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酒色财,气得他嗷嗷叫

作品:《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


    “你确定?”张韩再次问及了贾诩,“可以断定是西凉人吗?”


    “可以断定,西凉口音假装出来的中原话就是如此,我去询问的时候,发现他们还刻意加上了豫州口音。”


    “豫州口音?”张韩眉头一皱:“是说的,妮儿~这种吗?”


    张韩学了一句。


    贾诩咋舌道:“是这么个味道,他学得还不如君侯像呢。”


    “也就是说,这些人可能真是西凉派遣而来的**,又或者是当年李傕郭汜的残部,跟随天子到许都来。”


    “不应该啊,这么远依旧安排伏杀,他们难道就不觉得麻烦吗?”


    贾诩稍稍后仰了一下,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君侯这话,理太偏。”


    谁说……张韩又下意识的想起了一句唱词,娘的,贾诩怎么老爱说这种顺口。


    “怎么偏了?”


    “当年天子在长安,君侯人在兖州,照样也是将董公仁派到了长安,可自行主持诸多事务,自然也不包括伏杀,既然他能做到,为什么西凉的人做不到呢?”


    “嗯,”张韩点了点头,无话可说。


    “那岂不是冤枉了董承、伏完了?”


    “不算,”贾诩挠了挠下巴的胡须,“不管是谁人的计策,却还是给了个机会,把屠刀放到了我们手中。”


    “至于是杀朝臣,还是排除异己,都可自行选择,这不是挺好的。”


    “而且,趁势可以再多招些校事,日夜操训起来,用保护朝臣之名,安插在各官吏的府邸门口。”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此时机,对关外诸多事宜做出安排,以天子诏书责备关外诸侯,再拉拢安抚,老夫知道他们心思,马氏如今乃是马腾当家,世代公侯,不敢不尊圣意,其余的人都要听从他的吩咐。”


    “而,董承、伏完二人,此前暗中中伤过君侯,如今失势,则最好不要让他们活着走到淮南境地。”


    “哦,你的意思是,应该……”张韩颇为讶异的回过头来,盯着贾诩一直看:“你真觉得,要这样做?”


    这表情,贾诩看到的一瞬间,肩膀就垂了下去,整个人陷入了一种茫然的境地,喃喃道:“君侯本来就打算途中杀了他们吧?”


    “甚至,早已经将此计献给主公了。”


    贾诩狐疑的看了过去,见到张韩的眼神不断闪躲,然后闭上眼仰面朝天:“果然是。”


    “那,我现在提了,是不是就成我进言力主,和君侯没关系了?”


    “对呀,”张韩微笑着点了点头。


    还对呀。


    贾诩心里一揪,造孽啊!


    为什么我真心总错付!?我是真心实意献计献策,为何又走到了君侯的套路上。


    君侯现在的心思真是老母猪戴凶兆,一套又一套。


    “但是,”贾诩也没有太过在意,很快恢复了原本表情,郑重道:“最好不能是君侯亲自动手。”


    “说得不错,”张韩点点头:“还有何发现,可以一并说了?”


    贾诩深思了许久,又反复查看了这些供词,被抓捕的刺客供出了黄奎、种辑,还有很多汉臣。


    合理的是里面并没有出现张韩、曹昂**相关的名字,否则一定就是假名单。


    现在这份名录,也就真假参半了,不过张韩心里却是明白,黄奎和种辑肯定是跑不掉了,一定是乱党中人。


    其余的有些就是要职了,这份名录挺坏的,有些人重要,有些无关紧要,一看就是训练过审讯之事。


    “嗯,在下建议不必去管名录,但凡曹营之内诸多主事有人看重这一份名录,那么就会落入他人所想。”


    “为谋者切忌如此,这份名录,存与不存,都不重要,烧了便是,”贾诩和张韩对视,已是肺腑之言。


    这话,极其有道理。


    为谋者对弈,不可落入他人的节奏中,令人可予取予求。


    此事虽然事发突然,但是如何对待却成了重中之重。


    借此机会,消除异己,那下一次的隐患也就小了。


    “好,”张韩双手在桌案上轻轻地拍打了一下,“依先生之见,不再去管这份名录。”


    他拿起名录向火堆里一扔,很快掀起的火苗将这份名录焚烧殆尽。


    ……


    年关之后,朝堂已经全数肃清,此时距离尚书台的刺杀之事,已经过去了半月。


    荀彧在医官以及各细心婢女、家中夫人的百般照料之下,也逐渐好转,趁着天色渐好,已可以在庭院之内来回走动,以散心静养。


    不过,他还是担忧于此刻许都的局势,于是叫了宿卫之中最亲信的人到尚书台处去询问,打听刺杀之后又是如何处置。


    此刻,正是宿卫回来时,披坚执锐的精壮军士小跑回来,满头大汗。


    在荀彧身前躬身行礼。


    一袭素袍外氅的荀彧立刻走来目光关切、略微急切的问道:“如何!?”


