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作品:《折枝

    第七十六章


    皓月当空,云影横窗。


    廊檐下坐更守夜的婆子倚在黑漆柱子上,轻轻打着盹。


    书房点着灯,烛光通明。


    冬海提着羊角灯,小心翼翼在前方为贺鸣引路:“姑爷,老爷就在书房。”


    贺鸣颔首,眉宇间笼罩着浓浓的忧虑愁思,鸦青色圆领长袍衬出瘦削薄弱身影。


    他嗓音沙哑:“有劳了。”


    冬海毕恭毕敬:“姑爷客气了。”


    檐角下悬着一盏通胎花篮式玻璃灯,昏黄烛光影影绰绰,照亮贺鸣半张脸。


    他眸色极浅,眼尾低低往下垂着,勾出无尽的惆怅和悲伤。


    冬海识趣离开,又顺手屏退守夜的奴仆婆子,


    眨眼,书房外只剩贺鸣孤独寂寥的一抹身影。


    槅扇木门就在眼前,广袖轻抬,却好似怎么也推不开。


    暖黄烛光照在脚下,凝视那抹浅淡光晕半晌,贺鸣好似望见宋令枝一张盈盈笑颜。


    七夕那夜,宋令枝还提着那盏掐丝珐琅海棠灯笼,言笑晏晏站在朦胧月色中,抬眸朝着贺鸣笑。


    可如今,那张笑颜不再,转而只剩下冰冷孱弱的一张容颜。


    贺鸣守了对方一日一夜,也不曾见宋令枝身子有过半点好转。


    垂落在锦袍旁的手指紧紧攥住,手背上青筋虬结。


    贺鸣双目腥红,他低垂着头,眼角滚落下一滴热泪。


    握成拳的手指无声抵在木门上,贺鸣竭力扼住心口的哽咽。


    他怎么也忘不了,自己疯似的冲入那院中,却只看见宋令枝浑身湿透被白芷抱在怀里。


    水面荡漾,一支金黄桂花静悄悄飘在水面上,无声凝望着一切。


    湖边碎石上,落着一张不起眼的落叶,上面的标识,和当日落在马车中的如出一辙。


    是敲打,亦是警醒。


    贺鸣这些时日在翰林院居多,他以为离宋令枝远一点,那些人的目光或许就不会落在她身上。


    可他低估了那些人的心狠手辣。


    单手捏拳,指骨咔嚓作响,在黑夜中尤为突兀。


    书房后传来宋瀚远沧桑年老的一声:“可是贺鸣在外面,快进来罢。”


    亲生女儿昏迷不醒,宋瀚远也跟着守了一夜。


    他坐在书案后,好似又多了几l根银发。


    贺鸣垂手站在下首,眼尾泛红。


    贺鸣眼中垂泪,掀袍下跪,伏首叩地。


    宋瀚远唬了一跳,赶忙起身,绕至书案前。


    “你这孩子,你这是做什么?”


    夜风拂过,飒飒风声掠过楹花窗子,檐角下光影随风摇曳。


    半晌,屋内传出宋瀚远错愕震惊的一声:“这是……放妻书?”


    宋瀚远眼中惶恐不安,垂在腰间的手惴惴不安:“你这是做什么,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


    贺


    鸣垂首敛眸:“先前在诏狱,我也曾托吴四送来一封。”


    贺鸣眼中笼着浓浓的疑虑不解,“只是不知,那信为何没到枝枝手中。”


    宋瀚远当即怔在原地,心中了然,那信,十有八..九是落到了圣上手中。


    他眼中讷讷,颇为不解:“可你如今不是全身而退?反诗一案圣上已经查明,此事与你无关……”


    贺鸣拱手,视线轻抬,透过茫茫夜色,落在宋瀚远脸上。


    “当日在狱中,先太傅曾派人来寻过我,枝枝这回落水,亦是他们的人动的手。”


    他如今不过是一介小小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哪来的权势护宋令枝周全。


    这回是敲打,那下回呢?


