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您是吃乐团长大的吧!

作品:《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行了,走吧,干活。”


    李景霖站起身。


    说干就干。


    电影主题曲的创作,可不是一拍脑门就能完成的。


    得反复刷电影本身,读透其中的内容,才能做出合格的主题曲。


    在路上,李景霖便给韩虹打了个电话,聊了聊这件事。


    韩虹自然乐意去办。


    当下便答应了下来。


    并且,给出了承诺。


    运作的过程中,将不会有金钱上的流动。


    李景霖自己负责将分成转换成药物,然后清点药物,转给韩虹。


    韩虹便将这些药物,实际的分发给需要的患者。


    听到韩虹这样说,李景霖也放心的挂了电话。


    坐在车上,李景霖一直在沉思。


    “阿霖,这主题曲的设计,有想法了吗?”


    “哪有这么快”


    李景霖有些失笑,微微摇头。


    “不行,必须得看电影整体情绪的基调,还需要彻底的去了解一下故事。”


    “音乐里,每一种配器的运用,每一个和弦的转换,每一种声线的搭配,都是需要服务于情绪的,而主题曲音乐,更是必须要围绕着主作品的主线来设计。”


    主题曲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描写故事的。


    就如《九儿》那种创作思路,哪怕是一个音在乐理上的变换,或许都是依据故事本身的发展而来的,关联性是极强的。


    具体怎么写。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很快。


    一行人来到片场。


    此时,片场还在补拍一些镜头。


    是一个饰演警官的人正在补拍一些镜头。


    李景霖望过去,微微一愣。


    “小立寻?”


    “不是,是周围.只是长得有点像小立寻”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回过神来,李景霖,直接来到了拍摄基地最里面的剪辑室。


    开始观看素片。


    素片,单纯就是将镜头按照剧情发展时间去拼接,还没有进行剪裁处理,没有配乐。


    不过,完全可以了解整部电影的内容。


    这运镜,也是可以表露出一些情绪的。


    李景霖这一下午,反复刷了四次。


    越刷,越能感受到其中人物眼神深处的鲜活。


    李景霖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


    这黄俊演的.


    MD妙啊。


    这是他吗?


    被夺舍了?


    “差不多有想法了。”


    李景霖站起身。


    微微沉吟。


    “我需要一男一女,对唱形式会比较有烟火气,不至于太端着。”


    “题材有些压抑,这样的话,主题曲最好是给出一种情感内敛的【诉说感】,而不是多么去抒情,急切的表达情绪,那样反而会油腻起来,太浮夸。”


    “而这【诉说感】,不太适合让单独一人去演绎,这样比较难暗示电影里的各种无奈。”


    电影里,每一个角色,似乎都足够震撼。


    这么多形象,情感的交织,不是单人能够表达好的,这不是实力问题,而是在于男女不同声线的配合问题。


    “好的,我现在就去找。”


    文导点点头。


    便准备开始摇人。


    “等等。”


    李景霖挥了挥手。


    斟酌了一下,开口说道。


    “男歌手要有低音,两个人最好是擅长娓娓道来的表达,要有磁性,透亮的感觉。”


    “好,我知道了。”


