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龙脉,镇守河山

作品:《至尊天子

    “真的是龙气所化...”


    “这是大夏的山河气运,凝聚化龙。”


    不光是玄苦道人。


    鱼幼薇和其他武当道士,也是满脸惊容。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


    大夏的江山龙气,此刻都聚集在九鼎之中。


    玄苦道人也明白过来,不过是虚惊一场,立刻笑道:“恭喜师尊,贺喜师尊!”


    “哦?”


    秦昊眉梢一挑,问道:“你不是说,龙气溃散,天降大劫吗?这是天大的灾劫,何喜之有?”


    玄苦道人老脸通红,答道:“是徒弟弄错了!原来,龙气并非溃散消失,而是被师尊收入九鼎之中!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秦昊眸光一闪,惊喜道:“莫非,你知道九鼎的妙用?”


    玄苦道人仰起头,笑道:“武当乃是道门祖庭,藏有道藏三千!其中有一卷道藏之中,记载了九鼎的用处...”


    秦昊不由大喜过望。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自己苦思冥想,都无法参破的九鼎之谜,武当的道藏之中,居然就有记载。


    这实在是意外之喜。


    不过。


    秦昊转念一想,倒也是情理之中。


    道门,乃是大夏土生土长的宗教。


    从很久以前,道门就被皇上奉为国教,道门领袖奉为国师。


    甚至有许多帝皇,笃信道教,炼丹寻仙,以求长生不死。


    其中最著名的,毫无疑问是祖龙。


    也就是说。


    道门辅佐历代帝皇,在道藏中记载九鼎的玄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秦昊心中庆幸。


    果然是人多力量大,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若是自己敝帚自珍,不肯让九鼎轻易示人,仅凭自己的能力,参悟九鼎之谜。


    只怕是天荒地老,海枯石烂,都无法窥其门径。


    秦昊让朝中重臣,以及武当道士们,入养心殿,观摩九鼎。


    这一步棋,走对了!


    秦昊双眸闪烁,激动道:“徒弟,快说说看,这九鼎之中的龙气,到底藏有什么玄机?”


    玄苦道人捋着胡须,思索片刻,开口道:“根据道藏记载。九鼎将散落在神州大地的龙气,聚集在鼎内!”


    “这些龙气,化为金龙,便是龙脉!”


    “皇上可以寻找风水宝地,布下阵法,将龙脉埋入!”


    “如此以来,大夏有了龙脊,便可化龙腾飞,千秋万代,江山永固!”


    龙脉!


    大臣们都是恍然大悟。


    他们平日里都经常听龙脉这个词。


    可是,到底什么是龙脉,众说纷纭。


    有人说,山河走势,便是龙脉。


    有人说,龙脉,乃是阵法气运...


    甚至有人说,龙脉就是某一座山峰。


    听到玄苦道人的解释,大臣们才明白过来。


    原来,龙脉不是那么简单。


    龙脉是九鼎之中,龙气凝聚而成!


    而且还需要布置阵法,以龙脉镇守河山!


    现如今。


    皇上得了九鼎,凝聚了龙脉。


    那么布置阵法,镇守河山,岂不是易如反掌?


    到时候。


    大夏有龙脉守护。


    什么小冰河时期,什么天灾,都会逢凶化吉,根本不足为虑!


    别说是张仲文这种老臣对风水玄学之说深信不疑。


    就连诸葛云亲眼见到九鼎的玄异,又听到玄苦道人言之凿凿,说的如此笃定。


    他也忍不住激动起来:“皇上,您得龙脉,此乃大夏盛世之兆啊!”


    “皇上圣明!”


    其他大臣也都纷纷跪地,叩首道:“皇上圣明!”


    唯有秦昊眉头微皱,脸色有些难看。


    九鼎之中的,确实是龙气。


    象征着山河气运。


    玄苦道人所言非虚。


    不过,秦昊认为,气运乃是天道所化,乃是事物的客观规律。


    就算气运可以改变,也是人定胜天!


    而不是几个道士,布个阵,做个法就能改变的!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道祖李耳,乃是周朝书吏。


    也就是说,道门出现最早是春秋时期。


    那时候。


    夏商周三朝,一个四百年,一个五百年,一个六百年。


    加起来已经延续了一千五百年,那时候道门尚未现世!


    这一千五百年间,是谁布阵,以龙脉镇守江山?


    秦昊听玄苦道人的话,总觉得他有些言过其实,似乎是往道门脸上贴金。


    于是。


    秦昊心中一动,问道:“那依你之见,这阵法应该布置在何处?”


    玄苦道人不假思索,开口道:“巍巍者,昆仑也!昆仑,乃是山中之祖!当在昆仑山修建仙宫,以九鼎龙脉镇之,大夏享国千载,易如反掌!”


    享国千载!


    仅凭这四个字,就让大臣们热血沸腾!


    这也是任何一个帝皇,都无法拒绝的野望!


    如果秦昊是普通皇帝,肯定被冲昏了头脑。


    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大兴土木,在昆仑上修建仙宫。


    只是。


    秦昊并非寻常皇帝,更不是容易轻信他人的愚蠢昏君。


    哪怕玄苦道人是自己的徒弟。


    秦昊也不会轻易相信。


    秦昊冷冷一笑,道:“不行!昆仑山,路途太过遥远,在那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花费的银子,数以亿计!”


    “当然,朕不是心疼银子。”


    “昆仑山毗邻天竺!”


    “天竺如果派兵,攻打仙宫,夺取九鼎。”


    “那怎么办?”


    大臣们全都沉默了。


    皇上的担忧,并非没有缘由。


    天竺看似良顺,信佛念经,张口闭口都是慈悲。


    实则。


    天竺是借佛门,以宗教入侵大夏,想要取而代之。


    天竺的野心,丝毫不逊于出云、匈奴等蛮夷。


    如果秦昊真的在昆仑山修建仙宫,将九鼎供奉其中。


    除非派遣重兵看守。


    否则。


    天竺一定会派兵抢夺,斩断大夏龙脉!


    问题是。


    昆仑山实在是太遥远了,比漠北草原还要远。


    而且那里荒无人烟。


    大夏将军队派往那里,先不说将士们愿不愿意。


    就算将士们愿意。


    这也是巨大的浪费。


    玄苦道人眸光一闪,故作惋惜道:“昆仑山,本是最佳的地点!不过,如果师尊不愿的话,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可以在武当山布阵,将九鼎供奉其中。”


    “武当乃是道门祖庭。”


    “而且山顶有真武大殿,不需要重新修建宫殿。”


    “就九鼎供奉其中,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