    若宋令枝不是在府中落的水,若非白芷及时折返,发现落湖的宋令枝……


    后果不堪设想。


    贺鸣眼眸低敛,灰暗光影笼罩在他身上。


    曾经意气风发的状元郎,如今却垂着肩膀,提不起半点的力气与精神。


    他不怕那群人对自己下手,自己行得端坐得直,也不曾结党营私。


    可若是宋令枝……贺鸣捏紧手中指骨,只觉满心满眼烧灼厉害。


    银辉洒落在书房木地板上,宋瀚远一瞬不瞬望着下首的贺鸣。


    良久,他无力跌坐在太师椅上,手指垂落在夜色中。月光迤逦在宋瀚远深色的长袍上。


    凭心而论,贺鸣这个女婿他是哪哪都满意,人品相貌学识,哪一点挑出来不是出类拔萃,不是拔尖的?


    无奈天不遂人愿,终究是有缘无份。


    他膝下只有宋令枝一女,自幼捧在心尖上疼的闺女,宋瀚远怎么舍得拿宋令枝冒险。


    那双混沌模糊的眼珠子久久落在贺鸣脸上。


    片刻,他沙哑着嗓子道:“地上凉,快起来罢。”


    手中的“放妻书”紧紧攥着,宋瀚远视线落在纸上浓墨的三个字上,轻呼出口气。


    “这事,我先替枝枝应下了。”


    贺鸣垂下眼睛。


    宋瀚远哑声:“只是有一点,虽然你和枝枝无缘,可便是没了这一纸婚书,你也是我们家的人。日后若是遇到什么难处,尽管让人来寻我。”


    他手指颤巍巍自怀里掏出一块玉佩:“你孤身一人在朝中,难免势单力薄。日后若是有难,拿着这玉佩到家里的铺子,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贺鸣瞪圆双目,推拒着不肯收下。


    宋瀚远反手握住贺鸣:“你若是还认我这个父亲,就收下。”


    贺鸣眼中含泪,又叩首伏地,拜了三拜。


    夜色如水,月光满地。


    贺鸣从宋瀚远书房出来,夜深人静,乌木长廊下只余月光停留。


    掌心握着玉佩,贺鸣双目失神,转过影壁,穿过长廊。


    宋令枝的院落就在前方,再跨过那道月洞门便能看见。


    可短短数十步,贺鸣却怎么也跨不了。


    月光缱绻,浅淡流淌一地。


    苍苔浓淡,树影婆娑。


    贺鸣望着那道月洞门,许久许久。


    终于,目光从月洞门收回,贺鸣转身,无声离开。


    再过三日,他的调任也快下来了。


    ……


    秋末冬初,凛冽寒风呼啸而过,庭院中枯枝落叶吹散一地。


    廊檐下不见半点人影,悄无声息。


    不多时,檐下忽然传来秋雁的笑声:“白芷姐姐等等我。”


    白芷回望,笑睨秋雁一眼:“等你做什么,正经事不做,好端端的竟偷溜出去买蜜饯吃。仔细老夫人知道了,扒了你的皮。”


    秋雁不以为然,双手捧着漆木攒盒:“姐姐知道什么,这是为姑娘买的,待明日回了江南,可就再也吃不到了。”


    白芷笑着戳穿:“我看是你自己想吃罢,好好的,竟将姑娘扯进来,也不怕臊得慌。”


    猩红毡帘挽起,暖意迎面而来。


    鎏金珐琅铜炉搁在宋令枝脚边,她倚在楹花窗下,笑看秋雁和白芷打趣逗乐。


    “姑娘,奴婢给你带了芙蓉酥酪,你快尝尝。”


    漆木攒盒掀起,入目是十来个精致小巧的糕点。


    宋令枝唇角轻勾,眸色浅浅淡淡。


    病了两个多月,她从贺少夫人又回到了宋姑娘。


    她醒来的那一日,恰好贺鸣远行,前往滇南赴任。


    阖府出动,朦胧细雨中,宋令枝披着鹤氅,折桂送贺鸣一路平安。


    贺鸣于一场连绵秋雨中离开,而如今,宋令枝也将随祖母父亲离开京城,回到江南。


    日子过得平静无波,如宋令枝先前所盼一样。


    芙蓉酥酪一口咬下,甜腻在唇齿间蔓延。


    秋雁双眼泛着亮光,目光时不时落向攒盒,她舔舔双唇:“姑娘觉得如何?”


    宋令枝知她嘴馋,笑着将攒盒推到秋雁身前:“你尝尝不就知道了?”


