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你去找李景霖去啊!

作品:《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关于如何和“民间高人”合作的这件事。


    一行人开始了讨论。


    刘教授脑子里一直回荡着李景霖的各种话语。


    真的。


    这些话,换个人说,刘教授那真是理都懒得理。


    可这是李景霖说的。


    这踏马可就必须认真聊一聊了嗷!


    “说实在的,能不能转正,这个真的无所谓的。”


    李景霖开始说了起来。


    “我们要考虑的并不是转正的问题,而是民间艺术家,手艺人们的吃饭问题!”


    “吃饭,吃饱饭,这才是主要的,至于考核待遇问题,转正不转正的问题.这些优化还是需要时间的,毕竟,牵一发动全身。”


    众人点了点头。


    到了这个层次,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


    很多看似好解决的问题,其实并不好解决。


    只要有不断的良性推动,就可以了。


    近些年来,对院团内部的改制是十分频繁的,也属于是为了顺应新时代而不断的试错中。


    不能急,而且,也没必要去急。


    “现如今,想让老传统焕发新生机,需要靠我们这些人的大力推广,以及各种文创活动。”


    “而吃饭问题,则是要开辟新的平台,也就是网络化!”


    “网络化?”


    听到这个词。


    众人原本期待的目光顿时黯淡了下去。


    戏曲网络化?


    对这,这些教授们根本不报希望。


    毕竟


    潜意识之中,还是有着一些理解上的刻板印象。


    比方说.【年轻人根本不喜欢这些传统艺术】【传统艺术较难欣赏较难推广】之类的刻板想法。


    “我觉得还是需要从内容上进行改变,但这改变其实很困难.”


    何教授皱起了眉。


    但听了何教授的这句话。


    李景霖却忍不住哈哈一笑。


    “哈哈,各位,不用这么委婉的。”


    其实,这些老教授们的想法。


    李景霖自然是知道一二的。


    无非就是觉得由于流行文化的冲击,导致“年轻人不喜欢戏曲”。


    “其实,还真不是因为流行文化,现代的社会节奏,导致年轻人不喜欢戏曲。”


    李景霖摇了摇头。


    “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在哪里能听到戏曲,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或是载体。”


    “在互联网上,什么都有,无论是什么冷门艺术,都有喜欢它的群众,无非是大众小众的问题。”


    “戏曲的确式微,但真不至于一点饭吃着都难,只是没有进行新的市场挖掘罢了。”


    “多么爆火,不敢说,但起码有点热度,绝对没问题的。”


    说到这里。


    李景霖忍不住微微一笑。


    “不只是戏曲啊,还有民歌,民间演出,各式各样的奇葩乐器,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去获取一部分的收益与流量。”


    “尤其是短视频,手机平台的直播,更有便捷性,据我所知,现在已经有MCN盯上了非遗艺术这一块蛋糕,开始签约入场了。”


    “至于整活方式,也可以很高大上啊,比如一句戏曲,演员用京腔,越剧,流行唱腔等不同的腔调唱法做一些变化和对比,或是将戏曲背后的一些文化元素符号,如妆容,服饰,变装娱乐。”


    “将传统戏曲文化内容,与娱乐式的内容分割,但又相互结合,衬托,大力创新,大力娱乐的同时,也完全可以运用一部分的时间,严肃化,避免过度的迎合流量与市场。”


    一句又一句的话。


    顿时让几位教授感到发懵。


    可是,还是有些感到迟疑。


    何教授皱了皱眉。


    忍不住问了起来。


    “.这样能行么?”


    “怎么不行。”


    李景霖撇了撇嘴。


    “线下演出不仅难找,人也少,剧场顶多就是200人到2000人,门票还卖不出去,而如果你在网上积累了足够的关注量,全国14亿人呢,搞个十万百万喜欢听戏的观众是真不难。”


    “一场网络演出的观众在线数字,线下怎么可能达的到?!哪怕只靠广告费,那都够恰了吧。”


    这一张又一张的大饼。


    属实是让几位教授一愣一愣的。


    可是,仔细一思考。


    虽然感觉多少有点离谱,但还真很有道理。


    网络平台,最大的用处,其实是“样本放大”!


