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西巡使臣

作品:《杏子熟已赤

    西巡使臣


    陶岂字少安扶风金陵人,自幼博学长于辩才。


    八岁入宫廷为陛下伴读。自顺帝登基以来,官拜大鸿胪,专执西域诸国事宜。


    担任此次西巡的使官自长安出发已有数日之久,车马途径四郡,料想今日入夜便可抵达阳关。


    司马大人一直密切关注着西巡使队的行程,每日早晚各有一报,通告官府上下。


    霍冲将军虽人在军营,每日也可按时接到通报。


    “将军,陶大人今晚入了阳关,明日晌午便可抵达杏城?”


    军帐里的王猛心里估摸着时间:“那咱们······”


    自接到陛下圣旨起,霍冲便在骑兵营中择优选出了一百人。组成西巡卫队,连日来一直调配车马,加强训练。


    “将军?”


    王猛见主将一直不语,以为他没有听见,遂凑近了些唤他一声。


    “此次西巡卫兵由你带队。”霍冲手里握着竹简,眼皮都没抬一下。


    王猛却如平地一声雷般炸开:


    “末···末将带队?”


    他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睛,满脸错愕地望着主将,生怕是自己听错了:


    “将军不去吗?”


    行军打仗上阵杀敌他王猛可不怕,但是西巡乃是大事,更何况西域诸国不仅数目众多,情况更是错综复杂,他一个副将怎可胜任?


    见他面露难色,坐在一旁的许淮书倒是有些幸灾乐祸:


    “王副将平日里不是总说,军营枯燥,想出去游历一番。此次西巡,不仅可以建功,还能探寻西域诸国。此等好事,旁人求之不得呢。”


    “就是呀,素闻陶岂大人出生于史学世家,自幼见识广博,由他带领,王副将定是不虚此行。”


    刘场和许淮书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王猛面如土色。他粗人一个,就爱武当弄枪,生平最怕遇见读书人,一想到此次要和陶大人同行数月之久,简直是苦海无边。


    霍冲也不说话,只是静坐在一旁听他们几个逗趣。


    自从知道苏缇女郎即将归家,将军府里上上下下倒是格外忙碌。


    莫管家按照将军嘱咐,安排小斯将一应用物,杏城吃食,书简典籍整理装箱。


    冬儿伺候苏缇女郎的时日虽短,但二人的情谊却深厚,知道女郎即将归家,小丫头是喜忧参半。


    这两日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为女郎整理行囊。


    苏缇坐在房内望着这些日子自己穿戴过的衣裳首饰,心情略略有些浮躁。


    “冬儿···”


    犹豫再三她还是开口说道:


    “这些衣裳还是不要收拾了。”


    她来到将军府时本就是两手空空,这些汉服华裳带回草原,只怕是再也没有用武之地。


    “女郎····”


    见她说不要,冬儿的心里顿时泛起离别的酸楚。


    双眼通红地拉住苏缇的双手,依依不舍:


    “女郎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苏缇的心里也不好受,过去这一个多月的经历于她而言好似梦境。


    她本是草原的女儿,昆仑山的雪水养育了她。她曾以为有父母兄长的庇佑,自己这一生都会无忧无虑在草原度过,从未想过有一日突遭横祸,险些被远嫁匈奴。


    回忆起匈奴弯刀铁骑,践踏草原掠夺族人性命,她恨之入骨。


    但羌族势单力薄,犹如待宰羔羊,她无奈又无措。也是从那开始,苏缇第一次意识到,父母也会老去,无法呵护她一生,若想在这乱世中寻一方安宁之地,唯有积极自处,方可寻求生路。


    此番即将归家,她心里即是期盼,又是感恩。初来杏城时她曾内心惶恐忐忑不安,但是幸得所遇之人皆是好人,这种离别的愁绪,她生平第一次体会,不知如何形容。


    但她还是强装着笑意:


    “好冬儿,你才不过十四岁,往后的年月恒长,咱们必定会有重逢之日呐。”


    她眼底泛红伸手扶了扶冬儿的发髻。


    冬儿见女郎伤怀,急忙吸了吸鼻子,整理情绪后信誓旦旦道:


    “咱们将军能征善战,要不了几年光景肯定就把匈奴杀光赶尽。到时候,杏城商路再开之时,女郎肯定还能再来杏城。是不是?”


    苏缇闻言忍不住莞尔一笑:


    “是呀,十多年前的杏城就曾商贸云集,人流如织。那时无论汉人、羌人、吐蕃、回鹘······都曾和谐共处过,那时候天下太平,仿若一家。”


    思绪到此,她的心头却泛起一丝涟漪,若是有朝一日,重回太平盛世,也许她还有机会再来此地,只是那时···


    夏日的白昼似乎总是很长,这一日的苏缇与冬儿因离别在即,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很多话。


