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作品:《至尊天子

    “天降圣君,庇护万民!”


    百姓们齐刷刷跪下,朝着秦昊磕头跪拜。


    九五至尊,一言九鼎。


    秦昊当着这么多百姓的面,许诺将流落海外的大夏百姓救出,这必定不是戏言!


    此时此刻,秦昊在百姓们心中的形象,无限拔高,足以跟神明比肩。


    “都散了吧!”


    “爱妃,你也回去休息吧。”


    秦昊挥了挥手,转头回到总督府。


    不久之后,左宗明前来禀报。


    “皇上,仅仅是昨夜,就有一万三千多人被斩首示众。”


    “柳家被一网打尽,抄家出的金银珠宝不计其数。”


    “保守估计,这次江宁之乱,牵连的官吏亲族,至少有十万人。”


    秦昊神情淡漠,道:“斩!”


    左宗明有些踟蹰,低声道:“皇上,那可是十万人啊!您这么做,真能根除胥吏之弊吗?”


    他的言语中,带着一丝不忍。


    左宗明虽然深知大夏之弊,在于胥吏。


    自己心甘情愿,当皇上手中最锋利的剑,斩除荆棘,扫清障碍。


    但是,左宗明毕竟是读书人,不是武者出身。


    他亲眼看到,一条条性命死在自己的屠刀之下,内心深处不由动摇,产生了怀疑。


    杀了这么多人,葬送了这么性命。


    如果胥吏之弊,无法根除怎么办?


    难道,再杀一次?


    一次十万人,十次就是一百万人。


    如此杀下去,就算皇上的威望再高,也一定会出乱子!


    秦昊慧眼如炬,一眼看破左宗明的内心:“你动摇了?”


    噗通!


    左宗明连忙跪地,垂着头:“臣不是动摇,只是不解...”


    秦昊俯视左宗明:“朕可以明确告诉你!杀人之可治标,不可治本!”


    “莫说朕杀了这十万人!”


    “就算朕屠光天下人,也不可能从根源上解决胥吏之弊。”


    左宗明脸色大变:“皇上,您不是在开玩笑吧?若是屠戮了这么多人,都无法解决胥吏之弊。”


    “臣一生的追求,岂不是成了儿戏...”


    左宗明的梦想,就是解决胥吏之弊,让大夏走上真正的盛世。


    他知道这很难,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可能自己这一生都无法见到。


    无妨。


    他一介书生,只想为后世子孙擎一把伞,现一片青天!


    此生足矣!


    可是,秦昊的一番话,让左宗明信念崩塌,内心坠入深渊!


    十万人!


    整整十万人的性命!


    而且还不是兵卒,不是百姓。


    是十万官吏,以及他们的家人。


    如此血淋淋的代价,都无法根除胥吏之弊。


    岂不是说,自己的梦想,从一开始就是虚妄!


    左宗明双目无神,颓然坐在地上,仿佛灵魂被抽空。


    秦昊微微一笑,道:“爱卿,你不会以为,历朝历代的帝皇,不懂得胥吏之弊的危害吧?”


    “若是杀人,就能根除胥吏之弊。”


    “那么士族阶层的实力,早已被铲除,又如何会如此根深蒂固,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肆无忌惮欺压百姓?”


    左宗明默默点头。


    皇上说的对。


    只不过是自己的见识太浅,想的天真了。


    他深吸一口气,稳住情绪,问道:“皇上,那您可有标本兼治的办法?”


    秦昊微微一笑,开口道:“当然。”


    左宗明身体一震,拱手道:“臣愚钝,请皇上赐教!”


    秦昊端起茶盏,轻抿一口,道:“要解决胥吏之弊,就要先思考一个老问题。”


    “胥吏之弊,是如何产生的?”


    左宗明的毕生追求,都是解决胥吏之弊,因此对其有着很深见解。


    他不假思索,道:“臣知道答案!是因为胥吏们贪图钱财,以权谋私,失去了良知。”


    秦昊不置可否,笑问道:“那么失去良知,该怎么办呢?”


    左宗明开口道:“当以圣人之言教化,让他们恢复良知...”


    然而,左宗明的话说到一半,自己就发现了问题,说不下去了。


    以圣人之言教化,不就是读圣贤书?


    可是,两江的官吏,哪个不是饱读诗书之辈,其中不乏大儒。


    结果呢?


    圣人之言,儒门经典有用吗?


    根本没用!


    反倒是让这些胥吏,更加丧尽天良,鱼肉百姓。


    难道说...自己想错了吗?


    左宗明头疼欲裂,双手紧紧抱着头,面容痛苦。


    秦昊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左宗明的肩膀,发出一声叹息。


    他能明白左宗明的痛苦。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左宗明与诸葛云一样,都是天下顶尖的聪明人,有着匡扶社稷的才能。


    可是,他们的才能再强,眼界却被时代局限,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解决胥吏之弊的办法。


    其实,历史上不乏左宗明这样的人,想要依靠变法,来称量天下,遏制士族。


    这些变革者的下场,都很惨。


    要么是被士族反噬,身陷囹吾,最后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


    要么是在朝堂争斗之中失势,被迫归隐田园,郁郁而终。


    除了臣子之外,也有帝皇,想要解决胥吏之弊。


    结果不必说。


    天下大乱,江山易主。


    那帝皇也落得一个亡国之君的下场,还要在史书上遗臭万年,留下万世骂名。


    “爱卿!”


    秦昊语出惊人:“你错了,胥吏之弊的根源,正是四书五经,圣人之言!”


    左宗明猛然仰头,脸上满是不解:“皇上,您为什么这么说?”


    “圣人之言,明明是教人向善!”


    “您是儒门新圣,也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还有格物致知篇,更是字字珠玑。”


    “臣实在不明白!”


    秦昊解释道:“圣人之言,自然蕴含天地至理,教人向善。”


    “可是,大夏的科举制度,以儒门为本,研究四书五经,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级。”


    “那便是士族!”


    “胥吏之弊,其实是阶级矛盾。”


    “不仅是士族跟皇权的矛盾,更是士族跟百姓的矛盾。”


    “朕这么说,你能理解吗...”


    秦昊尽可能用浅显易懂的话,向左宗明解释。


    左宗明不愧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拥有超出常人的智慧。


    虽然他觉得阶级矛盾这些词语很古怪。


    但是,他弄清楚秦昊的意思之后,顿时醍醐灌顶,倒吸了一口凉气,躬身行礼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皇上,臣终于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