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变动

作品:《朱慈烬

    “禀报王爷,陕西和山东的叛军已经剿灭一半,剩下一些顽固大概还需要半个月左右时间。“子龙开口汇报现在的情况道。


    “既然如此,那就先整理军报,发往京城,剩下的等半个月后,再往京城发吧!”


    朱慈烬想了想后,开口道。


    “是,王爷!”


    子龙点头应道。


    这特意为自己制作的轿子大概一百平,算是一个长方形,平坦的路面有战马拉着,至于一些坑洼的道路,则是直接使用人力抬过去。


    当初,张居正的轿子在京城内行走,只用人抬,五十多平方。


    自己一个王爷,怎么也得比他大吧?


    进入山西境内后,终于可以好好歇息歇息了,军报和最近的战绩则是送往了京城,至于赏赐什么时候下来,那就不得而知了。


    还没到平阳,追杀三千营的金狼轻骑兵便回来了。


    这一次。


    三千营出动了五千骑兵,以及两万步兵前来围剿朱慈烬,但是在朱慈烬破开围剿后,步兵的速度便再也跟不上骑兵的速度,便留在后方接应。


    只留下五千骑兵前去追杀朱慈烬。


    这一次追杀。


    共围剿三千营三千二百人马,缴获战马两千匹,三千营指挥使则是跑回了河北保定。


    颇为遗憾。


    被反杀的这件事情,将会成为重创太子一党的一记重锤。


    没有军令和圣旨的情况下,贸然出了军营,还出了保定,河北,进入了山西境内,可是要视同谋反的。


    更何况,损伤了三千多兵马。


    骑兵还好。


    但是战马,可是需要大量银子去重新购买的,一匹战马的价格可是很昂贵。


    三千营和其他的兵马卫所不同。


    其余兵马卫所,若是损失了这么多的战马,那就干脆一瞒到底,日后若是发生战争了,就说死在战场上即可。


    谁也纠察不了。


    但是三千营不一样,这是太子的嫡系,太子好不容有有了个正当理由准备兵马,而且名额还是有限制的。


    不可能超过五千骑兵,若是可以的话,太子恨不得搞个上万骑兵,甚至更多的骑兵盘踞在三千营。


    禁军,可就在京师旁边的。


    若是发生任何事情,这禁军就是宝剑一把,任何的道理,都敌不过一把锋利的宝剑。


    所以,三千营骑兵战马缺失后,太子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立刻将名额补充满。


    三千营的战马。


    可不是一般普通的战马,在国内饲养的这些普通马匹,是达不到战马的素质,以前和草原部落交好的时候,战马都是从草原部落交易来的。


    现在的话,和草原部落关系恶化。


    想要在草原部落购买战马几乎不太可能,现在蒙古和南漠都是清军的小弟,不对,现在的清军还不叫清军。


    叫鞑子!


    所以,现在够资格当作战马使用的马匹,都昂贵无比。


    太子爷,得大出血了。


    而自己,还要感谢太子送来的两千匹战马战利品,虽然不如红鳞马,但当作日常用马还是不错的。


    ……


    朱慈烬出京城,过保定,成功回到山西!


    三千营全军出击,围追堵截!


    反而损失惨重!


    这几条消息,先在京城之中传播,随后酝酿,瞬间传遍全国上下。


    一时间,关于太子和晋王夺位的讨论,宛如潮水一般。


    就连最普通的狱卒,巡逻的兵卒,都能说上两句太子和晋王之间的争斗,到底是谁占据了上风,谁最有可能坐上那帝位。


    “如今大明的天下这么乱,说不得什么时候皇位就会易主,而且太子和晋王这么斗下去,事态只会越来越严重,日后若是争斗严重了,说不得就会爆发出篡位之类的事情发生。”


    “到时候,皇位更替,不过眨眼之间。”


    “咱们还是要尽快择良主而栖,日后若是能有随龙之功,飞黄腾达便在眼前。”


    "否则,势必要泯灭宦海之中,不得往日。"


    六部之中,一名颇有实权的官员小声对同僚道。


    “皇位传给谁,要看皇上想传给谁。”


    “如今我在户部的位置上,就做好户部的事情就好。”


    户部官员语气平静道。


    “我们做官的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光宗耀祖吗?”


