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河谷

作品:《晋末长剑

    []


    宋胄战败的消息传回后,刘暾气得不行。


    当天就入司徒府,争执一番后,没有结果。


    司马越既没有撤他督洛阳守事的职,也没有保证后面不再插手军事,总之一地鸡毛。


    二十三日,数千匈奴骑兵出现在洛阳城北。


    二十四日,大队步军又至,打着“赵”字大旗。


    游骑捕获了樵采的匈奴步兵,拷讯一番后,得知他们是汉安北将军赵固的人马。


    赵固是谁?怎么从来没听过他的名字?


    朝堂上下好一番鸡飞狗跳,最后终于查清楚了,原来这人是一位坞堡帅,聚堡户数千耕作于大河南岸。


    匈奴一来,主动投降。


    随后,赵固又说降了几位坞堡帅,共投匈奴。


    刘聪直接表其为“安北将军”,将几家坞堡的兵众都授予赵固,由其统率。


    很显然,赵固等人不是迫于形势投降的。


    他们有不小的野心,想趁着乱世搏富贵,与那些被迫出钱、出粮、出丁以息事宁人的坞堡帅们有着本质的不同。


    司马越听闻之后,久久不语。


    今年以来,怎么这么多人主动投降?去年还没这么普遍的。


    难道天下之人都对大晋失去了信心么?


    河北还在大晋手里。


    河南还在大晋手里。


    雍凉还在大晋手里。


    江南也在大晋手里。


    就算丢了洛阳,又如何?绝大部分州郡,还在大晋手里啊!


    想到这里,司马越眼前一黑,几欲晕倒,左右连忙将其扶起。


    良久之后,司马越缓了过来,神色悲凉。


    越来越频繁了。


    好像有什么东西扼住了他的脖颈,让他的大脑“窒息”一般。


    这还是身边有人看着,如果夜深人静之时,身边无人发觉怎么办?


    他不敢想象。


    而且,他身上还不止这一桩毛病……


    “司徒。”军司王衍凑近了过来,仔细看着他。


    “夷甫。”司马越勉强笑了笑。


    王衍放下了心。


    最近他听人说,司徒晕倒之后醒来,有时候会短暂地不认识人,而且脾气极大,动辄打杀。就连王妃都被他骂过,还质问他是谁家妇人,怎么出现在他面前?


    还好,只是短短一瞬如此。


    但这已经足以让人忧心了。


    “司徒,敌情已基本判明。匈奴至少三万骑,或许更多,由伪楚王刘聪统领。”王衍说道:“沿途招降纳叛,得步军两三万人,多来自河内及河南二郡。据悉,伪司空呼延翼在平阳整顿步卒,不日将东来。或许,眼下已经出发了。刘都督下令尽撤城外诸军,屯于诸门内外,如王弥攻洛之旧事,先与贼相持一番,再做计较。”


    其实,刘暾的这个套路还是王衍建议的。


    去年五月,王弥兵至洛阳,守军便如此布置。相持数日之后,王弥见无法取胜,引兵离去。守军出城追击,大破之。


    当时的总指挥就是王衍。他这么建议,属实是路径依赖了。


    “会不会太怯懦了,有伤士气?”司马越问道。


    “禁军士气低落,理该持重一些。”王衍说道。


    司马越有些尴尬。


    孟津之战,是他在幕僚的撺掇下发起的,结果十分惨淡。


    禁军右卫五千人马土崩瓦解,殿中将军宋胄以下将校数十员死难。


    他到现在也不觉得这样做有问题,只是觉得没配合好罢了。


    “新安道上不是也有贼军么?如何了?”他又问道。


    “度支陈校尉所部败于硖石,退至函谷关后,复败。”王衍说道:“收得残兵千余,屯于西明门外。”


    “怎么败的?”司马越觉得自己的额头又突突直跳了,有些生气。


    “陈校尉与王弥大战,居于上风。伪汝阴王刘景率精骑绕后突袭,左右驰射,王师遂败。”


    “阵列野战真打不过了?”司马越问道。


    王衍摇了摇头。


    “那邵勋怎么打的?”司马越一拍案几,质问道。


    王衍仿佛没感受到司马越愤怒的情绪,只道:“邵勋也不与匈奴骑兵阵战。七里隘之战,乃设伏取胜。闻贼骑大至之后,他便退守宜阳了。”


    司马越一窒。


    这小贼脑子这么清醒?知道什么能打,什么不能打,确实比宋胄、陈颜之辈强多了。


    “也就是说,匈奴两路进兵,已从西面、北面进薄洛阳?”