    秋雁巴不得,当即捡起一块丢入口中,一双眼睛笑弯:“好吃。”


    白芷轻声笑:“再好吃姑娘也不能多吃,您如今可还吃着药呢。”


    她俯身为宋令枝倒上一杯滚烫热茶,”说起来,孟老先生可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先前若非他,姑娘也不会那么快醒来。”


    白芷目光在宋令枝脸上打量,“这两个多月奴婢瞧着,姑娘的面色倒是好了许多,也不似先前那般畏寒了。”


    宋令枝手指一顿。


    祖母病危那会,孟瑞会上门,是因为沈砚。那这回呢?


    府中下人说,圣上这两月身子抱恙……


    宋令枝眼眸轻抬:“孟老先生怎么会知道我病了?”


    白芷温声:“本也是不知道的,只是那日孟老先生远行回京,恰好在路上碰上我们家老爷,这才知道的。”


    宋令枝惊奇:“远行?可知孟老先生是去了何处?”


    白芷摇摇头:“奴婢只听说是为


    了寻一味药,旁的便不知了。姑娘若是想知道,何不等孟老先生来了,您亲自问问?”


    宋令枝唇角挽起:不过是好奇多嘴一句罢了。▓[(”


    明日宋家一家就要迁往江南,今夜的践行宴,宋瀚远还特地邀了孟瑞前来。


    细雨瓢泼的黄昏,孟瑞撑着一把油纸伞,眉宇紧拢,步履匆匆。


    行至宋令枝屋前时,方稍稍放缓了脚步。


    早有丫鬟立在门口,接过孟瑞手中的油纸伞,躬身请孟瑞进屋。


    拂去一身的水汽,孟瑞躬身,转过缂丝屏风:“宋姑娘。”


    宋令枝忙命人唤孟瑞起身:“老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坐。”


    孟瑞细细把脉,随后又点点头:“姑娘的身子已无大碍,再将养些时日,便可好全。”


    秋雁和白芷站在下首,闻得这话,二人脸上皆是一喜,忙忙打发丫鬟去和宋老夫人道这喜讯。


    秋雁眉眼带笑:“奴婢适才瞧孟老先生脸色这般凝重,着实吓了一跳,还以为姑娘的身子不好了。”


    孟瑞拱手,紧拢的双眉却始终不得舒展:“让姑娘见笑了,老夫只是……”


    望着宋令枝那双眼睛,孟瑞欲言又止,而后摇头,“只是在为家里的事烦心罢了。”


    宋令枝一怔,忙忙道:“孟老先生于我于祖母都是恩人,若有何能帮上忙的……”


    孟瑞拂袖:“不过是些小事罢了,劳姑娘挂念了。”


    他起身告退,“宋老爷刚刚寻老夫有事,老夫先行一步。”


    宋令枝起身相送:“孟老先生慢走。”


    又命秋雁亲自送人出门。


    白芷扶着宋令枝至榻前坐下,心生疑虑:“孟老先生那样,着实不像是无碍的样子。”


    宋令枝一手揉着眉心:“孟老先生说是家里事……”


    宋令枝忽而一惊。


    孟瑞离开孟家多年,从未和家里人有过往来,哪来的家中事操心?


    且他这些年,一直是孑然一身的。


    白芷轻声:“秋雁那话虽直白,却也是奴婢的心里话。孟老先生这几l回过来,都心神不宁的。若非姑娘大安,奴婢只怕也是疑心姑娘身子不好了。”


    宋令枝沉默不语。


    白芷:“先前孟老先生还交待奴婢,姑娘往日吃的药,必得奴婢亲自盯着,切莫假手于人。且每回的药饵,都得留着。”


    白芷挽唇:“奴婢还从未被见过这般用心的大夫,那些草药奴婢虽不认得,不过那玉寒草……”


    宋令枝手中的茶杯差点掉落在地:“什么玉寒草,哪来的玉寒草?”


    白芷茫然:“孟老先生给奴婢的,虽说和其他草药混在一处,不易看出。不过奴婢先前见过,倒还能认出来。”


    玉寒草珍贵,满弗洛安也就王后有,孟瑞常年在京城生活,哪来的玉寒草。


    心中某个念头渐渐浮现,宋令枝款步提裙,急急往外走,忽而脚下被一书绊住。


    白芷俯身捡起,好奇:“这是……姑娘的吗?”


