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独孤言带走了许多大臣,此刻的朝堂上,相对来说,少了很多人。


    “臣有本要奏!”这时,刘禅右侧边上坐着的诸葛亮,站起身来,对着刘禅拱手一礼道。


    “陛下,臣有事启奏。”


    “相父请说。”见到是诸葛亮,刘禅立马恭敬的抬手请道。


    闻言,诸葛亮缓缓转身,然后看着群臣悠悠道:“自董卓祸乱朝纲以来。”


    “天下崩乱,群雄并起。”


    “先帝乃刘氏血脉,见百姓因战乱,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心中不忍,于是愤然拉起反董旗帜,先后参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然,董卓之辈虽最后被诛杀,但天下并未因此安定下来。”


    “先帝,后经颠沛流离,转辗至襄阳一带。”


    “而后取西川,定雍凉,重新建立已经崩塌的大汉帝国。”


    “然,先帝于半道崩殂,此乃天下之不幸,黎民之不幸。”


    “今,天下大半,已然落入我大汉之手。”


    “东吴已灭,只剩下中原曹魏,尚未清剿。”


    “昔日高祖皇帝,从川地出蜀,与项羽争霸天下,最终建立四百年大汉皇朝。”


    “今,我等,当效仿高祖皇帝,自潼关而出,一举消灭曹魏,问鼎天下。”


    对这些群臣说完之后。


    诸葛亮那已经开始显现衰老的身子,缓缓的转过身,看向刘禅。


    记者神情严肃,对刘禅拱手请命道:“陛下,臣,请兵三十万,出潼关,灭曹魏,定中原,还旧都!”


    “此战,必胜,不胜,则治臣之罪。”


    诸葛亮此刻,整个人全身的气势,都充满了全身,压过了在场是所有人。


    看到这一幕,所有朝臣,心中都为之动容。


    全身的气血在翻涌。


    恨不能立刻投于战场之上,与敌人厮杀起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他们此刻就是这样的心情。


    想要为国家,奉献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以此,来名留青史。


    就连坐在龙椅之上的刘禅也是。


    听完诸葛亮的话,眼眶早已经红润。


    他甚至好恨自己以前为什么要那么贪玩,而不上进,好好读书。


    “相父……”刘禅一时间语塞。


    良久之后,刘禅才平复一些心情,对诸葛亮说道:“相父,朕真惭愧!”


    “陛下勿要妄自菲薄!”诸葛亮闻言,连忙出声提醒。


    作为一名帝王,不能这么软弱。


    这也是他一直在教导刘禅时,所用的一句话。筆趣閣


    帝王,就是孤家寡人。


    判断一件事情,很多时候,真的是不能凭借个人情感去做决断的。


    接着,诸葛亮缓缓的从袖口中,拿出昨天写的那封奏折,然后恭敬的呈上。


    见状,刘禅旁边的太监,立马走到诸葛亮面前,将奏折给拿了过去。


    然后又回到了刘禅身边,将奏折递给刘禅。


    值得一说的是,现在刘禅已经不宠幸太监了。


    经过黄皓一事,刘禅彻底的对太监失去了信任。


    他早就发誓,不再信任任何一个太监,也不再宠幸任何一个太监。


    甚至有时候,看着太监就来气。


    因为,一个太监,差点让他失去了那个,对他慈祥,且一直这么多年来待他如亲儿子一般的相父(军父)。


    接着刘禅,伸手接过奏折之后,便缓缓的打开,开始看了起来。


    只是第一眼,他就被自家的诸葛相父,给震惊到了。


    心中不禁发出和马良一样的心声。


    奇文啊,此文,堪当千古第一文。


    出师表表三个字,浮上心头。


    当看到最后的时候,刘禅眼眶又开始红润起来。


    下方的朝臣们,看到刘禅又红润了眼眶,纷纷不明所以。


    他们不知道,诸葛亮究竟写了什么,又让他们的陛下动容了。


    却说有一个人,那是最清楚不过脸上。


    这人,就是马良。


    一篇出师表,足以盖千古。


    与大将军独孤言的大作相比,丝毫不落于下风。


    不知道过去多久。


    刘禅的心中还是无法平静。


    但是他知道,该作出反应了。


    不能让自家的相父等得太久了。


    于是,他眼神坚定的看着朝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