    “若是连这点风险都不愿意承担,日后还能有什么成就?太子乃是正统储君,日后也定然是太子能够登上九五至尊之位。”


    “到时候,飞黄腾达,就在眼前!”


    “就算是万中无一的概率,那又如何?大不了从今以后寻个闲职便是,或者告老回乡罢了。”


    “当官呀,就要搏一搏!”


    “明天有没有时间?我带你去拜见拜见太子,认一认门?”


    太子一党的户部官员,小声道。


    “哈哈,白大人,我这里还有些事情,先出去一趟。”


    程大人拍了拍眼前同僚的胳膊,旋即转身离开,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精光。


    如今。


    是个聪明人都能看出来,晋王后来者居上,加上崇祯皇上现在的选择,晋王才是那个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


    晋王。


    当初在京城之中,被所有人当作废物皇子。


    忍辱负重。


    就藩之后,便如潜龙在渊,瞬间化作真龙。


    实力一一暴露。


    每一样,都惊的朝廷和天下百姓瞠目结舌。


    当初之所以不暴露实力,就是因为身在京师,太子一党在京城之中势力庞大,若是暴露出实力,必然被全力针对,势必要九死一生。


    只有在就藩的时候才暴露出实力。


    如今晋王的实力,已经堪比太子一党,占据整个山西,听说现在的兵马正在清剿山西和山东的叛军,若是成功,日后定然会得到封赏。


    晋王的实力,将会得到再次增长。


    到时候,两省之地,应当不在话下,而且距离河北京师极近。


    这只是晋王暴露在明面上的实力。


    真正还在隐藏的实力到底有多少,谁能知道?xbiquge


    凭借晋王的这一份隐忍和心思,不到最后一刻,一定还有绝对的王牌没有暴露出来。


    晋王的这份心计,实在太深了。


    而且成长性可怕。


    并且有崇祯皇帝的支持。


    对于太子一党。


    当年确实恐怖,现在也是势力庞大,但这些都是这些年缓慢积攒起来的。


    但是,太子的这些麾下,都是一些朝廷的官员,说反就反,谁也说不定。


    晋王麾下将领官员就不一样了,几乎不会出现叛变等情况。


    而且,现在的崇祯皇帝对太子颇有微词,更是将太子一党当成了心腹大患,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这也是发展势力后的弊端。


    想要发展实力,必须要许人家一定的好处,这也是为何太子一党不可靠的原因,如是有一日,有人许了更大的承诺怎么办?


    还不是要分分钟叛变?


    许人家好处,自然是需要银子的,那银子哪里来?


    只能贪污,掠夺……!


    这就让太子一党麾下亲信,一个个大捞特捞,将整个国家都搞得乌烟瘴气,这种情况下不被当成心腹大患才怪了。


    相反,晋王这边又有些不一样了。


    所以。


    自己更愿意押宝晋王这一边。


    当然,这消息谁也不能说,偷偷藏在心中即可,适当的时候可以向晋王表达意向,只有这样才不会遭到太子一党的针对。


    在关键时刻,发挥绝对的力量。


    ……


    有这样想法的,可不仅这么一个官员,许许多多的官员都是这个心思,都在等待着合适的机会去表忠心。


    若不是监狱的狱卒和巡逻的士兵没有资格,估计也在想着如何向晋王表达忠心了。


    太子一党,如今算是损失惨重。


    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朱慈烬估计这货气的扁桃体肿的比脑袋还大。


    之前。


    天下百姓只知道太子。


    现在,天下百姓除了知道太子之外,还知道了晋王。


    并且,关于朱慈烬在山西和陕西,山东的事情也都在全国传开,剿灭叛军,税收新政,百姓人人都有田亩种,人人都有饭吃。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靠近山西的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


    刚开始,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朝着山西逃难。


    当即。


    胡自修立刻请示朱慈烬,是否执行一些新的政策,比如说安置前来逃难的难民。


    朱慈烬立刻出台了关于安置难民的一系列政策。


    比如说但凡是外地的难民来了,都可以租赁官田,这些官田都是朱慈烬从大户手中搜刮出来的,三年免税收,三年之后才开始正常征收税收,这是为了难民一段时间的缓冲,尽快安置下来。


    现在百姓需要什么?