    的确。


    像是戏曲,非遗艺术,这个山歌那个民歌,这个舞蹈那个敲锣的。


    确实很冷门。


    但这个冷门是怎么来的呢?


    不是“年轻人”不喜欢。


    而是“年轻人”压根不知道有这玩意,知道有的,也没啥具体概念,喜欢的,也不知道去哪能听。


    就算你再冷门的传统文化。


    一百个人里,只有一两个喜欢。


    那么,在线下,这自然无法推广,那一两个喜欢的,也完全没有条件去欣赏。


    放到网络那就不一样了。


    是,你这留存率只有百分之1,甚至千分之1。


    可是,就目前统计而言,华夏大地14亿人口中,互联网普及率在70+,网民规模都特么快破10亿大关了。


    就算伱某个平台的流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可这个基数还是太大了。


    所以,无论你多么冷门的文化艺术,放到网上,自然会聚集一批来自于天南海北的同好者。


    这样的关注度,是线下远远不能相比的。


    “京剧大师梅兰芳老师就曾经说过,一个古老的剧种,能够松柏常青,是因为它随时进步。”


    “国粹之所以是国粹,不只是精雕细琢,更是推陈出新。”


    李景霖摇了摇头。


    “而这个推陈出新,不只是要从内容,架构上下手啊,自然还有新人,新的模式,新的平台。”


    众人对视一眼。


    忍不住点了点头。


    多少还是有些不太信。


    不过,倒是觉得,这值得一试。


    况且,李景霖所言也并非虚假。


    的确已经有MCN开始盯上了非遗的这一块蛋糕,想要将非遗运作在网络平台之上,获取更大的关注,这里面明显是存在不小利益空间的,不利用起来,的确太可惜了。


    当评审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处于休息中的时候。


    刘教授开始仔细的回想着这段时间以来,李景霖说出的各种看法。


    似乎对李景霖当初打断自己,防止自己说错话的行为,有了一点感激。


    滤镜加持下。


    那是对李景霖的印象不能太好。


    刘教授这个人,主打的就是一个听劝。


    看着自己本上所浓缩出的几个字。


    有了不少想法。


    【新平台,新内容,新媒体】


    【挖掘传统文化内在的娱乐与商业价值】


    【年轻一代的艺术从业者,民间大神】


    “啧啧,我真是越想越觉得有点厉害啊。”


    刘教授不得不感慨了一声。


    传统起家,并且习惯了舒适区后,现在的刘教授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的确被一些固有思想所禁锢。


    每一次上面下达文创,创新,活动任务的时候。


    刘教授第一个所能想到的,也就只有一些线下演出,或是和大舞台所联络,合作的对象一般也都是挑选一些院团,内容上,也大多都是老一套作品的翻新。


    可现在,摆在眼前的,似乎有了新的东西。


    “平台,平台”


    刘教授微微蹙眉。


    李景霖的确谈起过短视频直播平台。


    但那些,需要率先打开一些相关的尝试与市场后,才可以逐渐展开的。


    目前。


    似乎缺少了一个引子。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年轻人最喜欢的网络娱乐平台是什么.”


    刘教授戴着老花镜。


    用一指禅,在电脑上打出了一排字。


    然后。


    就蹦出了一大堆的页面。


    老教授瞪着眼睛,喝着茶叶。


    一页一页的浏览。


    甚至还做起了笔记与分析。


    点开的页面,如果让李景霖看到,都忍不住会无语起来。


    太多营销号了!


    但该说不说,虽然营销号喜欢水,喜欢废话,喜欢搞点智障的东西在里面。


    在抄答案的总结,倒是也有点东西。


    起码是能方便刘教授做“取材”。


    “斗音.慢手小红本.”


    刘教授皱着眉。


    “AA什么cFun?哔哔哩哩?”


    “嗯?这个什么P是什么东西?怎么登不上去?”


    “算了,先考虑考虑前面的吧。”


    对于互联网这种东西。


    刘教授也只是处于“了解一点”的程度。


    对于如何运营,怎么火爆,商业盈利模式。


    一概不知。


    不过,既然李景霖说,这一块会对开发传统艺术的经济娱乐商业价值有用。


    那肯定就有用。


    “内容.民间”


    刘教授沉吟了许久。


    旋即挠了挠头。


    打了一个电话,直接接通河南台的老相识。


    “啊?新概念,新内容,新平台,民间高手?”