    直到晚霞当空,苏缇才觉得口渴难耐,她端着茶盏慢慢地喝着,目光隔窗望向院子,空无一人的回廊,整个院子似乎比往日更加安静。


    温热的茶水滋润了她的唇齿,却无法流入心田,她就这么静静地倚窗而立,任凭霞光一点点消失在天际。


    第二日一早,以司马空为首的杏城官员们都早早等候在城门口。


    霍冲亲自挑选的卫队,踏着整齐的步伐列队入城,沿途的百姓都能感受到今日的不同寻常。


    果然,未到晌午,西巡使臣的车马便出现在官道上。


    霍冲一身战甲,与一身官服的司马空站在相迎队伍的最前端。


    浩浩荡荡的车马在城门口停下。队伍之首的陶岂跨步下马,与司马空霍冲拱手行礼。


    “陶大人,一路辛苦。”


    司马空大人恭敬道:“官驿已经备好了午宴,还请陶大人稍作休息。”


    陶岂虽来自长安御前,但神色仪态都显得平易近人。


    他身形消瘦,肤色净白,一身官服衬得他温文尔雅,笑着摆摆手:


    “司马郡守不必客气,无需劳师动众,简单茶饭即可。”


    说罢他转头望着霍冲:“此次西巡,我倒是有几件重要的事,要提前与两位大人商讨。”


    霍冲闻言,轻轻点头,侧身请陶大人入城。


    一行车马进入了官驿。


    “此番西巡,陛下势与西域诸国建立联合,共同抵御匈奴。”


    三人坐于案前,陶岂率先开口。


    “西羌乃是西巡的第一站。”


    他环视了一眼四周,最后看向霍冲。


    “霍将军先前从匈奴手中截获的羌族贵女,如今何在?”


    “苏缇女郎现居将军府。”司马空先一步回答,似是解释道:


    “官驿往来频繁,安全起见,还是空置的将军府更为合适。”


    陶岂闻言,微微颔首转而继续道。


    “陛下的意思,西域诸国必须为我大汉所用,遂以这位女郎为契机,使羌族第一个归顺,也让西域诸国依样行事,两位大人觉得可行否?”


    一言出,司马空和霍冲都有一刻的沉默。


    思考过后,司马空率先开口:


    “陛下天恩浩荡,只是不知那羌族可愿领情?还是恩威并施,方能如愿。”


    说罢,司马空和陶岂一起看着霍冲。


    “羌族一部世代久居汉朝与匈奴之间,夹缝求生,境况本就艰难。如今陛下决心联合西域,抵御匈奴,羌族若非糊涂,自然知道大势所趋,只怕·····”


    霍冲略微停顿了一下,抬眸望向陶岂。


    陶岂闻言一副洗耳恭听之势。


    三人在房内商议许久,待一切形成定论,已到了傍晚。


    虽然陶大人一再推辞,但司马大人依旧热情相待,在官驿为西巡使队举办了一个小型的欢迎晚宴。


    杏城郡的诸位官员们悉数相陪,夏夜的烛光将整个官驿照得灯火通明,丝竹声萦绕在耳畔,男人们推杯换盏,笑声朗朗。


    霍冲坐在陶岂右侧,一晚上他和大家一样举杯畅饮,只是言辞颇少。


    “霍将军。”


    陶岂今日是主宾,自然饮了不少酒,他面颊微红但眼眸清亮,端起酒盏立在霍冲案前。


    “素闻将军骁勇善战,只是在长安,未有机会深交,此次在杏城,有幸与将军同僚,陶某,先敬为上。”


    说罢,酒盏相击清脆作响,霍冲也随他利索地一饮而尽,随即伸手为两人继续添酒


    “霍某一介武夫,只读过几部兵书。遂知: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大人此次西巡,实乃攻心之策,当中艰难可想而知。然,此行若成匈奴溃败指日可待。”


    说罢,霍冲举杯与陶岂四目相对。


    “霍某敬陶大人,预祝陶大人此番西行扬我天威,凯旋而归。”


    “扬我天威,凯旋而归。”


    众人随声附和,屋内一时间群情激昂,酒盏击撞声此起彼伏。


    树影斑驳,夜已过半,盛夏的暑气消减了大半。


    一阵清风吹来,回廊之下立着的人影,似是动了一动。


    今夜饮酒颇多,霍冲的神情有些混沌,面颊也微微发热。他没有惊醒府邸的仆从,只是安静的站在院子里。


    他望了一眼主屋内,一片漆黑。


    突然低头自嘲般地笑了,他可真是荒唐,居然深夜来此。作甚?


    夜风再次袭来,拂过他的脸颊,将热气吹散一些,也许是酒劲上头,他突然觉得有些累,便顺势坐在回廊下。


    仰头望着月亮。


    今夜的月色很美。


    他静静地坐着,望着天空的圆月,忽然想起来当初苏缇赠他的那枚玉佩,帮他解了燃眉之急的玉佩。


    圆圆的,小小的,洁白如今晚的月亮一般。


    想到此,心里有些烦闷,突然不想继续待在这里。


    他咻地一声站起来要走,却不想酒劲上头竟一个趔趄,佩剑撞击身侧的石柱,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明显。


    他一时呆住。


    为您提供 乌龙芝芝 的《杏子熟已赤》最快更新


    10. 西巡使臣 免费阅读 [www.aishu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