    “西路或许只是偏师,贼军主力还在北面。”


    “匈奴粮道在何处?能否遣兵遮断?”


    “司徒,匈奴粮道当有两路。一路为新安道,一路为轵关道。”王衍回道。


    新安道指的是粮食自大阳运到陕县后,一路向东,过新安县运抵洛阳城西。


    轵关道指的是粮食自大阳东运,出轵关陉,入河内,再南下运至洛阳城北。


    其实吧,匈奴是有粮道,但似乎又没粮道。


    因为他们的粮食真不够吃。


    不然也不会沿途大肆掳掠,并逼迫坞堡、郡县供给粮草了,为此还耽误了不少时间。


    “邵勋不是不愿去白马么?”司马越突然说道:“着其北上攻陕,断匈奴一路粮道。”


    “是。”王衍低下头,应道。


    司马越的脸色渐渐好看了起来。


    他发现,这一招真是绝。


    邵勋若能攻克陕县,匈奴两条粮道被断一条,军馈不继。


    邵勋若攻陕失败,似乎也不是坏事。


    “着北宫纯来见孤。”司马越坐直了身子,下令道。


    去年王弥围城,靠着凉州兵的勇猛击退。


    今岁匈奴来攻,或许也能靠他们力挽狂澜。


    司马越不介意见一见此人。


    其实,没等司马越下令邵勋北上,陕县的敌人就攻过来了。


    来者乃老熟人王弥。


    不知道他是不是自愿,反正他的兵汹涌南下,二十四日一大早就在回溪坂立寨。


    双方在狭窄的地形上展开了激战。


    真的很激烈,但水平也真的不高。


    忠武军那帮菜鸟,战斗力与弥兵半斤八两,双方你来我往,打得十分热闹。


    一整天下来,各自死伤数百,收兵回营。


    二十五日,邵勋率银枪军一部抵达回溪坂大营,亲自督战。


    陈有根去了伊阙关。


    李重在前两天带着牙门军去了宜阳县,全面负责那个方向可能出现的战事。


    段良、段雄二人带着骑兵屯于金门坞,是为机动力量。


    邵勋手头能动用的战兵,也就四千多银枪军了。


    从战略态势上来看,他似乎被“包围”在了狭长的洛水河谷内。


    回溪坂方向有刘景、王弥。


    东北方向正对洛阳的那个大敞口,可能会有匈奴骑兵突入。


    好在粮草尚算充足,可支数月。


    河谷内又有宜阳县城及众多坞堡作为支点,在车阵的掩护下,他可以从一個支点“跳”到另一个支点,机动能力并未被剥夺。


    是的,机动能力非常重要。


    他的主力是步兵,匈奴主力是骑兵,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的步兵如何在骑兵眼皮子底下长距离机动,乃至主动发起进攻?


    相互间间隔数十里的各个支点是关键。


    他从金门坞出发,行军四十里可至云中坞。


    从云中坞出发,东北行二十里至一泉坞,再二十里不到可至宜阳县城。


    出宜阳到洛阳稍远一些,近百里,但也不是不可以走,只是风险稍大一些罢了。


    在这一整条线上,他是可以在骑兵包围下机动作战的。


    但如果没有这些支点,从金门坞到洛阳小二百里,一路趟过去,风险就会急剧放大,不是说一定会失败,但真的很危险。


    也就今年大旱,洛水通航能力尚未完全恢复,不然的话,事情可能更简单——粮道交给船运,骑兵抄截的风险大大降低。


    总之,他不怕被人“关”在洛水河谷。


    但如果要出洛水河谷,增援洛阳,还是得把王弥、刘景这两个烦人虫击退。


    “呜——”涧底传来了沉闷的角声。


    营寨之上,箭矢如雨。


    来自略阳垣氏的垣喜扒了上衣,亲自擂鼓助威。


    军士们受其鼓舞,奋勇厮杀,激战小半个时辰,将王弥又一次攻势挫败。


    见敌兵退去,垣喜直接跳下了高台,来不及披甲,就挺着一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