    电话里的人,语气颇显意外。


    “刘老,您这是在研究什么呢?”


    听到电话里老相识的话。


    刘教授忍不住哈哈一笑。


    “小唐,你就说,有没有搞头吧!”


    “有啊,当然有。”


    被称呼为“小唐”的人笑呵呵的回答道。


    “其实我们这短时间也是一直在研究这方面的东西,将传统文化逐渐推广到互联网上,也积极的和国内一些顶级院团在联系文创的事宜。”


    闻得此言。


    刘教授眉头挑了挑。


    仔细的斟酌了片刻。


    便对这位“小唐”,将李景霖说的一些话,又阐述了一遍。


    “这不是最近认识了李景霖小朋友嘛,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啊!”


    “嗯是不错,但是有个问题。”


    听到这些话,“小唐”眉头微微一皱。


    “文创计划是需要有一个阶梯性的,需要整改的地方特别多,一下子大改反而容易乱套。”


    “我们想的是,首先解决平台与媒体问题,从传统平台转移到互联网上去。”


    “而为了呼应互联网娱乐,优先从文创内容的娱乐化,商业化开发上着手,至于考虑民间问题一开始,我觉得还是需要靠顶级的院团先带一个头,带出了一股热潮后,再号召民间参与就简单的多了。”


    “不过,这只是演出行业方面的问题,像是其余的一些非遗传承,倒是可以直接就拿到互联网之上,可以有不小的运作空间。”


    听了这句话。


    刘教授皱了皱眉,明显不太满意。


    不过,也知道,小唐说的是正确的。


    直接一下子大改,的确容易出太多的问题。


    还是需要从国内院团身上先下手。


    上行下效,才会真正推动的起一些热潮。


    无论这个那个的尝试,最重要的,仍然是想让民间的艺术家们能够有新的“吃饭方式”。


    解决的就是这个帮扶与基层艺术家的生活问题。


    不过。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表演行业一步步来,但手工艺人倒是可以直接于网络之上进行推广。


    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开始了。


    “最近有个大型综艺正在筹备着,叫《国家宝藏》,相关的展演季就是会有这方面的带头尝试作用,据我所知,很多人都在等着看成果呢。”


    小唐的话让刘教授点了点头。


    这就是正常的推广模式。


    央妈打个样,下面的电视台学一学,然后形成链条,逐步的推广,发扬,开始开枝散叶。


    “哦?那小唐你安排安排,我早点去瞅瞅,取取经。”


    “啊?刘老,您不知道吗?”


    听到刘教授的请求,小唐倒是愣了愣。


    旋即有些怪异的开口说道。


    “那李景霖,就是《国家宝藏》的音乐总监啊,你找他明显比找我要简单的多啊。”


    “?”


    刘教授怔住了。


    “他不是在非遗大会上当评委吗?”


    “啊?”


    听这话,小唐怔住了。


    刚刚刘老说的只是和李景霖认识了,也没提这一环啊。


    “他居然还能在这个时候跑非遗上去当评委?”


    “那你看了,李景霖小朋友是真的很厉害啊,对音乐类的非遗真的是如数家珍,活脱脱的一个资深专家啊!”


    提到这个,刘教授那可就不困了。


    “厉害啊。”


    “啊哈哈哈哈!”


    莫名其妙的,两个人就在电话里达成了吹嘘共识。


    又聊了几句。


    挂了电话后。


    刘教授便意动了。


    打了一个电话给李景霖。


    “李教授啊!听说您是《国家宝藏》的音乐总监?”


    “啊,对啊,刘教授,怎么了?”


    “啊!是这样的。”


    “就想问问,您这第一期什么时候开始录制啊?”


    刘教授嘿嘿一笑。


    “能不能带着我参观参观,去取取经,到现场亲自看一看?”


    抖音戏曲版块上,90后和00后才是听戏主力,占据观众百分之52,市场很大,常年活跃的流量虽然比不上一些巨头,但大几百万的关注力度还是有的。


    很离谱的数字吧,但是真实的。


    下一章不知道什么时候。


    估计要晚一点。


    删改花了太长时间。


    不过会更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