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刚到一会儿,县衙开门了。


    李捕头找开门的衙差,让他跟县令说一声。


    衙差见李捕头带了这么多犯人过来,他不敢耽搁。


    很快,临叶县宋县令让人把犯人带去大牢,李捕头过去见宋县令,换取通行文书。


    办理文书的同时,宋县令还要通知下一个县,让他们做好准备。


    他们在县城,跟之前一样,李捕头跟他们时间出去置办东西。


    云家的三家人他们手里有银子,他们都是当家的去买,然后分配给家人。


    洛琬宁和韩墨羽一起。


    韩祁灵也想出去,“娘,我可以跟你一起去吗?”


    洛琬宁看着女儿期待的小眼神,她拒绝了:“娘出去办正事,带你不方便。你和哥哥们在这里等我,回来的时候我给你们带糖葫芦回来。”


    韩祁夜不喜欢甜的。


    他对洛琬宁道:“娘,我不想吃糖葫芦,我想要一本书。”


    韩祁风也说:“娘,我也不要糖葫芦,我想要长笛。”


    通过他们想要的东西,洛琬宁对三个孩子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


    老大比较沉稳,给人一种小大人的感觉。


    老二跟老大相反,他比较活波开朗。


    女儿跟老二差不多,都是活波型的。


    韩云氏说,洛琬宁的这三个孩子,老大最像她的便宜夫君韩墨卿。


    洛琬宁对韩墨卿没有多少印象。


    孩子长得都不错,她这便宜夫君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洛琬宁答应他们后,跟韩墨羽一起出去。


    之前捡的那些菌子干都吃光了,他们就没有去卖菌子,而是把韩云氏绣的绣品拿去绣品铺子卖,到时候再买一些绣线和好一些的布料回去。


    洛琬宁和韩墨羽出去的时候换了衣服,官差也换上自己平时穿的衣服去采购。


    今天是市集日,街上很热闹。


    到处都是小摊贩。


    洛琬宁看到有人编织了背在身后的背篓,她买了三个背篓,这样方便一些。


    买好背篓后,洛琬宁怕自己忘记孩子要的东西,她提前买了。


    买好需要的东西,她又去买兔子。


    兔子太多拿着不方便,她买了三只,够他们吃一餐。


    卖兔子的摊贩不帮忙处理,只能拿回去自己处理。


    洛琬宁看到卖猪肉的摊贩。


    这个时代,缺油缺盐,肥肉要比瘦肉贵一半的价格。


    肥肉三十文一斤,瘦肉十五文一斤。


    五花肉的话,就卖二十文。


    她要了五斤的五花肉和两个猪脚。


    猪脚跟五花肉一个价格。


    花了她四百三十文。


    这个年头,猪下水和猪骨头都没人稀罕。


    主要是猪下水太难清理,他们不会做,吃起来特别难吃。


    这些猪下水都是摊主自己拿回去给自己家的狗吃。


    洛琬宁喜欢吃这些,尤其是猪大肠。


    她觉得猪大肠很好吃,想到酸溜肥肠,咽了咽口水。


    问老板:“这些猪骨头和猪下水怎么卖?”


    摊主见洛琬宁跟他买了这么多肉,“这不值钱,你想要就送你了。”


    “多谢老板。”洛琬宁把猪下水装进了背篓里。


    怕这些猪下水弄到衣服,摊主给她油纸,包好就不会漏水了。


    韩墨羽见洛琬宁买猪下水,他捏着鼻子说:“嫂子,这么臭的东西你也买,能吃吗?”


    “当然能吃,而且吃了以后,你还想继续吃。”


    韩墨羽光是闻着味,就想吐。


    让他吃进去,有些难以想象。


    洛琬宁看着他一脸嫌弃的样子,她没说什么。


    韩墨羽不想洛琬宁身上带着臭味儿,他主动背起猪下水。


    洛琬宁又去香料铺子买了一些用来调味的香料。


    把该买的东西买齐之后,他们才拿绣品去卖。


    洛琬宁问了一下,找到了临叶县的绣品铺子。


    她把韩云氏绣的绣品拿给铺子的老板娘看。


    老板娘看到韩云氏的绣品,“这绣工真是绝了,就是布料不好,不然价钱会更高。”


    洛琬宁问了一下绣品的价格。


    老板娘对她说:“你这绣品要是用的布料好一些,我可以给你三十五两银子,可惜这绣品用料不好,只能给你十两银子。”


    洛琬宁对绣品这东西不了解,她出来的时候,韩云氏跟她说:“宁宁,这绣品要是没有十五两银子,你就不卖了。”


    她对老板娘说:“没有十五两我不卖。”


    老板娘听到洛琬宁出价,她露出一副为难的样子。


    就好像她十两银子已经很高了,不好以十五两的银子收。


    “这位娘子,十五两太高了,我们双方都让一步,十二两银子收你的怎么样?”


    洛琬宁看出了老板娘的心思。


    这绣品十五两卖给她,老板娘能赚不少银子。


    她心里有了决断。


    “看来我们这笔生意是谈不成了,我出门的时候,我婆婆跟我说,这块绣品没有十五两银子就不卖了。”


    洛琬宁准备把韩云氏绣的三件绣品收起来。


    老板娘不肯放过挣钱的机会。


    “我看这绣品的品质不错,十五两一件,我收了。”


    洛琬宁笑了笑。


    双方完成交易,老板娘说:“以后你还有这样的绣品,可以卖给我。”


    “再说吧。”


    她又不会在这里久留,没有给老板娘肯定的回答。


    洛琬宁对绣品用的布料一窍不通,她问老板娘,什么样的布料更值钱。


    老板娘告诉洛琬宁。


    她又在绣品铺子买了一些制作手帕和香囊用的材料。


    弄好这些,她又跟韩墨羽去了一趟临叶县的书店。


    路途遥远,洛琬宁买了几本话本,用来打发一下时间。


    她还买了笔墨纸砚,一下子就花了二十两银子。


    总算理解古代人读书的艰难。


    不是所有的家庭能负担得起的。


    农户家里能出一个读书人,也是倾尽全家之力才能供起来。


    寒门贵子,这个词也不是用来形容农户的孩子,而是用来形容那种家道中落的家庭。


    韩墨羽见洛琬宁花这么多银子买这些,他觉得现在不是时候。


    但是她是一家之主,买什么也是她决定,他无权干涉。


    他们回到县衙大牢,背篓装得满满的。


    三个孩子见他们回来,跑过去看。


    其他人只有羡慕的份,谁让他们没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