    宋令枝凝眉翻开,本子并未署名,墨迹泅湿了纸张,上面龙飞凤舞,零零散散记录着日常琐事。


    昏迷三日,针灸两个时辰。


    昏迷两日,疼痛难忍,伴有呕吐晕眩,针灸不曾缓解。


    昏迷两日,四肢冰冷,寒症发作。


    昏迷半日,全身痉挛,呕吐,针灸三个时辰。


    ……


    握着厕册子的手轻轻发抖,指尖颤动,似有无数念头从心底深处冒出。


    寒症、四肢冰冷。


    一桩桩一件件,皆和自己的病症对上,可宋令枝……她从未昏迷如此之久。


    症状之后,附着一张张药方。


    心口剧烈起伏,细雨摇曳,敲打在窗棂之上,雨声震耳欲聋。


    宋令枝指尖颤巍巍,不敢相信自己心中所想。


    若册子上所记录之人是沈砚,孟瑞该日夜在乾清宫前守着才是,这会得空来宋府替自己诊脉。


    册子在手中哗啦啦作响。


    孟瑞做事细致,何时记下的症状都会写明时日。


    宋令枝翻至首页,两眼一黑,只觉心中的猜想又明朗两三分。


    那是,她落水昏迷的日子。


    册子陆陆续续写了两个多月,孟瑞来宋府为自己看诊,亦是两个多月。


    再往后翻——


    眼盲发作,针灸半个时辰,不曾用药。


    眼盲发作,针灸三个时辰,伴有头晕目眩,不曾用药。


    昏迷半日,眼盲发作,不曾针灸,不曾用药。


    往后数日,皆是如此。


    满纸满纸都是“不曾用药”。


    最后一回记录,亦是五日前。


    宋令枝心神恍惚,蓦地想起先前曾听下人说,圣上这一个多月都不怎么上朝。


    不曾上朝,是因为眼盲吗?


    宋令枝不敢想,沈砚那样高傲不可一世的人,怎么可能会眼盲?


    她心中惴惴不安,跌坐在榻上,忽而明白孟瑞这些时日心事重重是为何。


    宋令枝心神不安。


    白芷战战兢兢:“姑娘,这册子……可是孟老先生遗落的?”


    宋令枝心不在焉点点头,目光低垂至指尖。


    她该打发白芷将册子送还给孟瑞的。


    可话到嘴边,宋令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雨声淅沥,清寒透幕。


    宋瀚远今日设宴款待孟瑞,宋令枝以身子不适为由,并未出席。


    雨雾朦胧,她坐在楹花窗前,望着院中的缥缈雨色,天色渐暗,府上灯火通明,独宋令枝房中并未掌灯。


    她也不许外人进去叨扰,只只身一人,倚在窗前听了两个多时辰的雨。


    雨幕清冷,空中雨丝摇晃。


    秋雁和白芷二人远远站在廊檐下,盯着窗前的宋令枝发愁。


    秋雁忧心忡忡:“


    你说姑娘今夜是怎么了,不吃不喝,也不让我们和老夫人回话,这万已有个好歹……”


    白芷眼疾手快,捂住秋雁双唇:“呸呸呸,净说不吉利的话,我们姑娘如今否极泰来,定会平安无虞的。”


    秋雁自知失言,忙忙捂住嘴。


    秋雨萧瑟,满园悄然无声,耳边只有雨声落下。


    不知过了多久,那扇紧阖的槅扇木门终于推开,宋令枝信步踏出暖阁,她声音轻轻:“孟老先生可还在前院?”


    前院花厅。


    细乐声喧,丝竹悠扬。


    一众奴仆遍身绫罗,双手捧着美酒佳酿,在席间穿梭走动。


    孟瑞喝得酩酊大醉,满脸通红,踉跄往外走去。


    立刻有奴仆婆子跟上。


    他挥挥手,屏退跟着的奴仆,跌跌撞撞往园中走去。


    雨水冰凉,落在孟瑞肩上,他仰头,雨珠顺着眼角往下滑落。


    孟瑞拂袖,松垮的袖子抚过眼角,不知擦去的是泪水还是雨水。


    宋令枝找到人之时,孟瑞正坐在檐下栏杆边上,隔着雨幕,同一株芭蕉哭诉。


    “三皇子,臣、臣对不住你。”