    “令君


    ,”那军士拱手道:“伏杀之后,许都紧闭城门三日,搜寻了大量的刺客,经过讯问,分别来自于董承、伏完,且还有西凉细作,甚至有李傕郭汜等人的残部。”


    “最终大理寺的奏表上,写明乃是董、伏二人勾结李、郭二人残部,陛下本打算将他们赐死,但是丞相殿上力劝,因此降职至淮南一带为县令。”


    “啊……”荀彧轻轻惊叹了一声,而后整个人仿佛无力的垂了一下手。


    再愣神了片刻后,咬牙道:“伯常呢!去给我请大理寺正张伯常到我府中来,我有要事需要问他!!”


    半个时辰后,人回来禀报:“君侯不在许都,在年关之后,已经去了徐州,说是考察泰山行军图……”


    荀彧:“……”


    他分明就是跑路!!


    张伯常!伱欺骗我!!我竟还如此相信你!


    “请校事府府君、祭酒郭嘉!”


    又过了一炷香,宿卫很是为难的又跑了回来,禀报说两位均在忙碌,暂且不能来见。


    荀彧听闻差点气得伤口又裂开来,一个个的有个屁的事,定是无颜面对我,都在扯故不敢来见,如今朝堂时局定然已经全数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借此时机,清除了董承、伏完等党派的隐患,完全将朝野上下握于手中。


    荀彧想起了最近府邸的附近多了不少校事府的精锐校事,恐怕丞相也已经开始真正的监察百官了。


    “那大理寺的供词,是谁人递交上去的?”


    “就是代理尚书台事务的杨公,以前的太尉。”宿卫对前情后事都打探得较为清楚,是以对答如流,这番回答让荀彧再次愣住,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连杨公都已经认命了,而我却还遭到刺杀……


    荀彧忽然迷茫了一下,内心的坚守好似也松动了。


    “我明白了,你去吧。”


    荀彧挥了挥手,仿佛卸下了重担一般,背着手回到了屋内,迷茫的坐在床榻上,喃喃道:“怪不得,最近也没有听闻要我回归尚书台的消息。”


    “看来,丞相是真打算让我好生休息……”


    ……


    三日后。


    陆续开始有人来访荀彧,看望他身体恢复状况。


    同时气候也温暖了起来,来往行走的商队变得比之前多了,许都之内一派祥和。


    此刻的鲁阳兵马,已被张辽率部收取,并且在此地建造营地,日夜操训,将这些兵士融为本部兵马。


    尚书台由杨彪暂代,大小事宜未曾有乱,功绩斐然。


    许都附近的八个校尉,除却屯骑校尉依旧是典韦不动之外,其余七名校尉尽皆是换成了曹操的亲信子弟统率,护卫许都安危。


    张韩在二月时,从徐州回来,重新回到大理寺上任,兼任督察春耕军屯事宜。


    今日辗转了四个村落,总算已可慢慢归城,他和典韦、贾诩一同行走在路上,三人手中皆是牵着缰绳,趁野外无人,聊起了此次徐州之行。


    “泰山那位府君,酒量也不太行啊,之前听鲍叔说得英雄盖世,三个晚上就喝趴下了。”张韩挺直了腰板走路,典韦都得在旁悄悄的瞥他。


    这一趟去琅琊,自然也入了泰山,张韩当然不是去游玩,除却带孙乾、糜竺回乡捞一笔之外。


    就是去处置泰山贼众,这伙人如今已到了三万多人,都有精良的军备,而且首领武艺也都不俗。


    那位泰山府君臧霸,也的确有些英雄气。


    张韩到了泰山之后,和典韦、高顺几乎只带了百人就进入了衙署,再视察了他的军营。


    晚上喝酒时候,立刻就提出了送子到许都的建议。


    以换取更多的军粮、军饷用于养兵,当日也是一番唇枪舌剑,差一点就动起手来,最后臧霸让张韩保证送去的子嗣不会被慢待,还要他亲自教导武艺、书法,并且带在身边立功,日后可征用。


    又连续三夜都摆下筵席,想见识一下张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