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废除武科

作品:《至尊天子

    金銮殿。


    大臣们皆是大惊失色,面露惊容。


    科举乃是国本!


    皇上已经三番五次,拿科举制度开刀,在科举之中,先后加入了算学和格物学。


    现在,皇上还要继续改革科举?


    怎么改?


    大臣们的目光,纷纷落在左宗元、王孝儒、宋鸾等军机大臣的身上。


    宰相诸葛云不在京师。


    那么军机大臣们,便是群臣之首,理应扛起大梁。


    王孝儒的身份地位最高,上前一步,开口道:“皇上,科举是国本,不可妄动啊!”


    秦昊看了王孝儒一眼,淡淡道:“王爱卿,你听朕说完再反对,也不迟。”


    王孝儒躬身道:“皇上请说。”


    秦昊朗声道:“朕打算取消武科,以及武状元、武举人...”


    哗!


    此言一出,朝堂之内一片哗然。


    文武百官皆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


    自科举诞生之初,就分为文武两科。


    文臣治国,武将开疆。


    文武两个阵营,互相掣肘,维持着朝堂的平衡。


    若是皇上真的废了武科。


    那文武将会彻底失衡。


    从此以后,大夏朝堂,必定是文臣的天下!


    包括王孝儒在内,一众文臣震惊之余,全都脸上乐开了花。


    至于武将们,则是惊怒不已。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大夏重文轻武已久。


    百姓们都愿意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读书,去考取功名。


    习武之人,凤毛麟角。


    皇上不仅不去提倡武学,让百姓们习武健身,居然还要帮着文臣,打压武人?


    长此以往。


    朝堂之上,皆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谁人开疆?哪个拓土?


    况且,皇上不是一直很尚武的吗?


    为什么忽然要废了武科?


    莫非...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匈奴、契丹、出云等四方蛮夷平定。


    大夏境内,北莽、百越、西蜀、南楚,也先后平定。


    皇上是认为内忧外患已除,从此以后安枕无忧,才要限制武人?


    这并非没有可能!


    毕竟,这一次西蜀,正是一群江湖中人煽动百姓,成立了忠义军,掀起了叛乱。


    也许是这个原因。


    皇上打算从根源上,掘了武者的根!


    武将们脸色发白,纷纷攥紧双拳,却不敢多说什么。


    大夏连年征战。


    有权势的武将,比如镇国公苏起、南洋侯苏放,还有萧天志、霍武等大将,都在外征战。


    朝堂上,剩下的武将,人微言轻,不敢忤逆皇上。


    这时候。


    郭子玉咬牙,上前一步:“皇上,臣不明白!您为什么要忽然废武科!”


    郭子玉备受皇上恩宠,才有今日的地位。


    可是,毕竟是武人出身。


    郭子玉要站出来,为武人发声。


    他深吸一口气,道:“皇上曾经说过,国家昌盛,在于尚武!”


    “大夏如今,虽然已经四海升平,八方臣服。”


    “可是,国虽大,忘战必危!”


    “臣并非质疑皇上,只是臣实在不明白此中道理,还请皇上明示!”


    王孝儒脸色一沉,呵斥道:“郭子玉,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质疑皇上!”


    “马上打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


    “国虽大,好战必亡!”


    “治国之道,非刀兵之道,而是要以仁服天下,以德治天下!”


    “若是好勇斗狠,不以文治国,而是以武治国,四周藩国,必定会人人自危,畏惧我大夏!”


    “总而言之!”


    “臣认为,皇上废武科,乃是利国利民之举!”


    “臣赞同!”


    一众文臣纷纷开口附和:“皇上圣明,为天下苍生,万千黎民为重!”


    “臣赞同!”


    朝堂内有权势的武将,比如苏放、霍武,本就不在。


    再加上大夏本来就重文轻武。


    因此,文臣的声量极大。


    武将之中,唯有郭子玉一人,实在是孤木难支。


    况且。


    郭子玉是受秦昊的恩典,才有今天的地位。


    他不可能真的忤逆皇上!


    一时间。


    文臣的声音彻底将武将压制。


    “好!”


    秦昊缓缓起身,双手霸气下压。


    瞬时间,原本嘈杂的朝堂,重归寂静。


    秦昊目光扫过群臣,道:“既然大家都同意,废除武科!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不过,朕刚刚话没有说完。”


    “朕打算废除武科,跟文科合并!”


    “从此以后,科举考试变成四门,武科、格物、算学、文试。”


    “四门的分数加起来,就是总分。”


    “谁的总分最高,就是状元之才。”


    嘶...


    朝堂内,顿时响起了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文臣们全都傻眼了。


    他们本以为,皇上是真的废了武科。


    结果,皇上只是把武科,并入到科举之中,四门分数并列。


    这看似削弱了武人。


    实则,是削弱了文臣。


    因为,武人之中,不认识字的大老粗很少。


    毕竟武状元考试,不仅要考武艺、骑射,还要考军略。


    朝廷中的武将。


    大部分都是饱读诗书之辈。


    比如老将苏放,他的才学,其实并不亚于那些大儒。


    可是反过来。


    朝堂的文臣,大部分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他们连一点武功都不会。


    如果按照现在的科举制度,让他们再去参加一次科举考试,那么一定全都名落孙山!


    王孝儒回过神来,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皇上,万万不可!”


    “您这哪里是废武科!”


    “而是废了文科,废了科举制度啊!”


    一众文臣也都随之跪下,哭喊声一片:“皇上,您这么做,是要逼死天下的读书人啊!”


    “先是算学,然后是格物,现在又是武学。读书人十年寒窗,哪有时间去学这么多无用的东西!”


    “是啊,皇上!请您三思啊!”


    “算学和格物也就罢了!武学何德何能,可以跟儒学相提并论?”


    砰!


    秦昊脸色一沉,拍案而起,怒道:“都给朕住口!”


    “科举从诞生开始,就有文武两科。”


    “什么叫朕废了文科,就是废了科举制度?”


    “你们这些文臣,能在朝堂之内侃侃而谈,难道不是大夏将士浴血沙场,砥砺而行?”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他们替你们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