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给文坛一点小小的震撼

作品:《1979我的文艺时代

    《暗算》上市即火爆,别说文学爱好者了,由于这部小说的通俗性,以及涉及的情报机密之类的秘闻,就连普通的百姓都忍不住加入到了讨论中。


    情报、监听、特工之类的词汇随着小说传播开来,进一步加深了百姓们的探究欲。可是目前为止,只有在《暗算》这本小说中有提到以上内容,别处还真找不到。


    没办法,对此类信息感兴趣的读者只能加入到购买大军里。


    普通读者如此,京圈子弟也不能免俗。


    这天,又是刘所拉、王硕等一帮子好朋友聚会的日子。


    本来这次聚会也邀请了姜玉楼,可惜他有事来不成。


    对王硕来说,聚会是件开心的事。为什么,因为他喜欢吹牛,而且吹的牛他总能圆起来。


    尤其是最近有了写作灵感,更是忍不住想要嘚瑟一把。


    只是,等人到齐后,他发现有点不对劲了。


    为什么?


    为什么他们的聚会,这帮孙子会人手一本《暗算》呢?


    这TM叫个什么事啊!


    尤其是刘所拉,哦,所拉姐,你怎么也跟个俗人一样!


    王硕痛心疾首的表情很快被人注意到了,“呦,硕爷,你这是怎么了,便秘了?”


    “哈哈哈哈。”


    众人大笑。


    王硕嘟囔道:“怎么了,怎么了,不许我吃坏肚子啊。”


    说完,他又语气平淡地问道:“你们怎么每个人都拿一本玉楼的小说,怎么,什么时候成了他的书迷,我怎么不知道?”


    刘所拉微微一笑道:“写得很好,所以买来看看喽。”


    王硕看到女神的笑容后,心脏狠狠地抽动了一下,接着又若无其事地扫了眼其他人,“那你们呢,什么情况?”


    “当然是对小说里的那个神秘的701感兴趣了。”


    “对啊,是不是真的那么悬乎?”


    “咱们国家人口多,奇人异事也多,估计是有的吧?”


    “硕爷不是最了解这些吗,说说呗。”


    原来是这个原因啊,这帮孙子!


    王硕气得黑皮肤都在微微泛红,不由得咬牙切齿道:“我以前给你们讲了那么多故事,你们不听,怎么玉楼写成了小说,你们就好奇起来了!”


    “谁不知道你最爱吹牛,讲的也十有八九真是故事。可玉楼书里写得太TM真实了,就像确有其事一样。”


    “是啊,就是主人公的结局都太惨了,玉楼有点不是东西了。”


    “可不是,都是国家的英雄,怎么死的都那么憋屈。”


    “糟心,不过写得真好。”


    有点开心,又有点窝火是怎么回事。


    明明好多故事还是我告诉姜玉楼的,要是我自己写成小说……


    想到这里,王硕的脸上忽明忽暗,心里更是说不出的痛心。


    算了,先装一把再说,“我可以这么说,小说里的故事都是有原型的。”


    王硕在饭局上侃侃而谈,很喜欢成为焦点的感觉。


    只是偶尔眼神扫到刘所拉会觉得很奇怪,明明她似乎在倾听,却总觉得她的心在其他地方。


    ……


    《暗算》的火爆渐渐在全国蔓延开来。


    别说燕京了,就连住在长安的路谣在创作之余,都忍不住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暗算》。


    晚上,他难得没有写小说,而是抱着小说读了起来。


    路谣的妻子看了他一眼,问道:“怎么回事,这部小说刚刊登的时候不是看过一遍了吗,怎么又买回来了?”


    “不一样,这是单行本。”路谣随口回答道。


    “内容总归一样吧?”


    “内容是没变,但是重新阅读后,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验。”


    “是什么?”


    路谣思考片刻后,回答道:“怎么说呢,玉楼的这部小说采取抒情性叙述方式讲述显得别具一格,放大了叙述者的主观视点和内心感受,情感的叙述中有思考、判定和抒情,审美的感染力穿透了故事情节本身,使讲述变得更有代入感,用玉楼的话说,就是容易共情。”


    讲到这里,他又颇为佩服地说道:“将历史或者英雄的书写转化为自我的体验,与个人的切肤之痛完美结合,这正是艺术的独特所在。玉楼经过了两部小说的创作,写作技巧的提升让人匪夷所思。我最初的判断没有错,他就是吃作家这碗饭的。”


    “很少见你这么夸一个人。”妻子说道。


    “玉楼是特别的那一个。”路谣笑着道:“他虽然年轻,有时候让人觉得不着调,但又会给人非常靠谱的感觉。只要认识他的人,就没有不喜欢他这种性格的。”


    “是吗?”妻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


    《暗算》在全国的销量一路走高,尤其是当读者发现有这么一本独特的小说后,更是趋之若鹜。


    当代编辑部收到全国书店系统的订单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加印。


    为此,孟韦哉在季正怀的陪同下,找上了姜玉楼。


    “玉楼,你的小说火了啊!”


    “多亏了咱们杂志社的渠道,否则想要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也不容易。”


    “就算我们的渠道给力,前提条件也得是你的小说质量好啊。”


    “嘿嘿,这不还是孟编辑您的眼光高吗?”


    “嘿,你小子。”


    孟韦哉笑着道:“这次来找你,是想谈谈加印的事。”


    “没问题,只要给钱,印得越多我越开心啊。”姜玉楼笑眯眯地说道。


    “钱少不了你的。”孟韦哉感慨道:“你这部小说真的是出圈了,报纸上在谈,广播上在讨论,就连我们编辑部都有人在讨论。”


    姜玉楼笑了笑。


    这部小说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他可是一点都不意外。


    前世,这部小说不仅销量高,而且还入选了共和国七十年七十部长篇小说典藏,还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而且版权的开发也很出色,出过电视剧和电影。


    《暗算》不管是从成绩,还是从影响力上说,都是毋庸置疑的。


    真正造成影响的,其实是有别于当代小说,来自后世的先进创作理念。


    用后世的话说,是给了当今文坛一点创作理念上的小小震撼。


    刚开始文坛还不觉得,可是当小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也不得不重视了。


    当然,这是后话了。


    “玉楼,我这次来呢,还有个好消息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