    孟瑞双眼朦胧,泪如雨下,哀哀戚戚。


    恍惚间,他好似又回到了那个雪夜,看见沈砚跪在茫茫大雪之中。


    雪花落在他肩上、落在他眉眼。


    身上唯一御寒的鹤氅被玄静真人以挡灾二字收走,稚童单薄的身影在雪中瑟瑟发抖。


    “臣该、该拦下那个天杀的道士,不该让您吃下销金散。”


    “命格,该死的命格。”


    “您是天潢贵胄,才不是什么挡灾、挡灾之人。”


    “臣又食言了,又没治好你。如今、如今玉寒草、玉寒草没了。”


    孟瑞显然是吃醉了酒,抱着芭蕉嚎啕大哭。


    秋雁和白芷面面相觑,听不懂孟瑞所言何意,唯独宋令枝怔怔站在原地。


    她眼中震惊,未来得及问出口的问题也在此刻有了答案。


    丝帕紧紧攥在掌心,眼眸惶恐震动。


    “白芷,替孟老先生取解酒药来,我有话同他说。”


    “还有——”


    宋令枝抬眼,一双杏眸清冷凌厉,“今日之事,谁也不许往外透露半字。”


    ……


    秋霖脉脉,空中水汽弥漫。


    乾清宫内杳无声息,亮如白昼。


    紫檀嵌玉理石上设着炉瓶三事,长条案上供着银火壶。


    地龙烧得滚烫,寝殿不见半分凉意。


    沈砚一身金丝滚边象牙白圆领长袍,烛光跃动在他眉眼。


    那双冷冽眸子深沉如水,犹如万年寒冰。


    案几l上的奏章堆积如山,沈砚一手执着毛笔,在纸上挥墨。


    “陛下这几l日越发阴晴不定,就连岳统领也被赶出乾清宫。”


    “陛下不让任何人近身,往日还肯让老


    夫针灸,如今也不肯了,药也不再吃了。”


    “说起来,老夫有一言,不知该说不该说。陛下如今病入膏肓,且先前又拿自己的身子试药,只怕华佗再世,也救不了了。”


    “他本就看不见,且戒心又重,老夫也是万分无奈。”


    “少时空有一腔热血,自以为能救死扶伤,不想却连连失言。真是愧对、愧对这一身医术。”


    窗外雨声滂沱,孟瑞的哭声犹在耳边。


    寝殿幽幽,唯有烛光晃动。


    若非怕他人知晓沈砚眼盲一事,这殿中的烛光,怕是灭了也无妨。


    宋令枝定定站在原地,四肢如灌了铅,怎么也迈不动脚,往前挪动半步。


    案后的沈砚一手撑在书案上。


    少顷,毛笔轻搁在笔架上,分毫不差,看不出任何端倪。


    他起身,宽松的广袖轻拂,衣袂松垮,差点自烛光之上拂过。


    宋令枝蓦地睁大双眼,下意识想要脱口提醒。


    只一瞬,那道衣袂已轻轻自烛光之上拂过。


    烛影晃动,昏黄的焰火并未烧着沈砚的衣袂。


    宋令枝捂着心口,无声松口气。


    她眼中的水雾仍在。


    怕唇齿溢出声响,宋令枝贝齿紧紧咬着下唇,不敢发出任何动静。


    雨声依旧,窗外竹影摇曳。


    她看着沈砚一步步越过书案,看着他一步步上前,昏黄烛光落在他身后。


    沈砚一双黑眸沉沉,凌厉的眼睛低敛。


    再有两三步便是台矶,宋令枝目光一瞬不瞬落在沈砚身上,不自觉跟着人往前。


    衣裙翩跹,连何时拂到身后高几l上的汝窑美人瓢也不知。


    眼看那美人瓢就要落地,宋令枝眼疾手快,俯身匆忙抱住。


    惊魂未定之余,沈砚已步下台矶,和宋令枝不过一尺之距。


    熟悉的檀香蔓延在鼻尖,宋令枝双手抱着汝窑美人瓢,侧目凝眸。


    寝殿静悄无人耳语,秋风轻拂在二人中间。


    宋令枝别过眼睛,悄然将美人瓢扶正。


    耳边倏然落下一声叹息。


    下一瞬。


    沈砚忽然侧身,不由分说伸手,将宋令枝揽入自己怀中。


    那声叹气伴着温热气息,落在宋令枝颈边。


    他嗓音清冷,宛若窗外秋雨。


    “……宋令枝,你是想站上一整夜吗?”!