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傅士仁的抉择

作品:《三国:炮灰刘封逆袭之路满地是菠萝

    两位文臣终究拗不过一个身经百战的武将,刘封三拜结束,两人早已哭成泪人。


    刘封知道,自己终究将诸葛亮和季汉的命运再次绑在了一起。


    可以放心的伐吴了。


    刘封笑了笑


    “此行胜负未知,二位不必哭泣,我若成功复仇而归,咱们君臣把酒言欢!”


    诸葛亮孙乾一起拱手相拜“陛下,必全胜而归……”


    ……


    筹备半月,既到出征之日,刘封于昭烈帝庙前焚香跪拜。


    刘备的塑像为能工巧匠制作,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刘封看着刘备的塑像,眼泪又流了出来


    “父亲,孩儿要去为您报仇了。此行东吴,必血债血偿!请佑孩儿得胜而归!到时与丞相,二叔三叔共同出兵北伐,恢复汉室!待天下已定,得见三兴大汉之日,孩儿便退位让贤,扶立禅弟为大汉皇帝。”


    说着刘封对着刘备的塑像拜了三拜。


    “啪嗒!”


    抬头望向塑像,塑像脸颊有水流下,仿似泪水,竟落于塑像足尖之前。


    刘封激动道


    父亲,您难道看到了吗?


    猛然转过身。


    庙外,已有淅淅沥沥的小雨落下。


    刘封心中一酸,别是庙中漏了水,浇到了父亲。


    当即命人检修棚顶。


    然后来到大殿之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命宦官宣读立刘禅为皇太弟的圣旨,以及伐吴檄文。


    他身着金盔金甲,拔出双股鸳鸯剑,尽显豪迈的帝王之气!


    那原本是刘备的佩剑。


    他将鸳剑收回剑鞘之中,将鸯递给诸葛亮。


    刘封威严高喊


    “朕出征之日,丞相以此佩剑统领益州,谨以此剑代表皇命!文武百官谨记,当奉命而行,违丞相令者便如欺君也!定斩不赦!”


    众臣高呼万岁,诸葛亮跪拜接剑。


    然后,刘封看了看三员副将。


    吴懿,北伐良将,吃过一次亏了,断不会吃第二次!


    黄权,其忠勇果敢,文武双全,生性耿直,做事稳妥可靠,不遗余力。


    凌统,忠贞义士,水战高手,通晓东吴地形,无奈叛吴,已成刘封死党。


    现在,这三人都是稳妥之人。


    伐吴,按攻击力,关张加上自己足够了。


    “出发!”


    大纛旗招展,刘字旗飘扬,金盔金甲熠熠生辉!


    便是农夫兵,扛着斧头铁锹,都带着浓浓的复仇之气。


    “陛下,咱们先去何处?”


    “去涪陵,和二叔三叔汇合!”


    ……


    两日前。


    荆州,南郡!


    诸葛瑾驱马速行,一日数百里。


    风尘仆仆,直回南郡。


    孙权亲自相迎“子瑜,此去辛苦了。”


    诸葛瑾笑了笑“为国事,士必宁死而往!”


    孙权最关心的问题“那刘备死后何人继承蜀汉大统?”


    诸葛瑾叹了一口气“刘封也!”


    “什么?”


    孙权皱皱眉,显然这不是他想听到的结果。


    “那蜀汉政局如何?”


    诸葛瑾说道“看似很稳,实则……”


    “实则如何?”


    “实则危机重重也!”


    孙权兴奋道“怎个危机重重?”


    “刘封登基之日臣也在场,可蹊跷的是却不见关张二将身影。”


    “哦??”


    孙权沉思起来“他们不在……那做什么去了?”


    “我问孔明,孔明言之,乃被刘封派往别处。”


    “哦?”


    孙权皱着眉沉思起来,然后点点头。


    “你说,那二将会去何处?”


    “臣不知?但……应该不会是被刘封派出!”


    孙权点点头“是啊,关张二人皆蜀汉重臣,怎可连皇帝的登基都不参加就被派出?什么任务比皇帝登基还重要?”


    然后,他问一旁张昭“子布先生,你如何看?”


    一旁的张昭捋着胡子笑了笑“两种可能,一种是真被派出,那刘封怕其二将于其登基之日惹出事端,便提早将二人撵出南郑。一种是并未被派出,而是二将怕被刘封所害,故意相离。”


    孙权沉思着点点头,他觉得张昭的话很有道理。


    现在是蜀汉权力更迭之时,当位者最应该做的不是报不报什么仇,而是如何稳妥的将权力交接到自己的手里。


    换他,他就会这么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封还得感激他,若不是他,刘备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日,将皇位传给刘禅。


    而关羽张飞没参加刘封的登基大典,无论是刘封撵他们离开,还是他们自己主动离开,都说明一件事,就是刘封和这两个蜀汉举足轻重的武将似乎产生了某种分歧。


    再往深了想想。


    关羽张飞是刘备生死兄弟,刘备既被我东吴所杀,此二人必想找我复仇,以至于催刘封出兵。


    而刘封作为皇帝,想的肯定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皇位。


    现在蜀汉内外危机重重,国命危在旦夕,他怎有精力来搞我东吴?


    故而叔侄反目……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他既不敢来打我东吴,那何不趁这个机会灭掉蜀汉!


    曹魏得汉中,孤得西川?


    不!


    汉中西川,孤都想要!


    孙权想到这,彻底放下心来“着吕蒙,与十万兵马,与孤进攻涪陵!此战定将蜀汉余孽一网打尽!”


    而这时,虞翻拱手出列“吴王,臣有一计,可兵不刃血夺下涪陵……”


    ……


    几天后,涪陵太守傅士仁拿着虞翻送来的书信,陷入了沉思。


    季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尽早选择退路似乎是最为明智的结果。


    只要将涪陵献出,引东吴大军长驱直入,再卖了关张,便可为东吴立下旷世大功,而自己便可加官进禄……


    但想到和刘备一路走来,历尽艰辛坎坷,始终不离不弃,若在此时倒戈,一辈子累积的人品可就全没了。


    可是若继续在季汉这边,有恐兵败不说,还失去了建功立业机会。


    傅士仁想了整整一宿。


    终于,给虞翻回了信。


    虞翻接到信大喜,当即前来和傅士仁相见。


    傅士仁盛情邀请。


    并邀吴王入关。


    孙权大喜过望,但谨慎的他并没有入关,而是命吕蒙带大军入驻涪陵。


    在傅士仁的陪伴下,吕蒙带大军趾高气昂的进入涪陵,傅士仁请吕蒙参观涪陵的风土人情。


    而没人知道,大道丛林里的阴暗角落,庞德的箭正瞄准傅士仁的胸口。


    他咬咬牙“陛下猜的不错,此人果不可靠!待吾杀之!”


    然而,看着他带吕蒙走的方向,庞德又疑惑的缓缓的放下了箭。


    ……


    吕蒙笑道“士仁兄乃识时务之士,吕蒙佩服!”


    傅士仁惭愧的笑了笑“士仁乃无能之臣,不过混口饭吃而已!”


    吕蒙笑道“今若得涪陵,便是我东吴的旷世功臣……”


    “旷世功臣我是当不得咯,但……小功还是当得的!”


    “这怎么是小功?”


    傅士仁想起半月前与张飞与他把酒,八尺的汉子哭成了泪人。


    他淡淡的笑了笑,忽然猛的一抽战马,战马长嘶一声竟向前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