    文导点了点头。


    倒是没觉得李景霖是在为难人。


    反而觉得,这真是找对人了。


    要求多,代表要求高,对乐曲负责。


    四舍五入,那就等于对电影负责。


    文导转身离开。


    而李景霖则是来到录音棚这边。


    打开电脑和编曲软件。


    手里捏着纸和笔,纸上是空白的五线谱。


    仔细想了想乐器。


    看了一眼钢琴,摇头。


    不行,钢琴的声音太空灵。


    小提琴?太华贵,前面不好用,得在情绪波澜最重的点去依靠弦乐抒情,其他的部分最好不要乱搞。


    直到目光落在吉他上。


    李景霖点了点头。


    吉他的种类有很多。


    古典吉他的尼龙弦,会让声音饱满,温暖,不会那么锐利,也不至于像钢琴小提琴那般太亮。


    暖色调音,十分适合作为主题曲的主角。


    而针对于用吉他,去表达《药神》内容这方面。


    也有了独特的想法。


    并没有率先便开始书写旋律。


    既然是要以“娓娓道来”的诉说方式演绎。


    在五线谱上写写画画后。


    李景霖便开始抱着吉他,弹奏起分解和弦。


    和弦,是一组关系音,将这些音形成音组,然后一下子弹出来。


    而分解和弦,便是一个音一个音的去将整个和弦分解。


    体现在外的音乐感上。


    那便是浪潮一般的感觉。


    上去,下来。


    一开始,李景霖便找到了最合适的和弦。


    Dm和弦。


    这个由DFA音所组成的小三和弦,是一种十分柔和的和弦。


    没有F大三和弦那么强烈的情感表达。


    更如无声,温柔的倾诉一般,能够在一开始便渗入人心。


    两组温柔的Dm和弦后,经过Bb/D的一个转位和弦,暗示着故事产生波澜,开始进入到C和弦的分解。


    而在C和弦过后,将具有强烈情感表述的F大三和弦中,461的音组外,加一个3音,成为Fmaj7的F根音大七和弦。


    让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产生了一些变化。


    之后,回归Dm和弦,过渡到Gm,C,A7,回归Dm。


    再次经过Bb/D转为和弦,C分解,Fmaj7大七和弦。


    和弦的转换中,包含着这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故事,更是包含着人物们跌宕起伏的命运与情绪的转变。


    此时。


    并没有旋律出现。


    但这和弦的分解,转换,发展,回归。


    有一种隐藏在平淡之下的起伏与波浪。


    一旁的录音师,第一次看到李景霖亲自搞音乐。


    忍不住有些惊叹。


    弹个吉他,随手都有这样大范围横按的和弦转换,这人在吉他上指定不是啥新人,不敢说精通,但肯定不菜,他指定不是什么正经的小提琴家。


    MD,真不愧是霖哥。


    其实。


    李景霖这选用的和弦与处理方式,在录音师看来,其实并不是多么花哨,多么困难的东西。


    可是,当李景霖展开后。


    录音师却惊讶的发现。


    这TM好像就是完美答案。


    看过几遍素片。


    感受影片里,几位角色的变化。


    马上,就从音符中,找到了最能表达这些内容的和弦与处理手法。


    这踏马可就不是什么天赋了。


    单纯就是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他真的就是将故事的起伏,情绪,角色的刻画,从影片里活活的扒下来,捏成一个又一个独特的和弦,然后放在这里,顺理成章。


    “MD,这李景霖果然很离谱”


    录音师咂了咂嘴。


    上帝视角看,或许只是觉得,这主题曲理所当然是这样的。


    标准答案。


    可能让别人感觉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一点本身就有点离谱了。


    “嗯,这差不多就是demo了,可以尝试往里加点东西进去。”


    这个时候,仍然没有旋律。


    可是。


    让录音师瞠目结舌的是。


    他已经开始考虑编曲了。


    大哥,你这么勇的吗?


    旋律都还没写。


    就一个分解和弦。


    就能直接搞编曲的内容了?要不要这么离谱。


    但就在录音师目瞪口呆中。


    李景霖开始调试其他的乐器。


    紧接着,开始敲了一小段架子鼓。


    摇头。


    抱起电贝司砰砰两声,摇头。


    拿出电吉他弹奏一个滑音,点点头。


    然后就拉开编曲软件里的鼓组,一个一个听,找了一个较淡的鼓组。


    “你这有单簧管不?”


    李景霖的话,让录音师有点傻眼。


    这你都会?


    从小吃乐团长大的是吧?


    “.有。”


    取来哨片,泡着。


    温柔,柔和,是李景霖创作这首主题曲的基调。


    从和弦选择,配器选择,就在围绕着这一主题。


    既然柔和,温柔,那就要做到极致。


    能让人感觉到柔和温柔的暖色调乐器,自然也有单簧管。


    十分适合拿来做间奏。


    在单簧管的间奏中,小小的利用一下弦乐来做情绪拉扯。


    基本上。


    只要再配上和声。


    这曲儿就编完了。


    装好哨片。


    吹了几声,眉头一皱。


    “D调单簧管?伱这搞的挺邪门啊,有没有别的调?”


    听了李景霖的话,录音师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有单簧管都不错了,你还想要什么自行车。


    难不成真要像你们乐团一样,搞出降B,C,A,G等专业级各种不同的单簧管?


    “算了,转一下吧,麻烦。”


    “.”


    录音师差点没绷住。


    其实,录音师还真没想错。


    当初在乐团的时候,李景霖还真就是疯玩许多种乐器。


    为后来研究“乐器学”打下了扎实的底子。


    所以,有了这些底子,在转到“乐器学”去研究华夏民族古典乐器的时候,才会顺风顺水。


    说是吃了一个乐团,也没啥错,而且吃的还是国家级的乐团。


    “OK,完成度差不多已经有个六七十了。”


    李景霖站起身。


    “该搞一下主旋律了,搞完以后的话,就可以去找专业乐手录一下边边角角啥的。”


    “?”


