾手可得!”


    “只看你愿不愿意下南洋!”


    王孝儒听了,仰起头,茫然道:“皇上,臣一个无用之人,下南洋又能做什么?”


    秦昊微笑:“又错了!你若真是无用之人,朕为什么会让你当太傅,教太子读书呢?“


    “你虽然手无缚鸡之力!”


    “你的满腹经纶,就是你最大的武器!”


    “你的锦绣文章,就是最锐利的刀锋!”


    “你去南洋,可以教书育人!这不是你最擅长的事吗?”


    王孝儒依然不解:“教书育人,臣擅长。可是,臣仅仅是教书育人,如何有功于社稷,立地成圣?”


    秦昊笑了笑,道:“大夏乃是礼仪之邦,仁德之国!而南蛮岛夷,则是茹毛饮血,不知礼节。”


    “如果你去了南洋,将大夏的文化,传授给蛮人,让蛮人知礼,对大夏心生向往!”


    “久而久之,蛮人带大夏服章,说大夏语言,用大夏文字,心向大夏。”


    “这不是圣人口中,天下大同的世界?”


    “如此功劳,足以跟先圣比肩!”


    “你说,这功劳够不够你立地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