    需要的是吃的,是粮食,只要有了吃的,有了粮食,就算让他们睡在田亩中,都是乐意的。


    等到日后能吃饱饭了,就有了新的欲望。


    比如说一间能够遮风挡雨的房子。


    等到有了房子,就又有了新的欲望,比如说传宗接代。


    吃的更好。


    住的更好。


    老婆更漂亮一些!


    ……


    这些,都是促使百姓努力的动力,所以大明的百姓,只要给予他们希望,每个人都会拼尽全力。


    不像某些国家的人,直接躺平。


    无论如何,老子就是不动,就算门口长出了食物,也懒得去将其摘下来。


    第一批来了山西安置下来,并且有田亩种的百姓,纷纷回到自己的故乡。


    河南,天水乡!


    一名刚刚从山西回来的青壮,面色红润,身后的行李内塞满了干粮,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此刻,正站在一处树墩之上。


    面前,是天水乡剩下的村民,每个人都瘦弱不堪,面露饥黄之色,身子颤抖,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跌倒死了。


    大部分人手里都拄着拐杖,这样可以多省一些力气。


    “狗蛋,你不是去山西了吗?怎么回来了?”


    天水乡的一名长者,望着站在树墩上,面露红光的狗蛋开口问道。


    “是啊,你不是去山西了吗?山西那边怎么样?有吃的吗?”


    “狗蛋,你这脸色红润,看来平日里吃的倒是不错啊,山西是否真的和大家说的那样,每个人都能吃饱饭啊。”


    “我们要是去山西的话,能有吃的吗?有田亩可以种吗?”


    “狗蛋,你这行李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啊?鼓鼓囊囊的?”


    天水乡的百姓,都是一脸疑惑的盯着树墩上的男人,开口问道。


    “我娘来了没?”


    “我娘呢?”


    站在树墩上的狗蛋,目光朝着四周扫视,想要寻找一个熟悉的身影。


    “你娘也来了,在这里呢。”


    一名天水乡的百姓说完,当即搀扶着一名四十多岁的妇人从人群内走了出来。


    “儿啊,你站在这里干嘛?”


    “走吧,赶紧回家。”


    四十多岁的妇人同样面黄肌瘦,走到狗蛋面前,这才放下心来。


    自己儿子出去这么久了,还好没事。


    “娘,不回家了。”


    “我这次回来,主要是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接娘你去山西。”


    “从今以后,咱们就不需要挨饿了。”


    “娘,你看,这是我从山西回来的时候,官府给我的,而且我在山西还有了田亩可以种,官府给我免了三年的税收和租金,咱们以后再也饿不着了。”


    名叫狗蛋的壮年说完,立刻打开行李,里面满满当当的竟然全部都是饼子,看起来就香喷喷的。


    “粮食?”


    “大饼?”


    当看到狗蛋行李内的大饼后,所有人眼睛都放着光,纷纷朝着狗蛋挤了过去,忍不住暗自咽口水。


    恨不得现在就冲上去,将行李内的大饼全部分了。


    在饥饿之下,人是失去理智的。


    “你们还想不想知道我回来的第二件事情?”


    “若是想知道第二件事情,立刻全部给我站住,我告诉你们,第二件事情就是关于你们以后能不能活着的关键。”


    “第二件事情,可以保证你们以后每天都有吃的,每天都饿不着。”


    “你们若是敢抢我的饼,第二件事情我就不告诉你们了,饿死你们。”


    狗蛋一脸骄傲,盯着眼前的同乡道。


    “站住!”


    “砰!”


    一名平日里的流氓想要悄然冲上去,将狗蛋手中的食物抢走,不曾想旁边一个扁担砸了过来,瞬间将其砸翻在地上。


    至于有没有声息,已经没人关注了。


    死了就死了吧。


    所有人,都是一脸渴望的盯着前面的狗蛋,想要从狗蛋的口中,听到大家都不会挨饿的方法。


    望着眼前的百姓,狗蛋长呼了一口气。


    官府交给自己的办法,果然管用。


    看完书,那就玩会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