    真的。


    录音师还没见过这么离谱的人。


    主旋律还没写。


    完成度百分之六七十。


    你踏马仿佛是在逗我。


    我知道,我的确知道,当有了和弦后,旋律的发展就简单了。


    但那也没你这么任性的吧.


    可在录音师满肚子槽点中。


    李景霖已经开始了。


    这部电影,哪怕不是完全体。


    但仍然越看,感受便越深。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着自身的正义,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难,似乎,每一个人都没有错,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哪怕是卖假药卖出事,毫无道德感的张长林,在落网之时,也顺应了自己的良心。


    所有人追求的东西似乎都只有一个,一个很容易,又很困难的东西。


    自己与家人的平安喜乐。


    一种简单的平凡。


    当下,李景霖便自然而然的在纸上写下了两句歌词。


    【放过对错才知答案】


    【不要神的光环,只要你的平凡】


    时间慢慢度过。


    一晃便是三天。


    “阿霖,歌手到位了。”


    文导笑呵呵的走进录音棚。


    身后还跟着两个看起来面熟的歌手。


    “毕辰,张洁。”


    “两位好。”


    李景霖礼貌的握了握手。


    看向这两位在歌坛很有名气与实力的青年歌手。


    但却为不可察的皱了皱眉。


    碧辰就不说了。


    声线的确挺适合的,而且对作品的演绎与打磨足够在线。


    在李景霖看来,用歌曲讲故事这方面,碧辰肯定是有一席之地的。


    只不过,张洁


    倒不是说张洁实力有问题,单纯是风格与相性。


    于是,李景霖便直接开了口。


    “毕晨那边我不是很担心,但是,张洁,我明说,这首歌曲可能不是很适合你。”


    张洁抬头,微微一愣。


    但没有什么情绪变化。


    “是这样的。”


    李景霖招呼着几人坐下。


    拿出演唱谱,打开目前制作的demo。


    递给两人。


    只一眼,两人便知道为什么李景霖会说,这首歌可能不太适合张洁了。


    这首歌的音域,很低。


    并且,要求便是,要低沉的诉说。


    而张洁的黄金音域却并不是低音,反而是中高音部分。


    声线很亮,很有特色,但面对这首歌的时候,却真的有点难。


    很容易压不下去。


    “能不能让我试一试?”


    张洁问了起来。


    作为一个歌手,难道面对比较有挑战的歌曲,就要退缩?


    张洁并不愿意一直活在舒适区里。


    李景霖愣了愣。


    突然想起了另一位歌手,肖静腾。


    当下便笑了笑。


    “没问题,你试试,看看感觉。”


    演唱的功底,能力,并不能与高音划等号。


    高音,可以靠着闭合,混声技巧,假音,甚至是伤害嗓子,去强行达到音高。


    可低音就不是谁都能驾驭的了。


    低音打磨的强不强,其实往往更能辨析一个歌手的基本功。


    张洁努力的试了试。


    可是,试了以后,张洁自己的脸色变得有点不太好。


    倒不是没压下去。


    只是这个压的痕迹,有点重了。


    听起来,能感受到一点“费劲”。


    不如黄金音区那般自然圆润。


    擦,凉了。


    张洁心凉了一半。


    但万万没想到,李景霖却眼眉一挑,一下子变得感兴趣了起来。


    “唉?你别说?有点意思嗷!”


    “对对对,你别说,这费劲的感觉,反而很对味!”


    ?


    张洁脸色奇怪。


    我咋感觉我好像被骂了?


    《只要平凡》这首歌,如果想感受一下文中书写的和弦情绪变化,和声的精妙,需要对比伴奏,所以,歌单里我是先加一个伴奏,给你们感受一下。


    ps,吉他有六线谱,五线谱,六线谱一般是标记按位,但往往缺少具体音高,十分适合新手,入门很快,但局限性很大。


    五线谱吉他是一样可以用的,不如说,古典吉他用的就是五线谱。


    ps,专业内容有点子多了,后面不会通篇这样。


    只是这首歌之所以能够让人很有感觉,明明是比较压抑的题材,却很有治愈感,就是因为音乐本身是很有东西的,挺想写出来给大家瞅瞅。


    ps,张杰的音区并不在低音,这首歌的开头,可以听的出,有几个字压的挺费劲的,但就是这么阴差阳错,这种费劲的感觉,不仅不会让听感变差,反而能暗示歌曲表述的故事内容,与其相配,无意中的点睛之笔了属于是,所以还是那句话,相配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更,正在码,先发两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