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一首情诗引起的轰动

作品:《1979我的文艺时代

    “又火了?”


    面对宿舍三个舍友的祝贺,姜玉楼本来有着心理准备,倒也没有太惊讶。


    毕竟已经有过一次全国爆火的经历,这次嘛,也就那样而已。


    平常心,并没有激动的情绪。


    “火,大火!”


    “如今学校可都是再谈论你的那首《见或不见》。”


    卫国平反而激动地说道:“玉楼,你怎么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一点都不激动?”


    姜玉楼疑惑道:“激动?为什么要激动,这不是预料之内的事情吗?”


    三人:“……”


    擦,这也太装了吧!


    不过他们还没法反驳,因为姜玉楼本人经历过类似的爆火。


    上一次因为两首诗引起巨大反响的可就是他!


    徐向东嘟囔道:“咱们大一的校花可都在打听你的事呢,我们都快羡慕死了,你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合适吗?”


    校花?


    这完全不在他考虑的范畴之内。


    校花又怎么样,别说他没见过,就算真好看,能有唐月雯好看?


    他唯一比较感慨的是,对他来说诗歌带来的红利差不多也就到此结束了。


    毕竟前世他能记住的现代诗都是网红诗,这样的诗数量有限。


    能薅的羊毛着实不多。


    他如今也是存货有限,大概也就那么两三首。


    差一两个档次的不是没有,但是他又不想靠档次低的诗混稿费,搞不好会影响他的声誉。


    没错,他现在很看重声誉。


    就比如眼前的这份燕京报纸上,已经将情诗王子的名头安在他身上了。


    当然了,王子这个称呼太封建了,报纸肯定不会这么说,但明里暗里就是这个意思。


    情诗王子啊!


    姜玉楼对这个称呼还是挺在乎的,无他,逼格够高。


    “小的们,你们只要把本王子伺候好了,漂亮姑娘大大的有。”


    “好家伙,哪里来的大佐,哥几个,咱们一起镇压了他!”


    眼见几个燥老爷们嗷嗷叫着扑过来,姜玉楼自然奋力抵抗,一时之间打得难分难解,欢乐异常。


    其实,相比《见或不见》引起的狂潮,他更期待《黄土地》发表后在文坛能引出什么波澜。


    之前在《当代》发表的短篇小说既是他的处女作,同时也是他的心血之作。


    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虽然反响都很不错,但很不巧的是,赶上了《延河》的两首情诗大杀四方。


    这回,应该不会那么衰吧?


    要真的和上次一样,可就日了狗了。


    就好比,辛苦写的东西没人欣赏,玩票之作却大热无比。


    这谁能受的了!


    不管他心里有多不待见自己写的诗,目前他在延河文学发表的《见或不见》却是有成为现象级作品的可能。


    什么是现象级作品?


    陈中实的《白鹿原》、路谣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娃的《废都》就是现象级作品。


    这几部作品累计销售千万册,发表时引起广泛的讨论,后世更是经久不衰,这就是现象级作品。


    而现在,因为有着种种加持,《见或不见》有成为现象级的趋势。


    这个年代虽然没有互联网,但是文学青年们都有自己的联系方式。


    他们通过写信,通过聚会,交流着对这首诗的心得。


    同学或者同事之间聊天的时候,谈论的话题都离不开这首诗。


    文学青年们对这首诗的喜爱到了什么程度呢?


    但凡报纸上有对《见或不见》的解析,他们都愿意买,愿意看,还愿意写信谈感想。


    这一下,纸媒们坐不住了。


    写几句分析就能提高发行量,何乐而不为!


    纸媒沾了《见或不见》的光,延河文学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满足邮电局和书店的订单需求,短时间内连续加印了五次!


    就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全国各地都卖疯了,都在要求加印,


    可以说是一书难求。


    甚至有人高价求购《延河》第九期,就是为了这首诗。


    可以说是因为这首诗而提前催生了黄牛党。


    姜玉楼遗祸无穷啊!


    就算延河文学一直在加印,很多人依旧买不到,害的不少爱诗之人到处传抄这首诗,要是姜玉楼知道了,少不得痛骂雷社长一番。


    谁让他因为吝啬区区几百块的稿费,初印才十万册,完全不够全国读者塞牙缝的。


    属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啊!


    至于现实中的真实反馈....


    与《山木》《十诫诗》爆火时相差不大。


    只是文学青年们的接头暗号变了。


    从当时的“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变成了“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人还是那些人,只是喜欢的诗变了。


    就比如后世的小学僧对暗号从《小苹果》变成《孤勇者》,如此而已。


    借着诗的火爆,姜玉楼的名声又响了几分。


    之前姜玉楼高考的消息,还有不少人记得。


    可是报道结束后,似乎又没消息了。


    于是,不少读者对他的高考成绩感兴趣,以及他是否考上大学等等。


    不论任何年代,读者都有个八卦心喜欢探究关于偶像的新闻。


    这个年代自然不会例外。


    没想到,还真有地方性报刊跟进了这个新闻。


    他们根据《人M日报》的采访,找到了阳平县。


    一番打听之下,他们得知姜玉楼高考分数很高,而且还考上了燕大。


    当他们把这则消息刊登后,立刻引起了轰动。


    原来,姜玉楼不仅仅是大诗人,还是个学霸。


    燕大啊,那可是多少学子心中的最高学府。


    新闻刊登后,本来还对姜玉楼颇有微词的人立刻偃旗息鼓了。


    没法子黑啊,人家不仅诗写得好,学习成绩还好。


    那可是燕大,不是一般的地方,不说出来后会高人一等,但是当公职人员的可能性却不小。


    万一姜玉楼以后从政了,又当了大官,想起今天的事……


    嘶,某些思想陈腐的人光想就把自己吓了个半死。


    这家报刊是爽了,靠着贩卖姜玉楼的消息,报纸卖了十几万份,可是姜玉楼却惨了。


    在大家都知道他是燕大的学生后,雪花般的读者来信和情书向他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